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傅亮:蘇州中學走出的「諾貝爾」新星
[列印本頁]
作者:
新鮮人
時間:
2016-2-21 09:02
標題:
傅亮:蘇州中學走出的「諾貝爾」新星
記者:李楠 [2015/11/30]
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卡皮察說:「我學到的最有用的東西都是來自我的幼兒園。」2015年,世界科學突破獎物理學新視野獎得主傅亮說:「在蘇州中學那短短的兩年時間,是成長中最重要和寶貴的階段。
」
個人的成長,離不開母校的浸潤。個人的成才,也時時牽動著母校的目光。
三十而立,捧獲科學界「第一巨獎」
2015年11月9日,號稱「豪華版諾貝爾獎」的2016年「科學突破獎」在美國加州山景城開獎。其中來自中國的「85后」小伙傅亮憑藉凝聚態物理(拓撲學理解新的物態)領域的成就,獲得物理學新視野獎,轟動學界。
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S)是在2013年由俄羅斯億萬富翁尤里·米爾納設立、阿里巴巴集團創建人馬雲和夫人,谷歌聯合創始人塞吉·布林,臉書聯合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夫婦,以及蘋果公司董事長亞瑟·萊文森等知名實業家贊助。科學突破獎獎項有生命科學突破獎、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數學突破獎、物理學新視野獎、數學新視野獎以及青年挑戰突破獎。「科學突破獎」單項獎金高達300萬美元,遠超「諾貝爾獎」,堪稱科學界「第一巨獎」。
對於蘇高中校友的傅亮來說,獲獎之路,並不輕鬆。從1998年,年僅13歲的傅亮考取了蘇州中學,到2000年,年僅15歲就考取中國科技大學,再到2009年獲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之後到哈佛大學從事研究工作,直到2012年1月加入麻省理工學院任物理系助理教授。這其間傅亮從來沒有停下刻苦鑽研的腳步。對科學的熱愛是他持之以恆做研究的動力所在。
清華大學物理學教授翁征宇對傅亮這樣評價道,傅亮有著極強的抽象數學能力與敏銳的物理直覺,這使他能在凝聚態物理中靈活自如地研究各種挑戰問題。「我認為他們屬於這一代人中最富有創造性的少數青年人。他們的研究工作都極富有鮮明的個人特徵。可能他們成熟的個性使他們的天資沒有在早期被大學的教育方式所埋沒或誤導(也許他們也受益於當時本科教育的一些有益改革)。」翁征宇教授這樣認為。
少年天才,十五歲邁進大學
十三歲讀高中,十五歲上大學。傅亮是傳說中的少年天才。回想當年學生時代的他,他的高中班主任周黎這樣評價:「一言以蔽之,傅亮會學、能玩、愛讀書。
」
1998年,年僅13歲的傅亮考取了蘇州中學中科大少年班預備班,少科班學生要用兩年學完三年的高中課程。在學習方面,傅亮是全能「學霸」,不僅各學科成績優異,而且具備科研精神,這點令老師們時隔十餘年依舊印象深刻。
顧菲菲,傅亮當年的化學老師,回憶起傅亮時稱,「他中學時就具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和鑽研精神,不僅聰明,而且勤學好問。」對於這次獲獎,她認為雖然有點意外,也不是特別驚訝。「他會隨時提出老師講不到位或者疑惑的地方,作業也能反應出理科思維非常清晰,為今後的科研發展奠定了基礎。」
當然除了思維敏捷,傅亮的自律性也非常高。班主任周黎拿出了當年傅亮在1999年寫的10—11月總結,其中有寫道「97科少的同學無疑對我是個挑戰,我不想以『比我多學1年』為借口逃避這個問題,我甚至感謝他們,為我提供了匹配的競爭對手。
」
「現在的孩子,感覺特別像是考試機器。傅亮那時就一本練習冊,平時還特愛玩。」班主任周黎說到。課餘時間,傅亮最愛的是乒乓球,同學中找不到對手后,就開始與老師交鋒,物理老師萬海防老師便是他常常切磋的對象。雖身為學霸,傅亮也迷戀過電子遊戲,遊戲機還被班主任沒收過。但經過2年努力,傅亮終於順利考入中科大,而且是當年班裡的最高分。
文理通吃,寫古文的理科生
「傅亮有非常良好的文學功底,在物理競賽的輔導間隙,他還抽空看完了《圍城》 。」老師這樣介紹傅亮。求學期間的傅亮閱讀了大量文史哲著作,豐富了知識體系,也成熟了心智。他可以通篇背誦《古文觀止》,平時還使用文言文寫文章。
「陳先生喜談授業之道,不苟於世俗,常有驚人句。眾人皆言『創新』,獨其曰:『為學之道,一言以蔽之,唯精讀而已矣』;眾人皆稱『減負』,獨其曰:『蓋減負者,徒具虛名耳,不可信,諸君其勉之乎!』當此之時,言辭激烈,一手指天,一足頓地,又不隨俗以靡。」當時14歲的傅亮以這樣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數學老師。在畢業之時,他還和同班同學合著《我們走過的路》文集,作為高中美好生活的留念。
作為一名理科生,傅亮沒有忽視文學素養的提高,按他自己的話說,讀書是一件很享受的事。廣泛而全面的積累,開闊了傅亮年少的胸襟和視野,時至今日閱讀的習慣依然伴隨著他,並使他持續從中受益。
傅亮,這位從蘇高中走向世界的科學新星,在母校留下了寶貴的青春記憶,難忘的師生情誼,同時也在以自己的光芒為母校的天空增添光彩。「科學突破獎」是對傅亮既往成績的認可,也希望這將是他下次突破的開始。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