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古代的建築師是如何讓紫禁城保暖的 [列印本頁]

作者: 我為人父    時間: 2015-11-26 16:14
標題: 古代的建築師是如何讓紫禁城保暖的
我國北方,冬季漫長而又寒冷。有氣象數據顯示,明清時,一年內北京約有一百五十餘天是寒冷天氣,最冷時氣溫可達攝氏零下二三十度。在那個沒有暖氣、沒有電熱毯、沒有空調的時代,生活在紫禁城裡的皇帝及他的嬪妃們、皇子皇孫以及大量的宮女、太監們是如何度過那寒冷而又漫長的冬季呢?

  修建紫禁城的建築師們匠心獨運,他們在建築上採取了科學的設計辦法,冬季為紫禁城「供暖」,幫助「萬歲爺」順利過冬。具體做法是將宮殿的牆C壁砌成空心的「夾牆」,俗稱「火牆」,牆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設於殿外的廊檐底下。炭口裡燒上木炭火,熱力就可順著夾牆溫暖到整個大殿。為使熱力循環通暢,火道的盡頭設有氣孔,煙氣由台基下出氣口排出。而且這種火道還直通皇上的御床和宮殿內其他人的炕床下面,形成的「暖炕」與「暖閣」,使整個宮殿都感到溫暖如春。就這樣,既乾淨衛生又經濟實惠地解決了紫禁城在寒冷冬季宮中的取暖問題。

  明清兩代的皇宮,冬季大多都是燒炭取暖。為此,宮裡專門設置了負責冬季「供暖」事務的機構。如惜薪司,就是專管供應皇宮內薪炭的。

  清代時,皇宮內設有三個機構負責冬季「供暖」事務,連點火燒炕都有專人負責,專人管理。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