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實修是境界,業力是增上緣 [列印本頁]

作者: 有緣人白雲    時間: 2015-5-7 07:58
標題: 實修是境界,業力是增上緣
– 摘錄盧台長講述於觀音堂


接下來要記住,追求佛性,看見佛性,見證佛性。佛性就是要看到佛的本性,追到了之後,才能夠看見,然後見證佛性。舉個不恰當的例子,追求男女朋友也是這樣的,先聽說這個女孩子良心很好,就打電話約她出來,不就是追嗎,等看到后,真的很善良啊,等到和她好了,得到她的幫助了,開心了,就是見證了。

    接下來,講講有功德和沒功德。很多人喜歡講,你做了這件事情,功德無量。師父給你們講過,什麼叫有功德,你講你有功德了,你就是沒有功德。你說你沒有功德了,你就是有功德。被人說一句「哎呀,功德無量」,好開心啊,好了,功德沒了。有功德就是沒功德,沒功德就是有功德。師父告訴你們,功德不能夠隨便講的,真的東西都不能多講。要尊敬師父,要敬師重道勤修鍊,這些都是有功德的。

    生即是苦。因為生出來了,就是苦的開始。人來到世界的第一個聲音就是哭聲,人生就是苦難的基礎。人到人間來就是受苦的。舉個例子,就是臉上長個痘痘都會覺得苦。軍人立正時背後奇癢,汗流浹背,又動彈不得,你說苦不苦。現在很多旅遊景點,有人裝扮成那種雕塑似的,立在那兒不動,為的就是一點小費,你說苦不苦。哪個工作不苦啊。在人間哪兒沒有苦啊。人生就是生離死別。人活著就是空,苦等於空無常,就是說這個世界你來的時候是空的,走的時候也是空的,吃了這麼多的苦,得到的是一個空,什麼都是無常的。人死的時候,黑白無常會來抓的,為什麼稱為無常啊,沒有長久的,你沒有了。

    生命是以生老病死輪迴交替的。舉個例子,人生出來了,老了,病了,死了,輪迴了。任何事情實際上就是一個交替啊。今天生了,明天老了,後天又生病了,再後天又死了,到了地府又投胎成了一個人,新一輪輪迴開始了。人生就是這麼輪迴轉動的。所以,不要以為我投人了,可以享受了,其實是煩惱苦難的開示,而且這個世界沒有永恆的東西。

    今天師父給你們講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但是要透徹地分析給你們聽,叫「以苦為樂」。以苦為樂是實修的一種境界。實修就是實實在在地修心。怎樣才能夠把苦轉換成樂呢?寡慾才可以清心,樂天知命無所求。一個人慾望少了,心才可以得到清凈,要懂得知足長樂,就不會那麼苦了。其實我們在祈求事業、身體、家庭好的時候是用我們的功德在求,是會抵消功德的,就像我們念經、念小房子是在還債一樣。用功德去求人間的錢財、求福報是最傻的了,會失去功德。用功德去求財,也不一定能發財,因為錢財是前世所修的。

    天地宇宙之間有一個道理。什麼道理?師父用白話講給你們聽。人在吃苦的時候,業力就會得到轉化,我們的孽障就在得到消除。吃苦可以把我們的業力消掉。這就是為什麼師父叫你們要把苦轉為樂的原因。當你的業力得到消除以後,你不就開心了嗎?吃苦越多的人,業力消得越快。業力消除了,福分就自然來了。所以有一句話叫「苦盡甘來」。吃苦怕什麼,人到人間來就是吃苦的。每天吃點苦,又怎麼樣呢?很多人就是憋不住,憋不住的人就是沒有定力。如果大家能夠咬牙多吃點苦,同時拚命做功德,祈求菩薩就會很靈的。

    師父下來是領有使命的,在人間也是在修心。我在幫助人家的同時,也是在幫助我自己。很多人在救人的時候、給別人講法的時候,他自己也是在學習和進取啊。

    人在享福的時候,就是在享用自己的福分。一旦福分用完了,這期間又沒有吃苦、行善,還造了業,接下來就是倒霉和災難。要記住,吃苦實際上是在轉你的心。人只有吃苦了,才會想到去改變自己的命運,才會想到去求菩薩保佑。轉心等於轉業,把生活中的一切苦轉化為樂。有一句話叫,「苦中有樂,其樂無窮」。以苦為樂是一個很高的境界,苦是樂的之因,樂是苦之果。上班很辛苦吧,但是當你拿到工資的時候,就樂了,這些錢可以付房貸了,可以度假了。種了這個苦的因,才想到祈求菩薩,求菩薩靈驗了,樂了,果不就出來了嗎?

    學佛是理於事。理是理論上學佛法,是口,是用嘴巴講的。事是實修的一種境界,是心,是用行動去做的。我們現在學的是理論,那麼怎樣體現在行動上呢?怎樣體現在弘法救人上呢?大家要懂得,理事要圓融,就是心想和實做要圓融,心和口要合一。修心的人心裡想的和嘴巴上說的、行為上做的要合一。這些都是人間的東西,說簡單一點,就是言行要一致。口與心的結合很重要。

    師父現在教你們的法門不是空談的,要修正自己心中的宇宙天地。每個人心中有一個宇宙,就是我們平常講的胸懷大志,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師父叫你們修的是你們自己心中的宇宙,要做一個敢於走出去、放眼全世界的人。昨天有位聽眾,台長叫他許願,他說,「台長啊,我要是許願后做不到,怎麼辦呢?」這樣的人,本身就是沒有很好許願的基礎。如果你許願,心裡想我一定能夠做到,就可以許。地藏王菩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現在地獄空了嗎?但是就是因為這麼大菩薩的願力,使多少人可以投生啊。但是他實實在在的許了這個願,他成了佛。如果你們許願,心裡一定要想我一定要怎麼做,要怎麼去救人,當然要真的去做的,做不成那是另外一回事情,你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去做了,你就是菩薩。

    師父說了,我在有生之年,只要活一天,我一定要弘揚佛法,救度全世界有緣人。這就是我的願力。你們敢不敢天天在觀世音菩薩面前這樣講?師父天天跟觀世音菩薩這麼講,「我要救全世界的有緣之人」。我可以用自己的生命來許願弘法。願力越大,得到的功德越大;願力越大,得到的反饋越大。師父現在的法力這麼大,你們知道怎麼來的嗎?這就是功德所為。救的人越多,願力越大你的法力和功德都是正增長。

    修心修行就是要修自己心中的宇宙。如果你沒有經過實修和實證,就是說如果你沒有經過實實在在的修心和驗證修心后得到的果,你感覺你修成功了,那你還是局限在一個「理」字,局限於嘴巴里的道理,沒有實踐的東西。

    單修法門而不修心的人,是越修越執著,入魔不知道。比如某個人經常會說,這個人能夠看見了,那個人也能夠看見了,我最好也能夠看見。法有兩種,一種是佛法,還有一種是魔法。單修法的人,你能夠知道是佛法還是魔法嗎?如果修不到佛法,不就是魔法了嗎?你修魔法了,不就得不到佛法了嗎?正和魔就差那麼一點點,尤如鐘不準時,不是好的鐘。所以,一定要修心而不能單修法。

    未達究竟。如果修心還沒有達到究竟,就是還沒有修到正,還沒有修到底,你的心已經變異,甚至已經把你的心修到丟失了。你要找到的是迷失的心,否則,你要永遠在六道中輪迴。一個人為什麼很喜歡某個特定的人,就是有一種痴迷在裡面。迷,沒有關係,但是迷過頭了,就是痴迷,就找不到真正的自己了。師父叫你們不要丟掉自己迷失的心。

    實際上,修心比修法更重要。修法是表面的東西,比如,嘴巴里講起佛法一套一套的,說這個法門好,那個法門不好,今天去這個廟裡拜拜,明天去那兒燒燒香,等等。如果不修心,連做人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能夠真正地懂法嗎?師父情願你們把心修得好一點,也不要只做表面的東西給師父看。修法不如修心,因為萬法唯心造,所有人間的東西可以稱為人間法,都是由心造成的。心在想什麼,這個世界就會變成什麼樣子。

    舉個例子,過去有些人開會之前就會想,今天要挨領導批評了,一進會場,看到別人的臉,都會覺得別人要斗他了。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你心中想出來的。你今天想生意很好,實際上生意今天就是好。有些人覺得風水不好,在家裡搬來搬去的,還是覺的不好,他們就是不懂去念經調節和改變。風水的問題,人的心也是很重要的。有一句話叫,「福人住福地」,就是這個道理。人的心不好,住地風水再好,也是沒有用的。心即是法,法即是心。

    學法的人,想著要修出各種花樣來,實際上修出各種花樣並不是好事。只有佛菩薩是先天無級正法,修出來就是正法。這個已經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之中了。學法的人,想學這些東西,就變成魔了。因為這個東西對於他們來講太高深了。比如說,中學生想學博士的課程,是讀不了的。但是我偏要讀,能讀嗎?可以讀,讀偏了。最後跟大家講,一個念頭,清凈心,把你的心放平靜,什麼事情都沒有了。

    修心得成就全在於一個心地。心地善良的人才能夠修正,心地不善良的人就算修,修出來的也是歪東西。為什麼有的人修善良還是出邪惡,功夫在於心。修心的人要懂得用心來控制善良、阻礙邪惡,用佛的智慧來觀照自己的良心。觀照就是用眼睛看著自己的良心,看看自己今天是在行善事,還是在做惡事,是否充滿恐懼,等。按照佛陀的法意,探討你自身的佛識。你自己要經常想想,我所學的佛菩薩的意識在不在,我今天做的這件事情是否有佛菩薩的意識在裡面呢?

    意識就是意念。如果你今天做了一件事情,你的意識認為我這樣做是好的,是修心,是做功德,那就是有佛菩薩的意識,叫佛識。要注意自己心的動態,做任何事情心都在動。人的意識是超控人的肉體的。所以要記住,佛的意識時刻在你心中。你要控制住自己心中的意識和心的行為、心的動態,要懂得調心、制心,那麼你就能夠凈化、轉化和度化你的心。度化就是慢慢地把自己不好的東西去除掉。每個人身上都有魔,就像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一樣,只有戰勝自己身上的魔,才能夠使自己成為佛。



轉載自:盧台長博客

**目前,全世界超過七百萬的人正在修持澳洲東方華語電台盧軍宏台長所教導的觀世音菩薩的心靈法門(誦經、放生及許願),以求病癒及生活美好。其法門中提到的小房子是指一套經文的組合(包括27遍大悲咒,49遍心經,84遍往生咒,87遍七佛滅罪真言)。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