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台灣今天凌晨發生的地震,為什麼破壞力這麼大?
[列印本頁]
作者:
匿名
時間:
2016-2-7 00:19
標題:
台灣今天凌晨發生的地震,為什麼破壞力這麼大?
提問:台南發生的地震為什麼破壞力這麼大?
Q&A
Olivine 回答:
在沒有正式研究結果出來之前,我僅猜測一下,這次地震為什麼破壞好大的樣子。
然後就是關於這次地震,可以先簡單看一下構造圖:
圖中紅色線條表示斷層,黃色點分別表示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和中國地震局測得的本次地震的震中(可能還會修改)。可以看出這一地區由於斷層的活動,形成了由東向西山地—盆地—山地—盆地的地貌格局,在盆地與山地的分界處,往往就是斷層通過的位置。
這就是這一地區的基本情況。
1地層結構的影響
我們知道山地較高,盆地較低,河流從山區流向盆地,攜帶大量的泥沙礫石,沉積到盆地中。這種鬆散的礫石沉積地層對建築物是不利的,往往會擴大地震波的破壞性。去年4月尼泊爾地震對加德滿都的巨大破壞就是因為那裡也是一個沉積盆地。
2015年4月的加德滿都地震。
而台南也處於一個沉積區,地層多為砂土礫石,對地震的破壞有放大作用。砂土地層含水量較高,在震動時可能會發生砂土液化,造成低層承載力降低甚至消失,樓體倒塌。2地震的遠程效應
另一方面,可能也和地震的遠程效應有關。地震波分為體波和面波,體波傳播快一些,面波慢一些。所謂面波,就是只在介質表面傳播的波,比如在地面。面波的運動周期長,振幅大,速度小,衰減慢,傳播很遠之後還能有很高的能量,往往會對地表的建築物造成非常大的破壞。比如1985年墨西哥的7.5級地震,本來發生在海邊,但卻對距離震中350千米的首都墨西哥城造成了巨大破壞,就是因為面波。由於面波的運動周期長,和高層建築的自振周期相同,造成高層建築自振,所以據震中較遠的地方,高層建築的破壞會較低層建築大一些。
墨西哥地震造成的高層建築破壞
台南離本次地震的震中40km左右,面波可能已經在發生作用了。從網上流傳的照片看,損毀的高層建築比例較高。
從圖片上也可以看出,樓房側倒很多,可能是震動造成的砂土液化導致樓房地基的不均勻沉降。3建築較老舊
最後,目前網上流傳的照片主要是台南地區的,從這些圖片可以看出,倒塌的樓房大都是一些比較老的建築,自身抗震性能可能也不那麼強。
總之,這次地震之所以有這麼大的破壞,可能與台南地區的地層結構有關,也可能是地震的遠程效應(當然不算太遠),建築物抗震性能不高也是一個原因。
以上只是猜測,具體原因還要等調查結果。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