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學佛學法 快樂無憂 [列印本頁]

作者: 有緣人白雲    時間: 2016-1-26 16:58
標題: 學佛學法 快樂無憂
– 摘錄盧台長講述於觀音堂
心與宇宙要合二為一。什麼叫合二為一?比如,我今天的心態不好,那麼天不能容納我這個不好的心,所以,我這個心就離開了宇宙空間,就不能跟天上接氣,我就會倒霉。當你這個心能夠和天上的心,能夠和天上的道理合在一起,合二為一,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一句話叫「替天行道」,大家聽得懂嗎?「你做的這種事情還有天意嗎?還有天理嗎?連這種事情你都敢做?」那麼這就叫心和天分開了。
師父講話都有能量的,你們反覆聽,會得到能量加持。希望你們把自然要看成圓融,希望你們要心包太虛,希望你們的心和天、和宇宙合二為一,心怎麼想的,是符合天意的。我今天做善事,我是符合天意的,我今天救人,連菩薩都會慈悲我的。你不做壞事,盡做好事,你不就是符合天意嗎?你用不著去擔心人家會害你,你自己做出來的事情,如果讓你自己覺得害怕,讓你沒有覺得跟天是一樣的,你會找來人間的災禍,實際上你就是在害自己。如果你心胸開闊,你覺得你對得起天,對得起人,對得起地,說說看,你害怕什麼呢?你們今天跟師父學佛,師父做的所有弘法度人的事情,可以在廣播里講,在報紙上登,你們天天跟著師父在救人度眾,你們還怕鬼來找你們嗎?
同一本源,就是說人的心和天本來就是一個來源的,宇宙就是你,學佛修心實際上就是讓你的心和宇宙合在一起。大家要用心啊,師父講的是很高深的東西。師父在開法會的時候,喜歡舉例子,因為你們都是有修的人。要明白,學佛修心,要懂得靜中有動,動中有靜。舉個簡單例子,一個人天天在家裡念經屬於靜,如果你天天念經,不出去救度眾生,不出去做好事,那你就是靜,沒有動,那你就跟很多出家人一樣。現在法師都出來度人、救人,那他們是靜中有動。我們本來就在人間,我們在靜中學佛念經,而且我們在以實際行動救度眾生。
師父不在東方台的時候,你們來值班的人,是不是覺得冷冷清清,心中不踏實,沒有主心骨?小馬就說,師父不在的時候,她的心慌慌亂亂的,心靜不下來。大家要知道,學佛要靜,又要動。就像師父跟你們講話,一會兒輕、一會兒響,那才有感染力啊。如果師父講話的聲音全是平的,那你說誰聽了不煩啊?講話要抑揚頓挫,所以,學佛要一會兒度人,一會兒做功德,一會兒突然之間很安靜地在家裡念經,這就是禪。念經的時候,身體是處於靜止狀態,但是意念和氣場在動,氣沉丹田,這是不是靜中有動啊?難道你坐在那裡念經的時候,你真的不動了嗎?沒有啊,你的意念在動:「觀世音菩薩,保佑保佑我。」意念是不是在動啊?你在念經的時候,氣是不是在動啊?動中有靜,比如磕頭、燒香,是不是在動啊?那麼這個時候,你的意念要守住、要靜,你的身體雖然在動,但要守住意念,守住內氣,平穩如一,這就叫動中有靜。就像很多人打太極拳一樣,表面上看起來他在動,實際上他的心沒有動,用禪定來講,叫入三昧地,就是進入了更高層次的定。
宇宙變化的大秘密,就是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剛剛安穩一點了,家裡都平安了,沒有事情發生了,馬上又會有事情出來,這叫動。有這件事情來了,你用很多方法把它解決掉了,你又靜下來了。你剛剛靜下來不久,又一個事情發生了,這就是宇宙的奧秘。無常世界無常住,所以,你要想在小宇宙當中保持永遠的平穩,保持永遠的安定,那是沒有的。剛剛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以為可以鬆口氣了,身體又不好了,你能保證你的小宇宙、大宇宙平安嗎?沒有一天是太平的。人活在世界上太苦了,來到這個世間就是不讓你安定的,就是給你一輩子煩惱的,所以你在人間唯一的方法就是去除煩惱,因為這個煩惱會不停地到來。就像我們說的,到了人間你每一天都必須吃飯,如果哪一天你不吃飯,你就會餓死。所以,你必須準備充足的糧食來填飽自己的肚子,你必須擁有充足的智慧,來克服你一生的煩惱。
人可以把快樂寫在臉上,好像很快樂,笑嘻嘻的,可是內心的悲傷你是無法迴避的。表面開心有什麼用啊?你心裡很難過,心裡很憂傷啊,人和人見面打招呼,表面上都是報喜不報憂。只要在人間,你說你好得不得了,你就是在吹牛了。如果你覺得自己真的好得不得了,那你就是在麻痹自己。如果你在痛苦當中還覺得不痛苦,那就更危險。人會很難避免一生當中的悲傷,給你們造成直接的悲傷有四種:生、老、病、死。生出來很痛苦,老了很痛苦,病了更痛苦,要死的時候,嚇都嚇死了,更痛苦,不想死啊。人的心不是牽在一起的嗎?然而就是牽涉到一點點感情問題,你也是剪不斷、理還亂啊。你看看,你們沒煩惱,多開心啊?那是無限的快樂啊,那是因為人家把你當成佛友了。你就是去一個商店買東西,人家看你很久沒有去了,人家給你一個臉色看看。所以想想看,一個人如果能夠讓人家對你好,能夠對你這麼愛戴,不容易啊。都是佛的緣分,你們要懂得這是佛緣啊。
要使自己變成真正的快樂,這種只有從內心流露出來的快樂,那才是真正的快樂。也就是說,從裡到外都很快樂,那才是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快樂是從內心發出來的,那才是永恆的、真實的快樂。有的人笑起來是皮笑肉不笑,笑不出來,而真正能夠笑得出來的人,他是從裡面笑到外面,開心嗎?人家今天理髮,就是想讓人家都說他好,你們一看見就說:這頭髮怎麼理得這麼漂亮。這個時候,他從裡面到外面都開心了。如果頭髮沒有剃好,人家就是說好,你也笑不出來,也不會開心的。所以,要真正地理解佛法中快樂的屬性,要真正地理解我們在學佛當中什麼叫快樂,助人為樂就是快樂,能夠幫助人家的人就快樂,能夠什麼事情都能夠想得通的人他就有快樂啊。一個人想不通的時候痛苦不痛苦?不要讓自己想不通,所以佛法說,快樂為本啊,快樂本位。我們做人,我們到了人間,我們以快樂為根本。那麼快樂是怎麼來的?是從幫助人家來的,是從什麼事情都想得通來的。什麼事情都想不通,根本沒有快樂可言。
要懂得依照佛法中的四德。佛法中有四個德,師父上次在新加坡的時候,師父傳給你們佛言佛語,其中有一個叫學習佛德。但是你們都不知道佛德在哪裡?佛德有四個基本元素,就是「常、樂、我、凈」。因為擁有了四個品德之後,你就會經常快樂,你的心就會經常乾淨,叫「常、樂、我、凈」。
第一個叫「常德」,就是說道德是經常有的,是永遠有的,是長時間擁有的。第二個叫「樂德」,就是你非常快樂地去做你的德,做任何有道德的事情,你就會很快樂。在弘法的時候可以得到常樂,常德,樂德。第三個叫「我德」,我自己的品德,人本身所擁有的品德,人本身所應該擁有的品德。你這個人有沒有道德啊?你有沒有品德啊?怎麼可以隨地吐痰?你,就是「我」;我,就是自己。所以,人家在指你的時候就是在講你啊,這叫「我德」。自己的品德要好一點啊,猶如人家做功德送一點菜過來了,自己肚子餓,拚命吃。有人告訴師父,那個大高個的女朋友在這裡每念經五分鐘,就跑出觀音堂去 吃一點,看見東西拚命地吃,這樣子丟不丟臉啊?你到底是來念經的還是吃東西的?這個「我德」很重要,我德實際上就是你的道德啊,你有沒有這些道德?你有沒 有想到人家?師父這次準備了一些很好的資料要去哈佛大學演講,師父每次都有新鮮的東西講。第四個德叫「凈德」,道德必須要乾淨,品德必須要乾淨,一定要干 凈,不幹凈的德那就叫德性,要被人家罵了,對不對?要不要乾淨啊?
如果你按照四德,經常去常德、樂德、我德、凈德,你經常去實踐,你碰到事情,一定會有「德」的,比如,今天我要幫助他的時候,我特別開心,你在幫助人家的 時候,你開心了,你就樂德。我幫助他的時候,我說的都是真話,我有道德了。我幫助他的時候,我沒有對他有要求,我只想幫助他,無私很乾凈,凈德,對不對? 然後,我經常這麼去幫助人家,常德,精彩吧?學佛要學這些東西,你們聽佛法要聽這些東西啊。
過去很多人學佛學到後來退轉了,沒有辦法。有些人就只知道磕頭、求籤、拜佛、燒香,不懂道理,那你怎麼樣學佛啊?學佛要學佛的如理如法。我們學佛就是要學 做人,就是要用在人間。我們讀書是不是為了以後能夠用在生活中啊?如果你讀書學了半天,你出來不能用,那你說你讀書是為了什麼?如果你學佛學了半天,一點 用都沒有的,在人間這個佛法對你來說有什麼用啊?你為什麼要去學呢?佛法當然有用,沒人講啊,沒有明師,你們沒有師父啊,所以苦到現在。現在好不容易逮著 一個師父了,很不容易,要珍惜。
(轉載自盧台長博客)


**目前,全世界超過七百萬的人正在修持澳洲東方華語電台盧軍宏台長所教導的觀世音菩薩的心靈法門(誦經、放生及許願),以求病癒及生活美好。其法門中提到的小房子是指一套經文的組合(包括27遍大悲咒,49遍心經,84遍往生咒,87遍七佛滅罪真言)。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