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你為什麼離開家鄉去大城市?
[列印本頁]
作者:
硨磲大爺
時間:
2016-2-23 03:29
標題:
你為什麼離開家鄉去大城市?
大城市雖然很殘酷,很現實,很功利,但是它可能更公平,它承認你的努力,離開是為了更好地回來。
你為什麼離開家鄉去大城市?
作者|咪蒙 微信|mimeng7
配圖|Choi mi kyung
①
春節回家的時候,有沒有某一刻,想著:老子乾脆留在家鄉,不回大城市算了?
甚至會質疑自己,在家鄉,有熟悉的人,熟悉的方言,熟悉的一切,我待得這麼舒服,這麼安心,為毛還要去陌生的大城市,離鄉背井,殘酷競爭,自討苦吃?尤其是收拾行李的時候,會特別掙扎,為毛不幹脆賴在家裡一輩子,陪伴爸媽一輩子?
我特么待在家鄉不是挺好的?反正這種感覺,我有。不僅僅是收拾行李的時候。
除夕晚上我就這麼想過了。在嘉陵江邊,漫天煙火,我們一家在放孔明燈。我默默許願。第一個願望,就是希望家人平安健康。
這一次回家,真的覺得我媽老了。半年不見,她白頭髮都多了很多。我才回家幾天,雖然她天天吐槽我胖我煩、我把家裡弄得很亂,但她還是一直倒計時,說我還有5天就要走了,4天就要走了……她捨不得。
其他家人也總是說,不知道你下次回來,是什麼時候了?這個時候他們的不舍是那麼真實。
為什麼不留在家鄉,陪著父母就好?而且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好。
小城市有那種知足常樂的富足感和慢節奏,這是大城市沒有的。
小城市有種熟悉感和安全感,大城市卻太大了,很容易讓人孤單和迷茫。
所以我喜歡的電影《海上鋼琴師》里的男主角1900最後也沒走下船,城市裡有他心愛的姑娘,可他覺得船上琴鍵是有限的,而城市裡的慾望是無限的,他害怕了,但這沒有對錯,只是選擇。
我們為什麼要離開家鄉去大城市呢?
②
離開家鄉去大城市,是為了更好地回來。
誰不希望,有一天可以衣錦還鄉?衣錦如果不還鄉,那衣錦,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這個問題,我問了好些朋友和同事,大家的感受都是一樣的:現在沒回去,當然是因為還沒混好。如果在大城市混失敗了,就灰溜溜地回去了,太丟臉了。
我見過不少世俗眼光中的失敗者,雖然我並不認為那是失敗,但他們無一例外遭遇了嘲笑。
比如有人被迫從北上廣回到家鄉,就有一些這輩子未曾離開家鄉的人嘲笑他在外面混不下去了,當然還少不了「早說過這條路走不通」之類的論調。
還有一些人正在大城市裡打拚,可逢年過節回到家鄉,就會成為七大姑八大姨的談資以及被訓導對象,告誡你生活應該如何安守本分,結婚生子再去考個公務員才是世界上唯一的人生標準。
我甚至認為,正是這群人的存在,才逼得許多年輕人背井離鄉,寧願在大城市孤獨打拚,也絕不回來。
但是說真的,丟自己的臉還好。最不想丟的,是爸媽的臉。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想的,很多時候,我希望能給我媽長臉。
我媽生我的時候難產,病危通知書下了三次,生我之前120斤,生完了瘦到70斤,留了一身的病痛。這事不賴我,但我總覺得她挺不容易的。
她這麼愛面子的人,偏偏攤上了我爸(反正我爸不玩微信不看公號,我就專註黑他30年吧),離了婚,無所依傍,如果我再不爭氣,那她真的就沒有啥拿得出手的事了。
高二的時候,我爸媽離婚,我媽當時狀態真的不好,特別特別抑鬱。那時候她過生日,我寫了一張卡片,告訴她,沒關係媽媽,沒有爸爸,你還有我。我會盡一切努力,讓你驕傲。
我想變得強大,讓我媽老有所依。
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話,一個網友說自己爸媽,
我從來沒有讓你們驕傲過,你們卻視我如珍寶。
這句話讓我蠻有感觸的。
再不爭氣的孩子,父母還是毫無保留地給與支持給與愛。所以我想爭氣,我想在大城市混好點,能給我媽一點炫耀的資本。炫耀不好,我知道。但這就是我能給我媽最好的報答了。
③
離開家鄉去大城市,是為了不讓爸媽擔心。
離家遠的好處是什麼,是當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傷心難過的時候,可以不讓爸媽知道。
我們可以藉助距離,假裝過得很好。
網上看到一個女生說,她加班回家,很晚了,回家路上有一條小巷子,她發現自己被一個可疑的猥瑣男跟蹤了,特別特別害怕。她一路小跑,擔驚受怕,好不容易跑到24小時便利店,上氣不接下氣,心跳還是特別快,真的嚇傻了。
這時候媽媽打電話過來,她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一點,才敢接電話。
媽媽問她,過得好嗎。
她說,很好。一切都好。
裝沒事,是我們對爸媽少數能做的事之一吧。
去年8月,我的公司倒閉了,當時真的走投無路。我說過,解散公司的那三天,我真的是從早上睜開眼睛,哭到晚上閉上眼睛,走路在哭,洗澡在哭……
我媽每次打電話來,我都說挺好的,蠻順利的。幾個月後才在公號上看到我寫的那段經歷,我媽說,她真的很難過。因為我工作上不順利,她替我擔心,替我焦慮。
然而她卻幫不上忙。
那種看著子女難過卻幫不上忙的無力感,才是最讓父母難過的吧。
包括我爸,過年回家,別人問起我開公司的事,我跟講笑話似的,講了去年公司倒閉的事,包括倒閉當天全公司還去歡樂谷玩。我說得沒心沒肺,我爸說,看你講得這麼開心。可我知道,你當時一定過得很艱難吧。
我當時正在吃火鍋,一口毛肚正要吞下去,噎住了。原來我爸還是懂我的。
我就是這種痛的時候不會喊痛,自己受住了,走過了,還會把自己的痛苦當笑話來講的傻逼。
但我真的無比慶幸的是,自己過得不順的時候,父母沒在旁邊,尤其是我媽,她會整夜整夜睡不著覺的,更會加重我的負罪感。
只有在大城市,才方便我們報喜不報憂。
④
離開家鄉去大城市,才能賺更多錢,讓父母過得好點。
其實不管是之前在深圳,還是現在在北京,我一直待在大城市,一個很重要的理由就是,能多賺點錢。
因為北上廣雖然不相信眼淚,但是北上廣相信奮鬥。
大城市雖然很殘酷,很現實,很功利,
但是它很公平,它承認你的努力。
我沒有背景,沒有爹可以拼,沒有現成的資源和人脈,也只有努力而已。
我把自己最喜歡的事做好,慢慢就能賺到錢,慢慢就能改善爸媽的生活。
春節的時候,我媽媽說她一直想買件好的皮衣。我說那還等啥,現在就去買啊。我很土豪地一口氣給她買了兩件。我終於體驗了一次給我媽買衣服,可以不看價格標籤的生活。
我媽心痛得要死,說兩件要幾千塊哪。我說,媽,沒關係,我是土豪。
我媽臉都笑爛了。
站在那家皮衣店,我媽當場穿上了那件皮衣,照著鏡子特別開心。她說,太幸福了,這就是我夢寐以求的皮衣啊。夢寐以求,我媽要不要這麼誇張啊。
看我媽臉上那笑容,說實話,我覺得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據說在北京買房要交三年以上社保,我希望我那時候能買個房子,我媽想來就可以來住。
其實談錢、談房子,真的很庸俗啊。可是,幸福的事不就是爛俗的嘛。
⑤
離開家鄉去大城市,是為了心中還有一點夢想。
是的,夢想這兩個字現在已經不值錢了。但還是比錢值錢點。
我想在幾年之內,能做一部好的影視作品。這太難了。但是在大城市,我可以認識很多有趣的人,牛逼的人,有最好的環境最好的資源,讓我意識到自己離上限有多遠,讓我心懷敬畏去拼搏。
不是每個人的夢想都一定要在大城市才能實現的。但如果你的夢想在大城市實現的幾率更高。
請不要放棄。
每次看到懷揣夢想去大城市,受點挫折就撤退了的人,我能夠理解,但難免會有點遺憾。
《東邪西毒》里有句台詞:怎麼了?想回家了?
如果遇到這麼點事就想回去的話那幹嘛當初要出來。
比失敗更慘烈的,是放棄啊。
這世上並沒有未完成的事,只有不死的決心。
這幾天也有粉絲問我,春節爸媽一直勸我留在家鄉,別回去了,他們給我找好工作了,上班只需要喝喝茶的閑散工作,我不想去,我有自己喜歡的事,只是實現夢想真的太難了,我該怎麼辦?
我還是建議大家聽從內心的喜好,除非你真的對大城市不喜歡、不適合。
就算遇到挫折,也不該輕易打臉吧?就像知乎上有個很妙的答案:你是如何走出人生的陰霾的?
答案是:多走幾步。
⑥
離開家鄉去大城市,因為不想要那種孤獨。
沒錯,大城市裡有許多平凡的打拚者,終其一生也無法躋身這個城市的上游,他們甚至買不起一套小房子,終日為溫飽奔波。但誰有資格嘲笑他們呢?沒有人可以。正如毛利在《普通女孩,就該滾出大城市?》中所寫:「為什麼一定非要成功、出色,才能留在大城市?為什麼女人不能像男人一樣自由選擇去留,她永遠都該仰仗別人的意見生活嗎?」
在中國人的人生選擇中,女性比男性的空間更為狹窄,沒在三十歲前把自己嫁出去彷彿是一條死罪,結婚後沒生出孩子來同樣是死罪。在毛利筆下,「這些美劇的忠誠東方女性觀眾們,並沒受到多大的感召,她們在爸媽的房子里看著別人為所欲為,一點不為之所動,因為世俗說,大城市的榮光並不屬於她們。」
一個社會對女性的苛求與偏見,意味著整體價值觀的缺陷。女性遭遇苛求,男性同樣不會好過。認為女性留在小城市安於現狀就是最好的七大姑八大姨,同樣也是逼婚、逼考公務員的主力,她們的逼迫對象其實不分男女,
這也許是小城市最讓人窒息的一面。
我有一個朋友,不諳世事,不善交際,有一份穩定工作和中等收入。與許多獨生子女一樣,她在父母支持下買房買車,一個人住著140平方的房子,每日按部就班地開車上下班,不知不覺年過三十。也是在三十歲這一年,她放棄了這一切,選擇北漂,租房、擠地鐵……
當然有人會說她傻,可她卻比以前開心多了。她離開這個小城的唯一理由是孤獨,同時,她又不願像長輩們所說的那樣,隨便找個人結婚生子告別孤獨——
那樣的話,也許會更孤獨。
也許我們不怕孤獨,是怕沒有同路的人,沒有人有權利規定你要走的路,即使遇不到同路的人,也許能遇到另一個自己。
【版權歸作者所有,HUGO整理髮布】
作者:咪蒙,文學碩士、專欄作者、新媒體時代最有趣的女作家 ,口號是永遠厚顏無恥,永遠熱淚盈眶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