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喬石因病逝世 關於喬石你需要了解的5個事實 [列印本頁]
作者: 沈三白 時間: 2015-6-15 06:22
標題: 喬石因病逝世 關於喬石你需要了解的5個事實
喬石因病逝世 關於喬石你需要了解的5個事實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據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沉痛宣告:喬石因病醫治無效,於6月14日7時0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在訃告中,中央對喬石的評價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
關於喬石,你需要了解的五個事實:
一、喬石不姓喬,他的本名叫「蔣志彤」,「喬石」是化名。網上有一種頗具戲劇性的傳言,說他早年應工作需要,用了一個叫「蔣喬石」的化名,後來又因為「蔣喬石」跟「蔣介石」太像,就乾脆把「蔣」字去掉,稱作「喬石」。
二、中國共產黨內最重要的幾個職務,喬石都擔任過:中聯部部長、中辦主任、中組部部長、中央政法委書記、中紀委書記、中央黨校校長。還當過國務院副總理,後來轉任全國人大委員長,排位在江澤民、李鵬之後,位居第三。
三、喬石是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社會主義法制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因為一些原因,世人對他的了解可能不夠多。但是沒人能否認他在中國法制建設上的巨大貢獻,比如那句著名的「任何組織和個人不能凌駕憲法和法律之上」。
四、自1998年退休以後,喬石就基本上淡出了公眾視野。即使是在紀念長征60周年、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奧運會開幕式、建國60周年、建黨90周年等重要活動,以及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和換屆的全國人大會等非常重要的場合,都不見他的身影。
五、喬石的妻子叫郁文,蔣介石「文膽」陳布雷是她的親舅舅。喬石有兩子兩女,其中有過公開報道的是全國政協委員、香港賽博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蔣小明。
喬石因病醫治無效,於6月14日7時0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1995年3月6日,八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江澤民、李鵬、喬石(從右至左)步入會場。
喬石往事
「喬石」是化名 16歲入黨立志要讓人民溫飽
喬石原名蔣志彤,1924年12月出生在上海普通職員家庭。喬石曾說:我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抗戰開始以後,家裡連小職員的地位也維持不了了。當時家裡還有幾個弟弟,我就開始負擔自己的生活。所以說,我從小就生活在清苦的家庭中,我參加革命的時候很年輕。
1940年8月,年僅16歲的喬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幾十年後,在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時,新華社發表的新聞稿稱喬石「在抗日戰爭中確立了革命的人生道路」。喬石說:「其實自己一開始並不知道革命的真正含義,只知道要天下的窮苦百姓都能夠過得上好日子。」
參加革命后,喬石即開始組織上海學生運動,先後任上海南方中學、光華附中地下黨支部委員、書記,上海同濟大學地下黨總支書記,上海地下黨學委總交通、新市區委副書記,上海市北一區學委書記,浙江省杭州市委青委宣傳部部長、組織部部長、市委青委書記,中共中央華東局青委統戰部副部長等。
回憶往事,喬石說:「在上海的那段日子裡,我過著非常危險的生活,尤其是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那段時期,我要時時警惕著被特務盯上,但這是我為理想奮鬥的最重要的時期,因為那時我就一個信念:人民都應該得到溫飽。這也是當時入黨的夢想和動力。」
喬石最後一次公開亮相:2006年在家中接待拜訪他的時任同濟大學校長萬鋼
進京任職中聯部 胡耀邦曾稱讚
1963年,喬石上調至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任職,歷任研究員、副局長、局長、副部長、部長等職務。
在中聯部,喬石做卡片是一絕。當時,積累資料主要靠做卡片,像開中藥鋪。喬石的業務很強,做的卡片非常細緻,除直接涉及業務的之外,馬恩列斯和毛澤東的著作,也都摘抄整理成卡片,而且字寫得很好。
中聯部老幹部多,其中不少是搞地下工作出身,因此,文革期間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喬石等都被關進中聯部的「南小樓」隔離審查,之後下放「五七幹校」。
1971年1月,耿飈調任中聯部部長,在其努力下,中聯部被打倒的幹部逐步「解放」,喬石等人都被調回來了。1978年2月,喬石被任命為中聯部副部長。當時主持中聯部工作的是常務副部長李一氓。李一氓是參加過北伐和南昌起義的老資格革命家,也是文化人,興趣廣泛,思想開放。他很器重喬石,認為他為人穩重,有理論修養。喬石對李一氓也十分尊重,並且受他的影響很大。兩個人都很喜歡和擅長書法。喬石的書法有自己獨到的風格,在中聯部內外都很出名,這種修養,使他少了官氣多了儒雅。
1982年4月,時任中聯部部長姬鵬飛離任,由於副部長吳學謙調任外交部第一副部長(當年11月任部長),喬石繼任了中聯部部長。
文革前,同中共有政黨關係的外國共產黨和工人黨有80多個,「文革」期間,由於主管中聯部的康生推行「支左反修」,和中共保持聯繫的政黨只剩10個。80 年代前期是中共政黨外交的轉折時期。鄧小平連續多次會見外國政黨領導人,胡耀邦提出開創黨的對外聯絡工作的新局面,中央書記處前所未有地幾次討論中聯部的工作。
1982年9月中旬,喬石在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但仍兼中聯部部長。
當時,中央政治局委員大多數年事已高,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一般都由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領導中央書記處做出,報中央政治局后,再負責貫徹實施。中央書記處成員中,候補書記喬石和郝建秀是最年輕的,胡耀邦戲稱他們是拚命三郎「石秀」。
胡耀邦很欣賞喬石,認為他有幹勁、理論修養好。兩人的性格正好相反,一個外向,一個內向;一個講話充滿激情,一個比較寡言少語。我覺得用中國的老話說,應該叫「相輔相成」吧。
記得聽喬石說過,他要一直保持低調,不說大話,不說空話,不說過頭話,不走極端。
中紀委經歷:主張建立信訪機制,查辦多隻「老虎」
1985年擔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后,喬石十分重視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推進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他認為,民主法制建設是治好國家的必由之路。他提倡學習和借鑒國際的成功經驗,但反對搞「西化」,照搬別國的模式,主張必須堅持走自己的路,並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和國民素質的提高,循序漸進,不斷發展,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法治國家。
為了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政法隊伍,喬石決定從學習培訓抓起。1986年3月4日,在全國政法工作會議結束時的講話中,喬石專門強調學習的問題。要求各級政法幹部把加強學習和理論研究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從理論上和思想上弄清「現代化建設與法制的關係」、「民主與專政的關係」、「端正黨風、經濟改革與打擊犯罪的關係」,從根本上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提高抵制和反對各種錯誤思想的能力,正確地堅持黨的方針和原則。
1987年,十三大召開,紀檢工作進入新階段。在這次大會上,喬石接棒陳雲,成為中紀委書記。第二年年初,黨中央提出了「經濟要繁榮,黨政機關要廉潔」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中紀委採取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建立信訪機制,重視群眾監督的力量。其中,鐵道部的「大老虎」就是在群眾的監督下浮出水面的。
1988年,中紀委信訪部門陸續收到許多舉報線索,檢舉時任鐵道部副部長張辛泰以權謀私,中紀委十分重視。沒多久,鐵道部另一名副部長羅雲光的嚴重失職和受賄問題被發現,中紀委要求張辛泰赴鄭州,協助調查羅雲光案。張辛泰居然頂風作案,表面上「協助調查」,暗地裡先後3次潛回北京,接受他人賄賂。1990 年5月,辦完羅雲光案后,中紀委集中調查張辛泰的受賄線索,張辛泰自以為天衣無縫:「送禮人送東西時,我當時不在北京,現在正要向組織說明。」最終,中紀委工作人員在鄭州查到了張辛泰潛返北京受賄的證據,拆穿了其謊言,張辛泰終告落馬。
卸任后低調極少露面
1997年中共十五大,喬石退出政治局,翌年卸任全部黨、政職務。退休后的喬石極少公開露面,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2006年在家中接待拜訪他的時任上海同濟大學校長萬鋼。
喬石全家合影:喬石夫婦與大兒子蔣小明、小女兒喬曉溪、大女兒喬凌和蔣小明之妻
作者: 沈三白 時間: 2015-6-15 06:22
近年媒體報道鮮提及:
2012年6月,《喬石談民主與法制》一書已由人民出版社、中國長安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國新華書店發行。收錄了喬石同志1985年至1998年擔任黨和國家領導人期間,有關民主與法制的重要講話、報告、談話、文章共102篇,約44萬字。書中還收錄了一些照片和題詞。編入本書的文稿,絕大部分是第一次公開發表。
2013年9月11日,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的大型主題展覽在江西開展。當天,中共江西省委書記強衛,毛澤東女兒李訥,毛澤東女婿、中國紅色文化國際交流促進會會長王景清等出席開展儀式。
在側廳,《百名將軍-名家書贊毛澤東》作品展包括搭載「神舟八號」書法作品和百名將軍、名家書贊毛澤東的書法作品兩部分。在搭載「神舟八號」書法作品部分,記者注意到,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國務院原副總理李嵐清、全國政協副主席韓啟德等人的作品陳列其中。
[/url]
作者: 沈三白 時間: 2015-6-15 06:22
2015年2月中新網報道 喬石在2014年12月捐出1100萬元作為「志同法治專項基金」的啟動基金。公開數據顯示,朱鎔基、李瑞環和喬石的捐款數額在退休領導人中是最多的。
喬石捐出的1100萬元則是《喬石談民主與法制》的全部版稅,「志同法治專項基金」以資助法律有關的學術課題研究和各種相關的公益項目為主。喬石的女兒喬凌說:「父親曾長期負責政法工作,把中國建設成一個民主與法治的國家是他的夢想。」
2015年2月16日據央視報道,春節前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看望或委託有關方面負責同志看望了江澤民、胡錦濤、李鵬、萬里、喬石、朱鎔基、李瑞環、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宋平、尉健行、李嵐清、曾慶紅、吳官正、李長春、羅干、賀國強和張勁夫等老同志,向老同志們致以誠摯的節日問候,衷心祝願老同志們新春愉快、健康長壽。
語錄:曾戲言自己只是小石頭
「我是喬石,不是星星,也不是月亮,只是一塊小小的石頭」
喬石處事低調,言語不多,給外界一種神秘感,但也有其風趣的一面。1987年5-6月間,喬石訪問尼泊爾看望使館人員,大使激動地說:「我們盼星星、盼月亮,今天終於盼來了喬石同志,熱烈歡迎喬石同志給我們做報告」。喬石面帶微笑,不緊不慢地說,「我是喬石,不是星星,也不是月亮,只是一塊小小的石頭。」 言畢引來笑聲一片。
喬石談文革
「為何文革能泛濫十年,因為「我們」沒有注意改進民主和法制。」
「正因為這個慘痛教訓,中國從70年代末開始注重法制,強調長治久安,以法治國。」
哥德爾斯問:「那麼,按照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理念,到底是黨大還是法大?Will the law ultimately be above the Party , or the Party above the law?」喬石的回答是:「任何組織和個人不能凌駕憲法和法律之上。」
——1997年,哥德爾斯在人民大會堂專訪喬石(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喬石談人大
「如果我們自己就認為到人大工作沒有什麼事啦,是退居『二線』啦,或者是什麼『一線』工作『二線』幹部啦,抱著這樣的認識,就不容易把人大工作搞好」。
——1993年7月,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負責人座談會上的講話。
「大家都得依法辦事。憲法和黨章都規定了,黨也要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活動。共產黨領導制定的法律,黨不遵守誰遵守?你如果不把法律當一回事,還能叫老百姓遵守法律嗎?在進一步深入改革的過程中,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是很重要的。人大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1994年6月在貴州省考察時
「人大工作要密切聯繫群眾,越搞越民主,越搞越生動活潑、生機勃勃,千萬不要把人大搞成『長者的機關』。」
「要按照憲法規定,加強國家權力機關建設,使人大及其常委會成為有權威的國家權力機關,成為能夠擔負起憲法賦予的各項職責的工作機關,成為聯繫群眾反映民意、解決矛盾的為人民所充分依賴的代表機關。」
——1994年9月15日,喬石同志在首都紀念人民代表大會成立四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喬石談民主與法制
同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相適應,必須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緊密結合的要求,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努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1994年9月15日,喬石同志在首都紀念人民代表大會成立四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過去,我們對法制講得比較多,對民主講得少一些。我們一些同志習慣於用簡單的辦法處理問題,一講民主就怕麻煩。要認真總結這次換屆選舉的經驗,研究怎樣使選舉更民主一些,程序更完備一些。」
「說到底,民主問題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問題。」
——在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上的講話
「沒有民主和法制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這是我們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一個極為重要的指導思想。 」
——在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
喬石家庭:夫人是陳布雷侄女 有兩子兩女
喬石妻子郁文出生於浙江慈溪,中學時即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中學畢業后,加入新四軍浙東縱隊,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在上海從事學生運動。曾擔任《聯合晚報》的記者。並曾幫助陳璉奔赴解放區。195年,與喬石結婚,育有二子二女。后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對外委員會會員、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等。
喬石的岳母、郁文的母親陳若希是陳佈雷的五妹。陳家是慈溪名門望族。陳布雷曾加入同盟會,後來擔任蔣介石秘書,長期為蔣撰寫文告、文件和文章。
因為陳佈雷的關係,郁文自己在文革中也被貼了大字報。但在屬於文革重災區的中聯部,每天都有「重磅炸彈」,多名部長、副部長和局級幹部被揪了出來,喬石等都被關進中聯部的「南小樓」,隔離審查。郁文只是處級幹部,加之性格親和、平時群眾關係好,因此涉險過關。
據郁文回憶:1967年年初的一天,我剛跨進中聯部大門,一位同事急匆匆對我說:今天出了件大事!有人貼了喬石和郁文夫婦的大字報,說郁文是陳佈雷的侄女!大字報前圍滿了人,大家議論紛紛。我也擠進去看了。大字報的主要內容是:喬石原姓蔣,是蔣介石同鄉,並同有一個「石」字;郁文是蔣介石的「文膽」陳佈雷的外甥女。結論是:喬、郁二人是國民黨反動派的「孝子賢孫」。
2011年,喬石和夫人郁文欣賞一件名為《洪福齊天》的藝術品。
【喬石簡歷】
喬石,男,漢族,1924年12月生,浙江定海人,生於上海。原名蔣志彤。1940年參加工作,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中共第十二屆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十二屆五中全會增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
1940—1945 任上海南方中學、光華附中地下黨支部委員、書記,上海地下黨中學區委幹事,在華東聯合大學文學系學習,淮南華中局城工部調訓班學習
1945—1949 任上海地下黨學委中學區委組織委員、中學分委副書記兼組織委員,上海同濟大學地下黨總支書記,上海地下黨學委總交通,上海地下黨新市區委副書記,上海市北一區學委書記1949—1954 任浙江省杭州市委青委宣傳部部長、組織部部長、市委青委書記,中共中央華東局青委統戰部副部長1954—1962 任鞍山鋼鐵建設公司工程技術處副處長、處長,酒泉鋼鐵公司設計院院長兼鋼鐵研究院院長,酒泉鋼鐵公司陝西工程管理處黨委書記
1962—1963 在中央高級黨校理論班學習
1963—1982 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員,副局長,局長,副部長
1982 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
1983 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
1985 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
1985—1998.5 任中央保密委員會主任
1986 任國務院副總理
1987 當選為中紀委書記
1989 兼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
1991 兼任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主任
1993.3.27—1998.3.16 任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十二屆五中全會增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
1996.4 被古巴哈瓦那市政府授予榮譽市民稱號。
1996.4 被加拿大里賈納大學授予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 ... .html#ixzz3d4sxKO2l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