倍可親
標題:
殺死你健康的不是工作壓力,而是自己太作
[列印本頁]
作者:
硨磲大爺
時間:
2016-10-13 05:33
標題:
殺死你健康的不是工作壓力,而是自己太作
作者:Dr.海松,財經專欄作者,大學老師,創業者
來源:海松ta說(ID:haisong2),已獲授權
ta並沒有一個支持高強度工作的身體
北師大一位年輕教師去世了,許多人感慨工作不要太拚命。
這些年爆出來好多年輕人猝死的案子,從華為到四大到青椒,大家往往會指責僱主的冷酷和無人性,或者工作性質的惡劣。
許多時候這種指責都是非常主觀和無知的。
要想通過工作讓自己累死,就跟你吃飯撐死一樣困難。
看起來好像是累死在了辦公室,但你可能不知道ta每天放縱的打遊戲、泡吧、玩手機到深夜,吃肯德基、麻辣燙、垃圾食品從來不知道節制。
這世界上工作勤奮,每天連軸轉的人非常多。但是工作勤奮並不代表透支身體。相反很多成功人士在看起來拚命的背後是良好的健康管理能力。
華爾街的經理人很多都是體育高手,跑個20,30公里沒問題。人家掙錢、運動一點不耽誤。怎麼到了你身上,工作忙起來,就必然要付出健康代價呢?
很多猝死的人,讓他們猝死的真正原因恐怕不是工作,而是自己太作。
我有個幾個朋友,年紀輕輕就得了痛風或者腰椎不好。原來這是老年病,現在朝氣蓬勃的小夥子也犯上了。
我仔細觀察了他們的行為習慣,固然他們工作也很辛苦,但是真正給他們帶來身體毛病的是一些無意識的小習慣。
一個女生一旦坐下來整個人都是跨的。我問她怎麼回事,她說太累了。其實沒那麼累,而是她的核心肌肉群力量不足,全部負荷都靠一個細小的腰椎,一天下來怎麼可能不累呢?但是她寧可攤在哪裡也永遠也不會去運動的。
一個男生,比我還小,說是痛風。這毛病不大,但是基本上好不了。我發現他從不運動,吃東西也不節制,還喜歡熬夜。
其實他的工作量根本不需要這樣的工作方式。
據說四大是猝死高發人群,我特地觀察了一些樣本。確實四大的人看起來更衰老和疲憊。
有個四大的女孩,天天喊工作辛苦,面色疲憊,臉色蒼白,一張漂亮臉蛋背後是虛弱的身體和氣息,讓人感受不到活力和精神。
她每天吃的加班餐都是垃圾食品。並不是沒有別的選擇,而是她愛吃。熬夜吃垃圾食品,在我看來真是太作了。
還有一類人是程序猿。這類人也經常冒出來猝死事件。
我自己也是工科生,知道很多碼農的工作是怎麼做的。大量時間花在電腦上,其實很多時候並未有效的工作,而是黏在電腦面前,動也不想動。這類人體虛者特別多,加上接觸人少,也是高危人群。
這些人,如果他們稍微修正一下生活習慣,可能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但是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懶惰的人。
身體一旦懶惰,比精神的懶惰更加無奈。
我是個青椒,經常看到網上會為青椒們訴苦,比如工作壓力大影響健康狀況等等。但我從不以為然。
你首先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工作性質和生活方式。在這之前,你應該做好各方面的評估,包括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可以適合高強度的競爭。其次,你應該學會管理自己的健康,這是他人無法替代的事情。
我在英國讀商科的時候,班裡有一個加拿大男生,之前在投行工作,後來辭掉高薪來讀書。他的理由是身體吃不消了。
一些投行工作的朋友,沒日沒夜干,錢賺了多少倒未必,但頭髮少了,肚子大了,腎也虛了。然後老婆也跑了。
有一回機場坐專車,專車司機說:「要想賺錢,先把老婆賣了。」我不解。
他說,他們是從河南來的一批專車司機。為了省錢不租房子,天天機場接送,趁著補貼多,半年賺了幾十萬。
但是也猝死了好幾個。
我很震驚:生存壓力固然殘酷也值得同情,但是用這種無知的方式賺錢,真是愚昧。
愚昧的人很多。他們可能受了雞湯的影響,以為拼上了時間、精力和意志,成功就近在咫尺了。但是卻不理解,賺錢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急功近利只會毀了自己。
很少有成功者會公開談論自己在身體管理方面的經驗,因為這些話題通常非常枯燥,缺乏吸引力,年輕的聽眾也毫無反應。他們只對一夜暴富更感興趣。
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李開復先生。
坦白講,當我第一次看到李先生的時候,就感到他的儒雅是和身體虛弱密切相關的。他成功於美國,帶來了美式心靈雞湯,但是沒有學到美國人獨特的平民體育精神:身體是社會競爭的基本要素。
拼搏之前,先要把身體當成一個有限的資源來看待。首先你得強化這個資源,然後要保持資源的平衡。
累了一天,堅持再去運動一下,比躺在沙發上點外賣要好的多。
但是「太懶了,一點不想動啊」。
好吧,你就自作自受吧。
還有,請不要動不動就把猝死的原因歸結到工作壓力和僱主身上。自己懶自己作,何必怨別人。你領工資的時候怎麼不抱怨?
沒有人在逼你。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