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在人民日報一年三談中國經濟權威人士到底是誰?

[複製鏈接]

291

主題

291

帖子

1822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2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rinkmilk 發表於 2016-5-10 10: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5月9日的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登了《開局首季問大勢――權威人士談當前中國經濟》的文章,這是自去年5月以來「權威人士」第三次在人民日報「發聲」談中國經濟,且均為頭版轉二版的高規格。

第一次是2015年5月25日刊登的《五問中國經濟》,第二次是2016年1月4日刊登的《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三次就是2016年5月9日刊登的《開局首季問大勢》。

《開局首季問大勢》一文提出了五個問題,均是當前中國經濟的核心問題,包括經濟形勢怎麼看、宏觀調控怎麼干、供給側改革怎麼推、預期管理怎麼辦、經濟風險怎麼防。權威人士在回答時,還涉及了股市、樓市、物價等多項民眾關切的熱點問題。

此次權威人士明確指出:「中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

這一說法與習近平在2015年11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的講話相呼應:「我國目前經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可能通過短期刺激實現V型反彈,我國經濟可能會經歷一個L型增長階段。因此我們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針對幾次「權威人士」的出現,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微信公號「俠客島」曾解釋:他們出現的基本語境是,這件事很重要,需要由高級別領導人來發表看法,但又不方便挑明了說。說白了是在定調子、給信心、找方向。

權威人士到底是誰?有媒體分析指出,人民日報中權威人士是國家領導人的幾率可能不大,領導人一般以署名文章的形式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此外,之前解讀宏觀經濟政策的專家學者均進行署名。因此,綜合來看,應該是參與了相關政策的制定和部署,如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或國家發改委主任,國家發改委分管宏觀政策研究的副主任等這樣級別的官員和專家。

出現在人民日報上的絕大多數「權威人士」,語言都是人民日報慣常的風格,不會突出個體特徵。但這三次出現的「權威人士」,在語言上卻有著較強的「個人色彩」。

特別是這一次文中出現了「樹不能長上天」「甘蔗沒有兩頭甜」「保人不保企」「不搞半夜雞叫」的活潑的語言方式,甚至出現了「我要強調的是」「依我看」等第一人稱的說法。

財經評論員劉戈稱,帶有人格情緒的表達方式,比公文式表達,更接近於政策決策者的真實意圖。綜合新京報、東方早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9: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