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組圖]凝聚歷史瞬間:中外極為精彩珍貴照片薈萃
[列印本頁]
作者:
白頭翁
時間:
2005-1-3 02:29
標題:
[組圖]凝聚歷史瞬間:中外極為精彩珍貴照片薈萃
帖主 泓鉑公爵
[c]
一、共和國風雲
1、開國大典 1949年 陳正青 攝
「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的歷史時刻
2、鬥地主 1950年 齊觀山 攝
形象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國社會的大轉折
3、《鼓動》 1952年 張其軍 攝
作品以真實的場景、感人的瞬間再現了50年代新中國的火熱生活,畫面上的人物熱情洋溢,至今仍然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4、《拉薩節日的歡樂》 1957年 藍志貴 攝
布達拉宮下的節日狂歡和藏族同胞的豪邁性格在此照片中得以體現
5、在結婚登記處 1957年 李仲魁 攝 [/c]
照片中壯族姑娘的名字叫農蘭英,她正在廣西省憑祥市人民委員會的民政科登記結婚。此時,登記員要她介紹戀愛過程,她羞臊得不肯開口。標誌著千年買賣婚姻的結束。影中人喜悅幸福的內心世界溢於畫外
[c]
6、
《1958年毛主席在河南農村視察》 1958年 侯波 攝
人逢豐收精神爽
7、
歡迎志願軍歸國 1958年 呂厚民 攝 [/c]
這張照片拍攝於1958年9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在朝鮮戰場上並肩作戰,打垮了美帝國主義侵略者。當志願軍即將全部離開英雄的朝鮮國土和朝鮮戰友的時候朝鮮人民軍熱情洋溢地歡送志願軍歸國。
[c]
8、《毛主席的好戰士――雷鋒》 1961年 張峻 攝
這是一張最少影響了三代中國人生活的影像
9、《虔誠者》1968年 李振盛 攝
以正面閃光的方式述說一個刻骨銘心的故事
10、讓我們的血流在一起 1976年 王立平 攝 [/c]
1976年4月4日,天安門廣場人山人海。上午10時左右,在廣場東北側人們舉著一位青年,向他發出陣陣歡呼,他用白布纏著的手向大家展示他寫的血書:「敬愛的周總理,我們將用鮮血和生命誓死捍衛您!」人們爭先恐後地同他握手致意,並高呼:「誰反對周總理就打倒誰!」「誓死保衛周總理!」
[c]
11、《團結起來到明天》1976年 吳鵬 攝
這是「四五」運動的歷史見證
12、《上訪者》 1977年 李曉斌 攝 [/c]
直面現實、直面人生的經典之作,是一個人性被扭曲的時代的縮影,直接表現了十年浩劫對普通百姓造成的身心摧殘,作品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c]
13、《洪水到來之際》 1983年 胡武功攝
這幅照片首開中國新聞攝影直面自然災害之先河
14、《小平您好》 1984年 王東 攝
這幅照片是在1984年35周年國慶首都群眾遊行時拍攝的
15、《不要忘記他們》 1987年 柳軍 攝
建國以來最優秀的戰地新聞攝影
16、《望長城內外》 1987年 鄭鳴 攝
中國外交事業的前進與困惑均在此照片中得以體現
17、《龍馬精神》 1987年 陳寶生 攝
這是具有中國風格,具有黃土高原氣息的作品,展示了那r代的窬瘛
18、
《我要上學》 1991年 解海龍
相信都看^@幅經典之作,深入人心
19、
《深圳8
作者:
白頭翁
時間:
2005-1-3 02:38
[c]
二、抗美援朝珍貴鏡頭
1、應朝鮮勞動黨、朝鮮政府的請求和保衛中國安全的需要,
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戰略決策。(油畫)
2、1950年10月8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發布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命令。
3、彭德懷受命出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4、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成了「第一個志願兵」
5、志願軍某部召開出征動員大會
6、1950年10月15日,杜魯門(右)與麥克阿瑟(左)在威克島就朝鮮問題進行會談,
作出了中國不會出兵的錯誤判斷
7、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秘密跨過鴨綠江,赴朝參戰
8、彭德懷率先進入朝鮮與金日成商談作戰問題
9、中國各界群眾舉行聲討美國侵略罪行、支持抗美援朝的示威遊行
10、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第40軍一部在溫井西北兩水洞追殲南朝鮮軍
11、志願軍第39軍在雲山戰鬥中痛殲美軍。圖為被俘獲的美軍
12、在志願軍發起的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第38軍一部在龍源里追殲美軍
13、志願軍某部攻入平壤市區。將「聯合國軍」打回「三八線
14、1950年11月,在志願軍的軍事壓力和優待俘虜政策的感召下,美軍第25師第24團1個黑人連(115人)士兵向志願軍繳械投降
[/c]
作者:
52lt38
時間:
2005-1-3 02:39
歷史的年輪。。。
作者:
白頭翁
時間:
2005-1-3 02:45
[c]
三、著名新聞照片集錦
1、在世紀交替的那一瞬,法國人的確浪漫到了極致!(2001年1月1日)
2、 基督教法王在耶路撒冷的猶太教聖地---哭牆前,祈禱和平。本來那裡的每個宗教的宗旨都是號召人們,尊重生命,熱愛和平,可是幾十年來,那裡卻成了諸多悲劇與眼淚的凝結點。
3、 在俄羅斯對車臣的戰場上......
4、 人權與國家的利益,孰重孰輕?這似乎是個永遠的話題.......一個古巴小男孩兒,給世界提出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5、 非洲部族內戰,相同的膚色引來了相同的災難。圖中的少年士兵似乎擁有著與他年齡極不相稱的人生!
6、曾幾何時,中東也有它的「蜜月」。
7、 在馬來西亞的叢林中,活躍著一支民兵組織---「上帝之軍「,它的領導者就是這對小兄弟,據說只有12歲。看到這裡,我突然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悲哀,為我們人類感到悲哀……
8、 科學技術帶給人類的不光是便利……(願這些遇難者可以安息)
9、 美國大選
10、競選中,前副總統--戈爾,與妻子的著名一吻。我想回家!
11、難忘「庫爾斯克「號
12、超越自我,是人類前進的動力!---在悉尼奧運會上,美國女子百米冠軍瓊斯之風采。
13、被恐怖分子襲擊后的美國驅逐艦(葉門)――這預示了什麽?
14、得知總統寶座入手的那一瞬
15、第一天上班……
16、 911一周年,聯合航空公司的機組人員在93號航班墜毀的地點――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Somerset郊外守夜。
17、 在四個月的轟炸之後,2月6日,俄羅斯國旗在車臣的格羅茲尼升起。戰爭摧毀了城市。在廢墟中,一個孩子蒙住了她的雙眼。
18、10月,關在伊拉克Abu Ghraib監獄的數萬人重獲自由,而這些死囚仍然無法出獄。
19、伊拉克領袖薩達姆.海珊的頭像海報、壁畫、宣傳欄和塑像在巴格達無處不在。
20、在瘋牛病的陰影下,吃草的羊不知自己明天的命運。
[/c]
作者:
白頭翁
時間:
2005-1-3 02:57
[c]
四、世界經典照片
[/c]
1、
[時代廣場的勝利日]
這是一張極其經典的照片,作為二戰勝利的象徵被廣為流傳,又是人類最美好愛情的見證! 當二戰結束的消息傳到紐約的時代廣場,一位狂喜的海軍士兵摟過正在身旁的陌生護士熱烈地親吻著她。旁邊的人則報以會心的微笑:畢竟勝利來臨了,是值得高興的事!照片出現於《時代》雜誌,是反映戰爭結束後人們輕鬆歡樂心情的優秀作品。它不飾雕琢,清新自然。40年後,攝影者阿爾夫里德.伊森斯塔特在報上刊登尋人啟事找到了當年的這兩位照片中的男女,他們已成了子孫滿堂的爺爺和奶奶。
2、
[槍]
在紐約105街區,一個小流氓將槍直指攝影家的鏡頭。他只有11歲,卻學會了一切猙獰。克萊因回憶說:當然,他手裡是一把假槍,他正玩的也不過是美國孩子街頭巷尾慣玩的遊戲。但在我看,這一瞬間早已不再是兒童的遊戲。
3、
[受傷的女子]
這幅照片是攝影史上的經典之作。一個受傷而只綁繃帶裸睡的女子,是那幺安詳而不帶一絲蝟褻。顯示了布拉弗觀察事物的智能:攝影是人們經歷多年的努力結果,並且會繼續開拓下去--攝影必須朝改善人的形象和生於斯的環境而努力。人和環境是多樣性,且經常會改變的,我們要把觀點放在上面,才有可能使影像表現永保豐富。
4、
[她叫瑪格麗特馬瑟]
這幅坐姿人體使韋斯頓的人體攝影達到巔峰狀態,也是人體攝影最偉大的經典之一,並由此產生了一系列抽象的人體藝術。
5、
[奧馬伊拉的痛苦]
1985年11月13日,哥倫比亞魯伊斯火山突然爆發,山上的積雪融化后夾雜著泥石流順坡而下,幾乎吞沒了附近的阿麥羅鎮,造成了毀滅性的災難。火山爆發后的第三天,美聯社的法籍攝影記者富蘭克福尼爾趕到現場採訪。在現場發現一個叫奧馬伊拉的12歲小姑娘被兩座房脊卡在中間不能自拔,她的脊椎已被砸傷,儘管福尼爾曾經當過外科醫生,但此時也無能為力。只有在他拍下小姑娘那美麗而堅強的面孔的同時,不時同她交談。希望增強她生存的力量和信心。待救護人員趕到時,她已在泥漿里浸泡了60個小時了。雖然小姑娘接受了治療,但還是死了。福尼爾從始至終守候在奧馬伊拉身邊,一直拍到小姑娘下葬的最後一個鏡頭。翌年這組照片獲第29屆WPP突發新聞系列一等獎,其中充分表現小姑娘橫遭滅頂之災時仍能保持神情鎮定自若的這張被評為1985 年年度最佳新聞照片。
6、
[裸跑者]
在1975年英聯邦橄欖球決賽上,包括伊利莎白女王在內的英國政 要聚集在主席台上。這個體型優美的裸跑者-澳大利亞會計師米 歇爾.奧.布瑞恩正跑過球場的看台前。據報導,面對這個尷尬場面,女王差點暈過去。後來,布瑞恩以「有傷風化罪」被判三個月監禁。
7、
[被打撈的小貓]
這並不是一鍋小貓靚湯。8周大的貓咪呼嚕嚕太想知道主人的晚餐是什麼了,他圍者著麵湯鍋打轉,直到一頭載了進去……
8、
[撤退]
這是在朝鮮戰爭中撤退的美國海軍士兵。攝影者大衛.道格拉斯.鄧肯別具匠心,真切的表現了當時極度的寒冷,1950年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朝鮮作戰,冬季來臨之前戰況一直不錯。當時麥克阿瑟將軍的部隊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以為他們會順利推進到朝鮮北部,他們都意想不到地受到中國援朝軍隊的回擊。史密斯將軍的話使他們的失利更加出名:「撤退?他媽的!我們打錯了方向」!
9、
[最著名的吻]
這是有關接吻的著名照片中最早的一張。面對這張在公共場合搶拍的照片,今天的人們可能會想到肖像權,隱私權這樣的字眼,實際上它的確引發了一場肖像權的官司。但這並沒能阻擋它在全世界流傳。
10、
[溫斯頓.丘吉爾]
1941年1月27日,剛開完會的丘吉爾來到唐寧街10號的一個小隔間拍攝幾張表現堅毅剛強的照片。然而,抽著雪茄的丘吉爾顯得過於輕鬆,跟卡特所設想的領導神韻不符,於是卡特走上前去,把雪茄從這位領袖的嘴裡拿開,丘吉爾吃了一驚,他被卡特的舉動激怒了。就在他怒視卡特的一x那,卡特按下了快門。這張照片在世界廣為流傳,成為丘吉爾照片中最著名的一張。
11、
[小大人]
照片中三位美國女孩在西班牙塞維爾某個地方交談。這張照 片在一段時間內成為了美國銷售第二的明信片。
12、
[雪地上的狗]
從地溝的鐵柵上跨過的狗本身不具備任何意義,但它的存在保證了這幅雪景圖不至於落入單純風景照的俗套,並與背景中那些排列整齊的樹一起構成這個時刻神秘的寧靜氣氛。
13、
[碎鏡]
鏡子打碎了,兩個孩子在拾碎片,其它的孩子則默默看著,像犯了錯的大人們那樣惶恐。與此同時,另外的世界則依然各自奔忙,這是1981年出版的《觀察的方式》一書,68張系列街頭攝影中的第14張,也是作者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14、
[鐵路邊的商店]
阿拉巴馬州的一個鐵路邊的商店,再現了美國30年代鄉村富有的一面:種類繁多的瓜果和魚,以及穿戴整齊的商店老闆。
15、
[旋轉的溫達]
這張照片是杜瓦諾斯1953年在一條大街上拍的。這期間,他拍攝大量溫達的照片。溫達在她父母的馬戲團工作,實際上她是一個脫衣舞表演者,被稱作「激情的蝸牛」。對「溫達」的著迷來源於她的表演所帶來的強烈對比:表演場里黑乎乎的,條件極其簡陋,連街頭苦力都可以進去看她的表演。外面則十分明亮。這明確地顯示了公共場所和隱秘場所的對比。
16、
[畢加索]
「請看這塊麵包,這是麵包師出的主意。它們只有四個手指,這也是它們被命名為畢加索的原因。」畢加索如此對杜瓦諾斯說道。
[c]
17、
[陷阱]
一個溜狗的老人突然停下來進入了我們設計的圈套...
[/c]
18、
[穿衣的模特兒和裸畫]
畫家為他穿著大衣的女友畫一幅裸畫,這是在塞納河畔由攝 影師精心安排的一個「行為藝術」,最初的目的不過是想看 看周圍的人對此有何反應。
19、
[親戰遊行]
這位穿戴整齊的遊行者所佩的徽章上寫著s「上帝保佑美國,支持我們在越南的孩子們。」但事實與他的期望正好相反。美國越來越深地捲入戰爭不僅未使北越軍隊退卻,反而讓更多的「孩子」命喪異國他鄉。本作品為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
20、
[拿玩具手榴彈的小男孩]
阿伯斯的風格是一種幻想世界和意識形態世界的不和諧,正如這幅照片中陽光明媚的公園和兩棵梨樹之間,以及優美的景緻和小孩子明顯的恐怖而帶點殘暴的表情。
21、
[亭亭玉立]
1927年,韋斯頓的攝影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在訪問一個畫家朋友時,他帶回了一批貝殼。他對它們進行長時間的曝光,試驗各種可能想到的組合安排,布光,運用背景。這些貝殼照片帶著一種強有力的形體感和神秘的內在生命。這使得它們跟以前出現過的靜物照片具有了顯著的區別。
[c]
22、
[藝境]
同樣是靜物攝影杜瓦諾斯眼中的雕塑則顯得寫實多了。
[/c]
23、
[刺殺肯尼迪的兇手被槍殺]
「奧斯瓦爾德出現了。我舉起照相機,察覺到有人從人群中擠出來。他向前邁了三步。我按下快門。我直到聽到了槍響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當人們向魯比撲過去時我照了另一張照片。可是閃光燈不起作用,又來不及充電。」我一直為第一張照片感到擔心。我有沒有過早地按下快門?差不多過了兩個小時我才能夠從監獄里下班回辦公室去把照片洗出來。快門沒有按得過早。」
24、
[你先請]
貓米特和狗托森正在決定誰先下嘴。金花鼠吉姆萬萬沒有想到,主人剛離開家自己就要變成這兩個「朋友」的晚餐。它們三個都是馬克家餵養的寵物。在主人面前,它們似乎是親密無間的夥伴。
25、
[飢餓的蘇丹]
這張照片是凱文卡特,贏得九四年普立茲新聞特寫攝影獎的作品。那是一個蘇丹女童,即將餓斃跪倒在地,而兀鷹正在女孩後方不遠處,虎視眈眈,等候獵食女孩的畫面。這張震撼世人的照片,引來諸多批判與質疑。當人們紛紛打聽小女孩的下落,遺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他以新聞專業者的角色,按下快門,然後,趕走兀鷹,看著小女孩離去。在他獲頒這一生最高的榮譽,兩個月之後,卡特自殺身亡。道德良心上的遣責,可能是卡特無奈結束生命的原因之一吧? 在我們周遭,正有無數這樣的圖像在形成、在發生,你我是否也僅止於按下人生鏡頭的快門,然後,漠然地擦肩而過?
26、
[鄉村醫生]
1948年,史密斯被《生活》雜誌派往科羅拉多州的克瑞米林拍一個工作中的醫生。這次史瑞米林之行也促成了史密斯第一本攝影作品集的誕生。史密斯曾經作為戰地攝影記者隨美國空軍來到了太平洋戰爭的戰場。但最終,由於他的成果不受編輯的肯定,史密斯被子辭退。他認為如果使用得當,攝影將促進改良和理解的偉大力量,他認為實事攝影不在於事先如何安排,更重要的是其內容含能被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讀者所領悟。就像這位抽著煙,端著幾乎末碰的咖啡的傑瑞亞尼醫生那樣,史密斯也在捕捉著此際和下一時刻之間的人生的感覺。
27、
[模範監獄所見]
瘦削的腿腳和手臂競能從狹窄的鐵柵縫裡伸出。怒吼的嘴巴隱約可見,這所「模範監獄」究竟「模範」到了什幺程度,也就可想而知。布列松善於在日常生活的場景里發現隱藏著的問題和內在矛盾。他說:「攝影,意味著在若干分之一秒的時間裡,同時認識出現象的本質,又能快速地把有含意的形式,嚴密地組合起來。這是一種使自己的頭腦、眼睛、心靈同時集中在同一個軸心上的活動。」
28、
[雕塑家賈柯米蒂]
布列松拍攝人物時,經常喜歡在他們的動作過程中下手。這張義大利現代派雕塑家賈柯朱蒂的照片,就是在他們搬運雕像時抓拍下來的。抓拍的時機,恰好是賈柯米蒂處於兩個塑像之間,而且舉步前行的姿態又與前景中塑像的身姿有某些相似之處。
29、
[布列松習作]
這張照片的題材並不重大,但卻是布列松的一幅膾炙人口的名作。表現一個男孩:兩隻手裡,各抱一個大酒瓶,躊躇滿志的走回家去,好象完成了一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照片中的人物,情緒十分自然真實,顯示出布列松熟練的抓拍功夫。抓拍是布列松一生所堅持的基本手段。他從來不去干涉他的拍攝對象。
30、
[苦難的眼睛]
1948年冬至1949年春,布列松先後採訪了中國的北平、南京、上海等城市,這張愁容滿面的男孩子照片,是在南京市民買米的隊伍中抓拍下來折,照片揭示了中國人民的悲慘和苦難。布列松是一位善於思考的攝影家。著名的美國雜誌攝影家協會主席B
作者:
せδつ琴心ず
時間:
2005-1-3 05:08
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
當年是多麼響亮的,多麼有震撼力一句話啊!
作者:
せδつ琴心ず
時間:
2005-1-3 05:11
可是如今呢??一次次的抗議,強烈抗議!…………中國的雄風不再啊!
作者:
su__
時間:
2005-5-8 08:22
請問有沒有人能弄到那幅著名的阿富汗女孩的照片?
作者:
Blue Ivy
時間:
2005-5-9 20:57
每張照片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雖然看過很多次, 還是一張張在看一遍, 很有心靈衝擊力.
謝謝白老大.
作者:
小魔女
時間:
2005-5-9 21:34
29、[布列松習作] 這張照片的題材並不重大,但卻是布列松的一幅膾炙人口的名作。表現一個男孩:兩隻手裡,各抱一個大酒瓶,躊躇滿志的走回家去,好象完成了一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照片中的人物,情緒十分自然真實,顯示出布列松熟練的抓拍功夫。抓拍是布列松一生所堅持的基本手段。他從來不去干涉他的拍攝對象。
重溫經典!
作者:
易良
時間:
2005-5-12 14:38
戈爾與妻子的一吻,看上去不算特別,之所以能搶鏡頭,是有背景的。
如果大家還記得那部1970年的老電影《Love Story》,對劇中男女主角的凄美愛情故事想必還有印象。在前一屆的美國大選中,戈爾就常常給大家加深這個印象,因為他自稱就是這部電影的男主角的原型。
是真是假,不好說。但戈爾畢業於哈佛,後來又進了法學院,做過哈佛的校董,與《Love Story》的作者和編劇西格爾在哈佛大學是同屋室友倒不是假的。據說西格爾就是根據戈爾的故事創作了這部電影的劇本,八年後又創作了續集《奧立佛的故事》,講述男主人公重回商界,接掌了家族企業。二十年後,戈爾好像走的也是這條路。
主題歌《Love Story》獲1970年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
那句"Love means never having to say you're sorry."就來自這部電影。
作者:
易良
時間:
2005-5-13 07:59
至於美國短跑選手瓊斯遙遙領先的那一張,今天看起來頗為反諷。
原來這位「飛人」,被人揭發是個「藥王」。不僅她,美國田徑隊的諸多男女「飛人」,不少都被內部人士揭發是「藥罐子」。他們為美國拿到的N塊奧運會、世錦賽金牌,那金燦燦的光環原來是用違禁藥物和興奮劑「泡」出來的。
當事人自然極力否認,官司還在進行之中。但美國有專門的實驗室向體育選手提供違禁藥物則是鐵的事實,揭發美國運動員使用違禁藥物的,正是這些實驗室的內部人士。
照片,是永恆的。
這種永恆,
可以是榮耀,
也可以是恥辱。
作者:
imcaaat
時間:
2005-5-17 06:20
很有價值的一組圖片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