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習近平訪美首日:三個"小故事"闡釋"大道理"
[列印本頁]
作者:
陽光蓓蕾
時間:
2015-9-24 09:35
標題:
習近平訪美首日:三個"小故事"闡釋"大道理"
中新網9月23日電 「上世紀60年代末,我才十幾歲,就從北京到中國陝西省延安市一個叫梁家河的小村莊插隊當農民,在那兒度過了7年時光。那時候,我和鄉親們都住在 土窯里、睡在土炕上,鄉親們生活十分貧困,經常是幾個月吃不到一塊肉。」
當地時間22日傍晚,在美國西雅圖出席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舉行的歡迎宴會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演講中回憶起自己年輕時的經歷。
這是習近平展開訪美行程的第一天。這一天,習近平通過講述三個「小故事」,形象生動地闡釋了中國怎麼發展、中美關係怎麼發展以及世界怎麼發展的「大道理」。
當地時間 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出席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舉行的歡迎宴會並發表演講。 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憶梁家河插隊:經常是幾個月吃不到一塊肉
——中國怎麼發展?
當時「經常是幾個月吃不到一塊肉」的習近平,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並且經常吃上肉。但是,這個心愿在當時是很難實現的。
40多年後,今年春節,習近平再回到這個小村子。這時,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鄉親們住上了磚瓦房,用上了網際網路,老人們享有基本養老,村民們有醫療保險,孩子們可以接受良好教育,當然吃肉已經不成問題。
「這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夢是人民的夢,必須同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成功。」
習近平在演講中指出,梁家河這個小村莊的變化,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
「我們用了30多年時間,使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13億多人擺脫了物質短缺,總體達到小康水平,享有前所未有的尊嚴和權利。這不僅是中國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也是人類文明巨大進步,更是中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的重要貢獻。」習近平說。
不過習近平同時提醒: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於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美國的七分之一,排在世界80位左右。按照我們自己的標準,中國還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如果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中國則還有兩億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中國城鄉有7000多萬低保人口,還有8500多萬殘疾人。
「這兩年,我去了中國很多貧困地區,看望了很多貧困家庭,他們渴望幸福生活的眼神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習近平動情地說。
另就外界關心的問題,習近平逐一指出,中國經濟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中國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中國繼續推進反腐敗鬥爭,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演講中,習近平還回應了中國股市波動、人民幣貶值等熱點問題,並強調中國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改革。
談汶川地震:華盛頓州小學生寫800多封慰問信和祝福卡
——中美關係怎麼發展?
當地時間9月22日傍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出席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舉行的歡迎宴會並發表演講。劉衛兵 攝
「2008年中國汶川特大地震后,華盛頓州皮爾斯郡的小學生給汶川災區小朋友寫了800多封慰問信和祝福卡,鼓勵他們堅強面對生活,令人感動和難忘。」
在參加前述歡迎宴會前,當地時間22日下午,習近平在西雅圖集體會見美國華盛頓州州長英斯利、西雅圖市市長穆雷、華盛頓州聯邦參議員默里、聯邦眾議員拉森、美國前駐華大使駱家輝等人士,講述了上述這個暖人心窩的小故事。
習近平援引這個故事指出,「從中美兩國年輕一代相互了解和友誼,我們看到了中美關係未來的希望。」
在集體會見中,習近平強調,中國和美國是世界上兩個重要國家。2013年,同奧巴馬總統在安納伯格莊園會晤,達成共同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重要共識。中美實現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不僅惠及兩國,也有利於亞太乃至世界和平與發展。
「我們面臨的共同問題要共同去解決,這樣世界才能夠變得更好,發展得更快。我這次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期待著同奧巴馬總統和美國各界人士共商中美關係大計,共繪中美合作藍圖,為中美關係發展注入新動力。」習近平說。
具體到華盛頓州和西雅圖市,習近平指出,這是美國通往中國和亞洲的門戶,同中國有著不解之緣,近年來雙方經貿和人文交流日益緊密,合作成果豐碩。中美建交不到3個月,中國「柳林海號」貨輪就抵達西雅圖港,結束了中美兩國幾十年不通航的歷史。今天,華盛頓州對華出口已連續3年位列全美各州之首。
習近平強調,下階段雙方要共同努力,推動華盛頓州和西雅圖市同中國的合作「換擋提速」。
如何在新起點上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習近平指出,有幾件事尤其要做好,一是正確判斷彼此戰略意圖,二是堅定不移推進合作共贏,三是妥善有效管控分歧,四是廣泛培植人民友誼。
透露「書單」:與海明威作品兩次「邂逅」
——世界怎麼發展?
當地時間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西雅圖集體會見美國華盛頓州州長英斯利、西雅圖市市長埃德 默里、華盛頓州聯邦參議員帕蒂 默里、聯邦眾議員拉森、美國前駐華大使駱家輝等人士。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在22日的訪問中,習近平不僅通過「小故事」講述了中國怎麼發展、中美關係怎麼發展,還闡釋了世界該怎麼發展的問題。
他在華盛頓州的聯合歡迎宴會上說,「我青年時代就讀過《聯邦黨人文集》、托馬斯·潘恩的《常識》等著作,也喜歡了解華盛頓、林肯、羅斯福等美國政治家的生平和思想,我還讀過梭羅、惠特曼、馬克·吐溫、傑克·倫敦等人的作品。」
習近平坦言,海明威《老人與海》對狂風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鯊魚的描寫,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第一次去古巴,專程去了海明威當年寫《老人與海》的棧橋邊。第二次去古巴,我去了海明威經常去的酒吧,點了海明威愛喝的朗姆酒配薄荷葉加冰塊。我想體驗一下當年海明威寫下那些故事時的精神世界和實地氛圍。」
之所以這樣,習近平指出,「我認為,對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我們需要去深入了解。」
此前2014年3月造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時,習近平在演講中表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這被外界視作「中國版文明觀」。
習近平當時說,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麼「文明衝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這就是中國人常說的:「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在此次西雅圖的演講中,習近平形象地說,在漢字中,「人」字就是一個相互支撐的形狀。
習近平援引基辛格博士「評判每一代人時,要看他們是否正視了人類社會最宏大和最重要的問題」等名句指出,「今天,我們再次來到關鍵的歷史當口。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開創中美關係更加美好的未來,為中美兩國人民幸福、為世界各國人 民幸福作出更大貢獻!」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