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禪心似動非動
[列印本頁]
作者:
有緣人白雲
時間:
2016-6-5 13:05
標題:
禪心似動非動
——摘錄盧台長講述於觀音堂
人會常說:「你不了解我。」師父告訴你們,釋迦牟尼佛時代在印度,提婆達多是釋迦牟尼佛的一個大弟子,他跟著釋迦牟尼佛三十年了,他難道不知道釋迦牟尼是佛嗎?可是在三十年之後,他離開了佛陀,可惜嗎?你們通過師父講的這句話,你們就應該知道,一個人要了解另外一個人是多麼的難啊。媽媽連自己的孩子都不了解,孩子怎麼會了解爸爸媽媽呢?人和人之間需要溝通啊。師父講一個小笑話,一個孩子跟爸爸出門坐公共汽車,回家後跟媽媽講:「媽媽,我今天給人家讓座了。」媽媽說:「你真是個乖孩子啊,你真懂事情。」「媽媽,我讓座因為我想坐在爸爸的腿上,我坐慣了,我喜歡坐在爸爸的腿上。」這個媽媽連自己的孩子都不了解,你們誰能夠了解自己啊?有時候為了一點事情,你們可以犧牲自己很多的東西,有時候為了自己的一點私利,你們可以放棄更多的為公的事情,你們如果放棄私心就好了。所以,這位跟了佛陀三十年的弟子最後還是背叛了佛陀。佛陀後來把跟著他的近五百位弟子全部修到天上去了,現在全部都是佛菩薩,你們看這位弟子可惜不可惜?他跟了佛陀三十年啊,他了解佛陀嗎?他不了解。佛陀已經跟佛菩薩一樣在人間做得這麼好了,他居然還會離開佛陀,他沒有福氣啊。
理解眾生要為上。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理解眾生,就是要理解別人,要找尋人生的共同點。你可以說:「這個女人我不喜歡,這個男人我討厭。」但是,你要找尋他們的共同點,就是他有一顆佛心,他還是有良心的,他還是在學佛。要懂得,能夠跟你一起修心,跟你就會一起進步,你們就要相互了解。否則,一個修心,一個不修心,時間長了,要麼你被他拖下去,要麼他被你拉上來。所以,學佛人如果有一個非常好的伴侶,或者同學,或者你的親人,盡量要讓他們也學佛,否則你就只有人間的親情,你不會跟他長久的,因為人間沒有佛情,這是菩薩講的。要懂得相互了解,禪悟人生啊。很多人說開悟人生,為什麼師父說禪悟人生啊?禪悟人生就是教你們去除妄念,因為當你坐禪的時候,你是沒有妄念、沒有邪念、很乾凈的,所以,很多人是坐禪坐得開悟的:我徹底明白了。很多法師為什麼能夠捨去一切,跑到山上去修行啊?因為他們自己知道:人間一切即虛妄,我開悟了,禪悟人生了。
要明白一個道理,就是學佛人首先要先去除行為上的過失,就是我不能做錯事情,我今天一個行為都不能做錯。很多男人看女人的那個樣子,很討厭,很難看,色迷迷的,讓人家一看,哪像一個學佛人啊,這就是行為舉止失當,要修行為,去拍拍這個,去拍拍那個,那就是行為上的失誤。在公共場所講話聲音很響,給人家看不起,那你哪像個學佛人呢?你看看廟裡有聲音嗎?如果你看見一群和尚在一起嘻嘻哈哈的,那你就不要去這個廟了,對不對啊?行為上先要像個菩薩啊,過失是什麼?就是不能做錯事情,行為上不能做錯事情,「哎呀,我真後悔啊,我憋不住了,我做錯了,丟臉啊!」回到家,自己恨自己。
學佛人先要去除行為上的過失,禪心似動似非動。禪心是什麼?就是一顆能夠清潔安靜的心,能夠讓你開悟的心。你們想想,你們要想安靜的時候,是不是先開始動心了:我今天現在要開始安靜了,我要迴避一切人,我要把電話關掉,我要把門鎖上。是不是心在動啊?開始要坐禪的時候,這些心全部都在動,等到你坐下來了之後,不動了,沒有什麼想法了,因為沒有電話了,沒有人敲門了,什麼都沒有了,你的心不動,就是非動。實際上,人的意念也是似動非動的,人的意念有時候在動,有時候沒有動,想一件壞事的時候,它在動,想完之後,覺得這個事情是我們學佛人不能去想的,非動,那麼你最後還是沒有動,聽得懂嗎?你開始坐禪的時候,腦子裡什麼都不想,到了後來,腦子裡雜念紛飛、煩惱不斷,你開始是非動,接下來就是似動,真的在動,明白了嗎?
當一個人碰到一個突發事件,他的思維很容易走向偏差、走極端。你們去看看夫妻吵架的時候,男女朋友爭吵的時候,平時好的時候倆個人好得不得了,等到吵架的時候,馬上想到我恨死你了,把對方一連串不好的事情全部想起來了,這實際上就是業果的積累,讓你用火柴把這個鞭炮點燃了,噼噼啪啪全部放起來了,師父講得形象不形象啊?火藥都是你們平時這麼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等到一吵架,等火柴一點燃,不就爆炸了嗎?平時要沒有火藥,平時不要把人家對你不好的事情記在心裡,要全部忘記,腦子裡存在的全部都是好的,即使火藥偶然地被點燃了,馬上腦子裡想到的不是去恨他,想到的應該全部是對方很可愛的地方,是對方對你付出真心的事情,是她為你付出更多的時候,你腦子裡全部是這種正能量的出現,你怎麼會跟她離婚,怎麼會恨她呢?怎麼會在腦子裡想離開她呢?師父講的是不是人間佛法?你們自己好好體會吧。師父看你們每個人都會有體會的,因為婚姻、感情、愛情是一種千變萬化的,是萬紫千紅的東西,那是師父說得好聽一點的事實,實際上人不修,任何事情發生,你們都不能處理啊。什麼事情都會發生的。
要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心在動,但是動完了要清凈,我可以想,我恨死這個人了,但是想完了心要馬上靜下來,我不能恨別人,我是學佛人,不管他怎麼樣,他已經跟了我好幾年了,他也蠻可憐的。對不對?這叫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就是說,安靜的時候我的心有時還會動,動什麼?我可憐很多人啊,這麼多人值得我可憐,我不捨得他們。所以,要去除本性中的障礙,不是外表的障礙,是你本性當中的障礙。本性是什麼?就是良心啊,良心不能被狗吃了,良心就是你的本性。你外表的外心可以有障礙,但是你的內心絕對不能做出惡事出來,如果你做出那些不好的事情,那會傷害你自己,還要傷害別人,那個傷到你本性的那就是昧著良心在做事。人家對你那麼好,你卻一下子跟女朋友說要分手,你會傷害人家的心的,對不對啊?
在人間雖有善惡,但是不要把惡的看死,不能把惡看成完全是惡的,把善的也不要看死,看成完全是善的,因為善惡會轉變。過去這個人壞得不得了,你說這個人永遠不會變好的,但是幾年之後,這個人變了一個樣子,好了,人家很善良了,你還說人家不好嗎?過去這個人善得不得了,是個好人,後來到了社會上,為了賺錢、騙錢,惡得不得了,那麼你說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呢?所以,善和惡都是在轉變的,你不能一概把它定位,今天的善良人可以成為明天的惡人,明天的惡人也可能成為後天的善良人。
(轉載自盧台長博客-心靈法門倡導者)
**目前,全世界超過一千萬的人正在修持澳洲東方華語電台盧軍宏台長所教導的觀世音菩薩的心靈法門(誦經、放生及許願),以求病癒及生活美好。其法門中提到的小房子是指一套經文的組合(包括27遍大悲咒,49遍心經,84遍往生咒,87遍七佛滅罪真言)。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