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心地無亂自性定
[列印本頁]
作者:
有緣人白雲
時間:
2015-8-15 12:54
標題:
心地無亂自性定
– 摘錄盧台長講述於觀音堂
師父今天給大家首先講「住心觀凈」。住心觀凈就是把自己的心要守住,看看自己乾淨不幹凈。因為我們的心會不幹凈。怎麼會不幹凈的呢?因為它經常沾染到六塵,所以必須要經常看這就叫「觀」。如果自己看到自己身上有不好的東西就要馬上去除,這叫觀凈。觀凈就是把它弄成乾淨,把它清掃一下。
心地無亂自性定。心地從來不亂這個人就穩紮扎的。你去問他「這個事情怎麼做?」他馬上就「哦,這個事情是這樣的……」他永遠定得下來,他不會亂的。「哎呀,我心亂啊」,有的弟子就是一天到晚心亂,「哎呀,他一天到晚這樣,哎呀,我應該怎麼辦?」你亂了,你就沒有定力了,你沒有定力了,你就沒有智慧了,沒有智慧你就傻了,傻了你就被別人看不起了,心要定得下來,天塌不下來。
要明白學佛法我們要分三步走:
首先是立人,就是把你的人做成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學佛法要上對得起天,下對得起地,做人要像個人就叫立人。學佛法的基礎就是立人,把人先立正了立起來,不要在人道里做得像個畜生一樣、做得像鬼一樣。所以師父不喜歡看見徒弟講話「咬耳朵」。「咬耳朵」講的都是那些見不得人的話,有什麼話可以「咬耳朵」的。當著人家面「咬耳朵」就是不尊重人家,人家看到你在「咬耳朵」以為你在講他呢,你就是沒禮貌的人、沒修養的人。如果人家說:「哎呦,盧台長,菩薩來了。」然後師父跟人家「咬耳朵」,邊上的人看了像什麼樣子?學佛,人成即佛成,先要把人做得像個人。
然後第二步要做善人。善人就是幫助人家的人,幫助人家才叫善良,善良的人才會幫助別人,善良的人才會度眾。實際上我剛才講的這兩點已經夠了,一個就是學大乘佛法,用白話佛法講就是做善人(幫助人家的人才成為善人)。只知道自己從來不幫助人家的人就沒有善,他就是做自己的人,當然很多人連人都做得不像,那就利不了人,所以不能利人就不能成為善人。
第三步,要用戒定慧來克服自己的貪瞋痴。戒能克服貪,有貪心必須守戒。比如這個東西不該我拿我就不拿,我守戒了,我就戒掉貪心了。「哎呦,這東西好的不得了,人家都去拿了。」「我要守戒,我不去貪。」這貪瞋痴實際上就是用戒定慧來去除的。定能去除瞋。如果你有定力了你就不會去恨人家,你就能定得住自己,你覺得我沒有必要去恨他,你覺得我沒有必要跟他去發脾氣,我沒有必要……。
慧能去除痴。當一個人有智慧的時候他的愚痴就沒有了,因為他明白了,他就不會去亂想了。愚痴就是亂想。比如說周阿姨想「哎呀,我能活一百二十歲多好啊。」這就叫愚痴。「我不要活一百二十歲,我隨緣,我早走晚走都是上天,我放得下。」這才叫真正的智慧。所有有智慧的人能夠克服愚痴,愚痴是阻礙你前進的絆腳石。用現代的白話講就是想不到的去想,做不到的去做,這叫痴心妄想。為什麼想不到的事情要去想呢?比如明天早上有三千萬的彩票,你們知道有多少人晚上覺不睡想去買彩票真是發痴啊。他們有智慧嗎?而有智慧的人會想「這種中彩票的概率實在太小了。我用買彩票的錢還不如買份報紙看看心裡充足一點或買個早點還吃得開開心心。至少這點錢我用的實實在在。」買彩票簡直就是空的,只有沒有智慧的人才會去做這些事情,所以稱他們為冒險家。如果你冒險成功了你就成功了,如果冒險失敗了你就完蛋了。
什麼是因果?師父講給你們聽,你們的行為要檢點,不能犯錯,不能做錯事情,否則會有惡報。因為你種下一個因,就一定會有業報,這就叫因果。什麼叫輪迴?白話講就是做任何事情都是在給我們教訓,這是師父講的,道理很簡單。比如很多人做錯事情不接受教訓,下一次又做錯又闖禍了,那他就又接受教訓了,這就是輪迴啊。比如嫁了一個壞男人,嫁錯了,再嫁一個,又嫁錯了,再嫁一個……這不叫輪迴嗎?這就是報應。我們做錯事情給自己教訓,不就是你的輪迴嗎?
學佛要悟到底,一定要明白到底,要徹悟。開悟是什麼意思?就是剛剛開始有一點點覺悟。什麼是徹悟?就是我徹底明白了我才能徹底的改變自己。所以徹悟的人是什麼都能放得下。而悟性不夠的人是什麼都放不下。比如他今天覺得「哎呀,這個事情是不應該這麼做的,但是……而且……可能……」他又抓起來了,他又放不下了。猶如我們在人間,你認為重要的事情,其實我不認為重要。比如徹悟的人就是說對世界上什麼東西都放得下。
那麼怎麼放得下呢?我舉個簡單例子給你們聽聽什麼叫放得下,人家急沖沖跑過來說「不得了了,出事了」。因為是他發生的事情,而你自己沒有感覺,對他來講很重要,但對你來講沒有什麼重要的。如果你當時沒有這種感受你就是放得下。我是從另外一個觀點來分析這個事情,不是叫你們不要去關心人家,而是指什麼叫徹悟。廟裡那些真正放得下的人,如果你跑過去「師父啊,我們家出大事情了」。「放下萬緣吧,開悟一點吧,阿彌陀佛」。因為不是他的事情,他當然放得下。但是他放得下他就能成佛,因為他知道人間的一切都是假的,而你們認為都是真的。所以你們說出大事情了,但再大的事情對他來講沒有事情,這樣才能放得下。當然了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怎樣幫助人家是另外一個概念。我現在只是幫助你們讓你們怎麼樣先放下萬緣。
如果我們認為這個事情不重要,實際上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了。想想看如果我們有一件事情做錯了,急得不得了,身體急垮了,不就是認為這件事情重要的不得了嗎?實際上師父就是叫你們做人要懂得放下,就是說自己不要把這個包袱背在身上。我不是告訴過你們一個故事嗎,一個老和尚要過河,但老和尚走不動,小和尚又太小,最後一個中年女子把老和尚背過河了。老和尚對女子說:「謝謝,阿彌陀佛。」就繼續上山了。而這個小和尚卻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過了一會跑去跟老和尚說:「師父啊,她當時背你你開心嗎?有什麼感覺嗎?」老和尚說:「她把我放下了,我把她放下了,你卻把她背上了。」就是說你思想上背上了她,人家沒有事情是你想到這個事情,你反而把這個事情當作你心上沉重的負擔背上了,人家沒有這個想法是你想出來的,不是你在背包袱嗎?
你們好好想想,菩薩真的是當代最偉大的哲學家,每一句理論都對我們人間受用。如果真的能做到菩薩的人,就是做得最好最好的人,最好最好的人用白話講實際上就是菩薩。做人做得能夠讓百萬人、千萬人都能夠對你好,你不就是菩薩嗎?你們行嗎?自私自利,你們能拋得開自己嗎?師父舉個例子:師父現在有個24k的金塊,上面有四個字「一切皆空」,接下來我說送給你們哪一位徒弟?你們都會搶,你們皆空了嗎?你們以為這塊金子上的一切皆空,是個牌子,實際上就是叫你們一切皆空,就是什麼都是空的了。如果你們把這塊金子當成是實物「我要我要」的搶,那你們就根本沒有理解這四個字的含義。「一切皆空」就是什麼都沒有。實際上師父說「把這個東西給你們,誰要啊?」誰都應該不要,因為本來就是空的,我根本不要,我要它幹嘛,這才叫領悟佛法的真諦,這才叫徹悟。自己嘴巴說:「我什麼都想開了,一切皆空的。哎呦呦,這塊金子我要。」這不叫徹悟。
師父心中現有幾句偈語送給眾弟子:
悟性本自然,
迷惑在人間。
若能真徹悟,
萬物即為空。
(轉載自盧台長博客)
**目前,全世界超過七百萬的人正在修持澳洲東方華語電台盧軍宏台長所教導的觀世音菩薩的心靈法門(誦經、放生及許願),以求病癒及生活美好。其法門中提到的小房子是指一套經文的組合(包括27遍大悲咒,49遍心經,84遍往生咒,87遍七佛滅罪真言)。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