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諾獎得主:中國經濟25年成功並不意味著領導人懂經濟 [列印本頁]

作者: 法道濟    時間: 2015-8-2 05:21
標題: 諾獎得主:中國經濟25年成功並不意味著領導人懂經濟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克魯格曼(Paul Krugman)自從1999年開始,同時為《紐約時報》撰寫專欄。目前,他的專欄每周一和周五發表。在7月31日出版的、最近一篇專欄里,克魯格曼以 「中國的裸體皇帝們」(China』s Naked Emperors)為題,特別闡述了最近中國股市動蕩與政府運作所表明的、中國領導人的執政能力、尤其是在經濟領域的執政能力,同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之 間的關係。

文章一開頭,克魯格曼即以美國國內的形勢為例,「以點帶面」。他寫到:那些在經濟發展狀態良好時期執政的政治人物,往往錯誤地以為自己很能幹;這一 點,可以從美國國內的局勢見端倪:以傑布.布希為例,僅僅因為他擔任弗羅里達州州長期間,那裡的房地產經歷了大幅度的上升,同時又很幸運地在弗羅里達的房 地產泡沫破滅以前卸任,就自以為知道經濟增長的奧秘了。

克魯格曼還以日本為例:「我還記得1980年代大家都在說日本的官員如何如何懂經濟,後來,日本經濟陷入長期蕭條(也就再也沒人這麼形容日本官員了)。」

克魯格曼說,應該從這些角度來看待中國目前非常「奇怪的」股市狀況。「股票價格(高低)本身 原本不應當太『引人注目』,但是中國政府方面選擇了通過力圖控制股市的方式,將他們的信譽同股市動向緊密結合在一起;而這麼做,恰恰反映出:儘管中國過去 25年來取得了很令人側目的(經濟領域的)成功,其領導人根本就不懂他們到底在做什麼。」

克魯格曼提出一個問題:在投資大幅度削減的同時,消費又增長得不夠快,這中間產生的落差會有什麼樣的效應?

他注意到,中國的企業、包括很多的國有企業,賺了錢,往往「往兜里揣」,而不是投入到社會和大眾中去,因此大大降低了普通人的消費能力。與此同時, 中國領導人很有可能是因為出於政治上的擔心,對即便是短期的經濟蕭條,也怕得要命。所以就一直在用信貸的方式,長期「強制餵養」整個(經濟)體系,包括鼓 勵股票市場的「繁榮」。但是,克魯格曼說,這些招數可以在一段時間內有效;假如大規模的改革進行得很快,那麼,結果可能是皆大歡喜,但是,實際情況並不是 如此;結果是,泡沫在等著破滅。

克魯格曼在7月31日星期五為《紐約時報》撰寫的專欄里寫到:往往,每當你以為當權者都已經名聲/信譽掃地了,但是他們不知怎地,還能夠「再創新高」。「最近,(中國官方)媒體就一直為股市大幅下跌尋找替罪羊 – 你猜對了 – 這個替罪羊就是『境外敵對勢力』。」

克魯格曼說,中國官方這麼做,恐怕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中國政府長期以來在這方面一直有非常嚴格的限制,以至於中國的股市根本就不允許外國人參與。「從來就沒被允許擁有的股票,怎麼個甩賣法?」

這位世界著名的經濟學家說,中國股市最近的動蕩所反映的中國經濟狀況或許不是新聞,而真正是新聞的,是這一過程所襯托出的中國領導人的狀況。「把你以前聽說的、有關他們如何英明、如何前瞻,都丟到腦後吧;從他們眼下的這些動作來看,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