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佛情友情慈悲情 勤修精進聞佛音(下)
[列印本頁]
作者:
有緣人白雲
時間:
2016-10-1 14:28
標題:
佛情友情慈悲情 勤修精進聞佛音(下)
——2016年9月17日盧台長紐約「世界佛友見面會」開示摘要
要記住師父講的幾句很重要的話,很少見有人因為沉默而後悔的,你們記住了,不講話能夠沉默的人,他不後悔啊。還沒有出口的言辭,絕不會傷害別人,也不會傷害自己。你們想一想,多少人講話一出口,就打自己的嘴巴:「我真恨自己,我為什麼要講啊?」非要打自己幾個耳光。很多人一講話總是喜歡托著下巴,托下巴就是把下巴頂住,不要讓自己的嘴巴動。你們看,人在沉思的時候,為什麼總是托著下巴啊?所以,頂住你的下巴,不要亂講話啊,因為沉默是永遠不會出賣你的,保持沉默是保護自己不被傷害的法寶啊。(掌聲)一開口得罪人,你就被人家傷害了,一開口,人家就知道你是怎麼回事了。很多很老實的人一開口,那些騙子心裡就想:「這麼老實的人,我不騙他,有點對不起他了。」所以要記住,少開尊口啊,少開你的口,你才會合理啊。所以學佛人要麼不開口,一開口就要口吐蓮花心懷寬大。(掌聲)
你今天叫我講話,我一開口就說:「老媽媽,你精神這麼好!」「老伯伯,你好好修,你一定會很好,你一定會身體健康,會長壽。」永遠要說好話,永遠不說沒必要的話,不說沒有意思的話,因為你說了沒有意思的話,就等於你發出了沒有思維的聲音,就是沒有思想的聲音。很多人很傻的,沒事的時候,看見人家不講話,他就不停地說:「今天天氣蠻好的,你吃過飯了嗎?」不停地去跟人家講,人家要休息啊。很多人坐在那裡,他不講話,並不代表他沒在思維啊。你坐在那裡,你看他不講話,你為了讓他開心,你就過去講,這是很傻的。很多人傻傻地去拍領導的馬屁,其實領導在想很多事情,他的腦子並不是空的,你在邊上一看,以為領導不開心了:「哎,領導,怎麼……」「領導,你這個……」人家煩呢,你把人家的思路打斷了。所以很多太太在算今天要買什麼東西,那老公一看她呆在那裡:「你怎麼……」「不要煩我!」這種人就是沒腦子、沒智慧。
學佛做人都是一樣的,師父教你們一個方法,你們一定要記住:當你跟別人講話的時候,如果別人一言不發,只是邊聽你講邊點頭,那就是你該停止說話的時候了。(掌聲)
要記住,真誠者寡言,如果這個人對你很真誠,那麼他不會有過多的言語。學佛人寡言,法師為什麼不大講話啊?法師一開口就是「阿彌陀佛」,他沒有人間的是和非,在心中沒有說「這個是對的」,就不會有「非」出來啊,如果你心中說「這個是對的」,那就有「非」出來了。如果你認為這個是「是」的,那「非」就出來了,所以,寡言的人就是思維的人,整天嘴巴不停講的人就是沒有腦子的。如果一個人跟你講話一套一套的,你不要去相信他。所以,寧可寡言勤思善,就是話要少一點,腦子裡多一些善良,勿因亂言斷人慧命。所以,不要亂講話,斷人慧命。師父跟你們講話、上課都是不多說的,師父說的話都是讓你們點頭,在心裡想著師父說得真對,這樣的話多說一點,大家都願意聽,否則你怎麼學佛啊?請記住,憋不住想多說話的人,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好好念經吧。
傳統文化講:「失足猶可追,失言難挽回。」你今天失足了,做錯事情了,還可以追回,可是失言難以挽回啊,如果一個人講錯話了,那就很難挽回了。要記住,一個人一言既出,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會惹麻煩的。所以言而無當,如果你講話講得不恰當的話,不如念經為上。(掌聲)
學好佛首先不能生氣,要消冤解氣。生氣不僅無濟於事,還會使人喪失前進的動力;而爭氣則正好相反,能夠變生活中的阻力為動力。大家知道有一個很有名的領帶,叫「金利來」。「金利來」的老闆叫曾憲梓,剛剛做生意的時候他非常可憐,做了領帶很難銷出去,他只能去一家一家的西裝店推銷自己的領帶。有一天他去一個店裡,但是他還沒說幾句話,就被老闆罵了出來,他當時很生氣,心想:「是不是我什麼地方做錯了?哎,我什麼話都沒說,你就把我罵出來,這個有點不合理吧!」他不開心。他為了知道老闆為什麼把他罵出來,第二天他就到咖啡店去要了兩杯咖啡,然後端著兩杯咖啡到西裝店去向老闆道歉。剛走進西裝店,老闆一看又是他,火又來了,剛想發 火,曾憲梓就說話了:「這個老闆,我今天是特來向您道歉的。我想請您告訴我,昨天為什麼我一進來話都沒說,您都不知道我是誰,就突然之間罵我、說我做 得不對呢?」這個老闆一看曾憲梓的態度很誠懇,不像是來搗蛋的,老闆的氣一下子消了,打斷他說:「你不知道啊,你昨天來推銷的時候,你都不看看我在幹什麼,我正好在跟別人談生意,你一來就跟我講話,生意差點被你攪和了,你說我能不生氣嗎?」這個時候,曾憲梓再一次向他道歉。老闆一看他那麼謙虛,對他產生了好 感,一番交談之後,老闆就讓他的領帶放在自己店裡銷售,還將他介紹給了自己的一些生意夥伴。曾憲梓打開了領帶的銷路,最後成了「領帶大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我們遇到別人指責的時候,生氣不如好好地爭氣,心態要好,誠懇地檢討自己的不足,能讓拒絕你的人接受你,能讓討厭你的人喜歡你,能讓否定你的人認可你,甚至能讓反對你的人來幫助你,你這個人就叫有能量。所以要學會謙虛,學會能夠低下頭,這個人就會擁有佛的光 芒。(掌聲)
那些凡事與別人斤斤計較、遇事必爭的人,自以為很聰明,其實是小聰明干大蠢事。我們不在意,有時候無為而為,大智若愚,其樂無窮,所以,我們有時候做人不要跟別人爭,別人反而會覺得自己會不會做錯。比方說,別人罵你一句,你笑一笑:「對不起!」你走了,對方反而會想一想:「我剛才罵他,失言了。」夫妻都是這樣的,如果先生罵你,你不但不回嘴,還跟他說:「是啊,我做錯了。」你看他還會罵你嗎?他已經不好意思罵了。如果你罵他一句,他罵你一句,越罵越凶,所以一方要冷靜。其實不在意的人是超越了自我的人,因為他沒有感覺有人在罵他,他沒有自我了。師父經常在開示的時候講很多的事情,為什麼很多人說:「師父,你是不是在講我啊?」還有人說:「師父,感恩您啊,我知道你今天在講我,我接受你的意見。」其實師父講誰了?師父講的是大家的通病啊,人就是對號入座。所以,我們人要超越自我,不要被瑣事牽絆和纏繞,身心才會獲得解放,你才會有一片自由的天地。(掌聲)
有時候緣分就是緣分,要記住,緣分是沒有什麼理由可以講的,世界是公正的,只有將痛苦消去,你才會擁有幸福。其實痛苦和幸福往往是雙胞胎,有苦的人以後一定有幸福,有幸福的人,以後一定會有痛苦。所以,有痛苦的時候要忍耐,承受痛苦就是提高自己的自性力和忍耐力。苦的人容易產生願力,所以苦修才能有願力。想在人間擁有幸福,就必須讓別人幸福,懂得愛別人,才懂得愛自己。(掌聲)
大家都知道人生有「八苦」,但是人生有「三苦」,你們知道嗎?師父簡單介紹一下這「三苦」。第一苦叫「苦苦」,苦得不得了,苦了還要苦,是指正在受痛苦時的苦惱,就是說,已經受痛苦之後,還為這些痛苦在苦惱,叫「苦苦」。比方說,突然之間跟老公離婚了,很苦的時候,心中越想越苦,實際上就是「苦苦」,就是為了這個「苦」,增加了你更多的苦。第二個叫「壞苦」,就是享受快樂結束之後的苦惱,很多人不知道這個苦。比方說,你們跟師父在一起很快樂,對不對?每一次在飛機場送師父的時候,很多人開始看見師父很激動,等到師父走掉后,很多人苦了,不捨得師父。就像我們今天晚上在一起聽開示很開心,等到開示結束了,又孤獨了,很多人又苦了。就像過年一樣,年三十吃團圓飯,大家都很開心,等到年過完了,就苦了。
第三苦叫「行苦」,就是不苦不樂時,我沒有什麼苦、也沒有什麼快樂的時候,這個時候被無常的變化自然地支配的苦,我就像現在沒有什麼快樂,也沒有什麼苦,天天過日子,但是一會兒人心變了,一會兒人變得越來越老了,你就算天天沒有什麼苦,你的頭髮掉了,過一會兒你的牙齒掉了,過一會兒人老了腿走不動了,這些自然變化的一些無常的苦,包括生老病死,由此「三苦」引申出來的「八苦」,所以這三苦是根的苦。(掌聲)
我們做人要懂得能夠忍耐,不能莽撞,你們去看看在人間,很多失敗的人就是不能夠忍耐,大的是事業失敗,小的是家庭不能忍耐,家裡就破敗了、就離婚了。很多人沒有離婚,並不是他們不吵不鬧,是因為學會了忍耐,等待機會才破鏡重圓啊。(掌聲)要記住,忍與不忍,其關係成敗很大,對於學佛人來說,忍耐不是懦夫的表現,而是勇者的象徵。學佛人只要凡事忍耐,不逞一時之氣,就能修成忍辱,所以佛法講忍辱精進,你不能忍耐的人,你怎麼能夠精進啊?你看看我們學佛人是不是要忍耐,因為你今天學觀世音菩薩了,你就不能罵人了,不能生氣了,這也是忍耐。今日社會需要人人有度量去忍耐對方、接納對方,要記住,修養是怎麼來的?是從忍耐當中來的。忍耐的人不僅能夠和諧人際關係,更不會做錯事情。有本事的人不爭不鬥,用智慧來解決煩惱。大家想一想,忍耐的人才能做宰相啊,有一句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掌聲)
師父講講佛法當中是怎麼把「貪瞋痴」三毒形容為三個小動物的。佛法對世俗的「貪」是用什麼來比喻的呢?用雞。因為雞吃了還吃,雞這個頭不停地「咯、咯、咯」,吃完了,兩個手往後面一放,還邁著方步,一看又有吃的,它又「咯、咯、咯」。瞋念就是這個人很恨,恨是怎麼來的呢?貪了不足,貪不到然後產生恨念。恨念就是用動物蛇來比喻的。當一個人恨別人了,這條蛇就在心裡了。這條蛇在心裡會咬你的,你一恨,它就咬你一口,一恨就咬你一口,所以恨得越厲害,心就越痛。那麼愚痴是用什麼動物來比喻的呢?因為愚痴就是貪不到後來發怒,然後沒有辦法解決,自己又不知道為什麼得不到這些東西,就去做一些傻傻的事情。就像很多人追不到這個女孩子,他就拿硝酸去把人家的臉給毀掉,這就是愚痴。這個愚痴在佛法界里是用豬來比喻的,因為豬有個特點,不撞南牆不回頭,它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知道,所以人家經常說:「你這個人怎麼像頭蠢豬啊。」做錯事情,就是蠢豬啊。
佛經上講,「有利益我者生貪慾」,就是說,只要看見有利益的事情,我就生出貪的慾望。「違逆我者而生瞋罣」,只要這個事情做得不順利了,違背了你的願望,而且逆我而行了,然後我就生起了恨心和罣礙心,一直惦記的這個心。「此結使不從智生,從狂惑生,是故名為痴」,就是說,因為前面的貪和瞋這兩個不會使你產生智慧,沒有從智慧生起的地方,從狂妄、迷惑生起了,就是愚痴啊。(掌聲)
那麼,煩惱的根本是什麼呢?就是三毒。如果一個人不想煩惱,就不要去貪、不要去恨、不要去做愚痴的事情。跑到領導那裡去講一句話,開始講得蠻好,領導笑了,最後來一句,講得人家不開心了,回到家裡難過:「我最後這句話不該講的,我愚痴了。」所以要學會克己,剋制住自己,行為和意識上都要剋制住自己,擺脫輪迴。一個不能剋制住自己的人,就不能擺脫輪迴,所以一個人要學會克制住自己。
台長講一個笑話。有的人一看就知道他一輩子都改不了自己身上的毛病,這個笑話是這樣,一個胖的女士,有一次到公園裡去散步,碰到一個算命先生拉住她說:「啊,女士啊,我看你臉色發白,兩眼發黑,最近肯定要有大事情發生了。」這個胖女士說:「少來少來,你這個假算命的,不要以為我看不出來。」算命的說:「不信的話,你可以問我問題,如果回答不出,我分文不取。」女士說:「好,那你看看我什麼時候能瘦下來?」算命的什麼話都沒說,把東西收拾好,走掉了。
這個笑話說明人要控制自己的毛病很難,很多人連自己的體重都控制不住,你叫他怎麼能夠控制自己的脾氣呢?學佛人要徹底地改變自己,學佛人的痛苦是暫時的,因為學佛之後改變了命運,我們就會不痛苦了;而不學佛的人的痛苦,那是一輩子的,師父最後祝大家要遠離「雞、蛇、豬」三個動物,在海外弘法不容易,大家要好好地珍惜因 緣,珍惜人生,法喜充滿遍人間,菩薩智慧灑人間,佛情友情在人間!我們都是菩薩的後代,我們都是未來佛,要好好地從我做起,徹底地改變自己的一生,時不我待,好好地抓緊時間,讓自己法喜,讓自己開悟。(轉載自盧台長博客-心靈法門倡導者)
**目前,全世界超過一千萬的人正在修持澳洲東方華語電台盧軍宏台長所教導的觀世音菩薩的心靈法門(誦經、放生及許願),以求病癒及生活美好。其法門中提到的小房子是指一套經文的組合(包括27遍大悲咒,49遍心經,84遍往生咒,87遍七佛滅罪真言)。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