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白岩松:不掙扎不絕望不算青春
[列印本頁]
作者:
硨磲大爺
時間:
2015-10-31 00:39
標題:
白岩松:不掙扎不絕望不算青春
作者:白岩松
摘自:《白說》
摘要:中國能滿足所有的年輕人在三十歲之前買房的夢想嗎?門兒都沒有。房改犯了一個非常大的錯誤,它給了全體國民一個不可能實現的預期——每人都能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今天講一個與青春有關的關鍵詞吧,就是「焦慮」。
焦慮幾乎是當下每所高校共同的情緒,從校長到老師,從大一到大四。象牙塔的教育傳統在嚴酷的現實面前,已經受到了非常大的衝擊,該如何找到一個平衡點?我們在內心裡又該如何去舒緩這種焦慮?
我個人認為,轉型期的中國,一個特殊的時代之下,每個行當都會面臨焦慮,大學校園也不能倖免。我期待十年或者更久以後,年輕人的大學生活能夠更加心平氣和,可以享受純粹的念書時光,但現在似乎不行。
青年問題已經重新成為社會問題,非常值得關注。集中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現實的壓力比過去更明顯;第二,機會遠遠不如以往,當然這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結果;第三,年輕人心理衝突加劇,和就業環境、情感因素都有關,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疏導,會演變為巨大的社會衝突。
站在年輕人的角度,該怎麼看待這些外在或內在的衝突呢?我歷來都說這麼幾句話:
第一,全社會都要關愛年輕人,但不是溺愛;第二,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第三,如果青春順順噹噹,沒有任何奮鬥和掙扎,沒有那麼多痛苦和眼淚,沒有經歷過理想的幻滅,還叫青春嗎?如果回憶中沒有充滿各種跌宕起伏的色彩,回憶有什麼意義?
中國能滿足所有的年輕人在三十歲之前買房的夢想嗎?我要告訴大家,門兒都沒有。房改犯了一個非常大的錯誤,就是在十幾年前,給了全體國民一個不可能實現的預期——每人都能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抱歉,美國沒有實現,日本沒有實現,新加坡、香港都沒有實現。請問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如何實現呢?
在日本,一個人到了五六十歲快要退休時,才剛還完一輩子的房貸,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是如此。可我們這兒很多年輕人買房都是一次性付款,花的是雙方父母一輩子的積蓄,或者把老家的房子賣了籌來的錢。年輕一代的住房問題,一定要靠犧牲上一代人的福祉才能解決嗎?
有很多年輕人抱怨,現在社會上都是拼爹、拼外貌,我會告訴他們:我也曾經擁有一個成為富二代的機會,但是我爸沒有珍惜。
拼爹,起碼得有爹吧?我八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一個人把我們哥倆帶大。我在北京沒有一個親戚,也從沒為了工作給誰送過禮,不也走到了今天嗎?人生如果沒有一些落差做比較,也就沒那麼多趣味了。
你也可以抱怨大城市交通擁堵,地鐵太擠。要知道,我上大學實習的時候,學校離城區太遠,為了不擠公共汽車,每天早上五點多就要出門,蹭老師的班車。上車就睡著,車停了就下去。
結果有一天,班車莫名其妙在中間停了一站,我看都沒看就跳下去了,車走了,我才發現沒到目的地。那一刻我真是悲從中來,可能比你今天面臨的很多絕望要絕望得多,但是都過來了。
青春是一生中最迷茫、最焦慮、交織著絕望、希望和挑戰的時期。但為什麼所有人都說青春美好呢?那是他們在回憶時下的定義。
悲傷的時候,即使有太陽也覺得天昏地暗;開心的時候,即使下著大雨也恨不得出去裸奔。這種自在隨意,到了中年就不可以了,但或許到了老年又可以了,我還沒經歷過。
史鐵生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四肢健全的時候,抱怨周圍環境如何糟糕,突然癱瘓了。坐在輪椅上,懷念當初可以行走、可以奔跑的日子,才知道那時候多麼陽光燦爛。
又過幾年,坐也坐不踏實了,出現褥瘡和其他問題,懷念前兩年可以安穩坐著的時光,風清日朗。又過幾年,得了尿毒症,這時覺得褥瘡也還算好的。開始不斷地透析了,一天當中沒有痛苦的時間越來越少,才知道尿毒症初期也不是那麼糟糕。
所以他說,生命中永遠有一個「更」,為什麼不去珍惜現在呢?
我做製片人的時候,有一個孩子來實習,還是託了關係的。一問,才上大一。他覺得早實習可以早點兒熟悉行業,將來找工作更有把握。我說對不起,從明天開始你還是回學校做個大一學生吧。
如果總在為未來憂慮,而不能享受此時此刻的時光,你可以把整個餘生都搭進去,但你真的打算這麼過一輩子嗎?要知道,你所擔心的事情,只有不超過10%會變成現實,其餘的都是自己嚇自己。而且生命中有一個很奇妙的邏輯,如果你真的過好今天,明天也還不錯。
尋找「第二個」答案
我說過,一個人的工資和他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你要從年輕的時候就確立一個概念:什麼事情都不可能只有一個答案。
最明顯的答案往往最簡單,尋找第二個、第三個答案的過程更難,但是找到了你會更有成就感。
第一個答案往往是具有欺騙性的。因此我在採訪時,對方的第一個答案之後,我會觀察他,當他眼神閃爍時,我不再提問,而是把身體往後一靠,準備繼續傾聽。此時他接著說的才是真知灼見。
因為很多人回答問題時,習慣於先說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很安全很平衡的「標準答案」。其後接著說的,往往才是他的個人想法。所以對於採訪者,也要尋找第二個答案。
老天爺的確不會永遠給你好的。你能做的就是磨練好自己,做好準備。是不是都準備好了,機會就一定來敲門?不一定。但是請放心,它遲早會來,而且不止一次。千萬不要等到「準備好」才去開門,那時候好運可能已和你的鄰居相談甚歡了。
要學會等待,但不是消極的等待,而是懷著一種好奇心去等待。我看到很多年輕人,面對變革時,往往很恐懼,很擔心,覺得不變最好。如果不變,你是利益的獲得者嗎?不一定。
我還要說,「堅持就是勝利」這句話有點絕對了。相當多的時候,「堅持就是失敗」,因為堅持往往意味著你不好奇了,不從中享受樂趣了。為了堅持而堅持,怎麼可能帶來勝利呢?
中國隊經常被解說員喊「堅持堅持」,堅持之後,黑色三分鐘又進倆。
我現在練長跑,很多人也說要堅持,我說我不需要堅持,因為我享受長跑的樂趣。過程中的某幾個關鍵點一旦突破,其後就是非常愉快的過程。什麼事業一旦需要「堅持」,也就離進博物館不遠了。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