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愛和認同:10本書的10句話
[列印本頁]
作者:
想飛的兔子
時間:
2016-2-26 10:14
標題:
愛和認同:10本書的10句話
1.世界精神太忙碌於現實,太馳鶩於外界,而不遑回到內心,轉回自身,以徜徉自怡於自己原有的家園中。
人應尊敬他自己,並應自視能配得上最高尚的東西。精神的偉大和力量是不可以低估和小視的。
——黑格爾《小邏輯》
2.快樂本身便是善,撇開免卻痛苦不談,甚至是唯一的善。
——邊沁《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
3.崇高必定總是偉大的,而優美卻可以是渺小的;崇高必定是淳樸的,而優美則可以是著意打扮和裝飾的。
我們對他人的信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懶惰、自私和空虛:懶惰,是因為我們不要求自己主動關心過問而寧願相信別人;自私,是因為我們迫於自身事務的壓力而向他人吐露自己的秘密;空虛,是指我們有引以為自豪的事物,卻企求別人的信任。
——康德《論優美感和崇高感》
4.我們的人生就是在痛苦中苟延殘喘,修復那致命的舊傷無非是為了迎接新傷,以及總得使自己有些痛苦。因此,自然一邊嘲笑我們這些禱告者,一邊僅為我們剩下對幸福之渴求。
——洛克《自然法論文集》
5.使我們對他人的驕傲感到非常不悅的,乃是我們自己的驕傲;他人的虛榮對我們所以是不可忍受的,乃是因為我們自己就是虛榮的。
——休謨《人性論》
6.放縱的人慾求所有快樂或那些最突出的快樂。他受慾望的宰制……他感覺到兩種痛苦:得不到快樂的痛苦和渴望著快樂的痛苦,因為慾望就包含著痛苦,儘管因快樂而痛苦十分荒謬。
——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
7.可以把人生比作一塊刺繡,一個人在其前半生所看見的只是它的正面,在後半生看到的是它的反面。反面不如正面精緻漂亮,但卻更富有啟迪意義,因為它揭示了線是如何被綉成圖案的奧秘。
——叔本華《叔本華論說文集》
8.儘可能多享樂,儘可能少幹事——這就是天性敗壞的人給自己提出的課題;為解決這一課題所做的各種嘗試就是這種人的罪惡。在這種天生的懶惰尚未僥倖得到克服之前,在人還沒有從事工作,而一味追求自己的歡樂和享受之前,人是無可救藥的。
——費希特《自由的體系》
9.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辛苦勞作,來回奔波是為了什麼?所有這些貪婪和慾望,所有這些對財富、權力和名聲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歸根結底,是為了得到他人的愛和認同。
——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
10.人生是應當努力向上,去圓滿,去發揮,去享用天所給他的機會。……如果你不去努力做,不去發揮擴充,誰也無可如何;不過是你自己把自己的可能性落到小處,你湮沒你自己罷了!
——梁漱溟《鄉村建設理論》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