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華夏地理:沿著蘇軾的足跡去行走和尋找(組圖)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5-3-10 09: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矗立在惠州市白鶴峰東坡故居遺址的蘇軾雕像。蘇軾於1096年在此買地修建新居,並在新居內鑿井解決飲水問題。

  

  蘇州東坡赤壁在古城黃州西北,因岩石赤色而屹立如壁,故稱「赤壁」。蘇軾因謫居黃州常游此,並寫下前後兩篇《赤壁賦》。

  我第一次讀到《赤壁賦》是在19歲那年,直到今天,我依然記得那種洗禮般的感受。那是1975年,「文革」的末期,中國歷史上另一個焚書坑儒的時代。我親眼目睹圖書館在燃燒,我的語文教師被紅衛兵帶走,大街上到處都是高音喇叭。時代號召破舊立新,改天換地,傳統中國「道法自然」的思想聲名狼藉。某一天,一篇古文,越過將近九百年深入到我的內心,這篇文章如此安靜,就像遠古的河流,明澈而又堅定,彰顯著古老的真理。

  這真是一個荒誕的時刻,我的窗外的圍牆上,貼著「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的標語。我卻在閱讀「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我時代的陳詞濫調即刻在蘇軾的文字面前轟然倒塌。我被它穿越時空的真理性所感動、懾服,讀完這篇文章后,我搖擺不定的世界觀清晰了,確定了。60歲這年,我決定要寫寫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為此,我大略瀏覽了九百多年來關於他的文章、傳記、軼事等等,歷史試圖塑造一部蘇軾傳奇:流放者、直諫之臣、堅貞不二的丈夫、慈祥的兄長、巨儒政治家、天才詩人、佛道修行者、書法家、文人畫家等等,而我則對他的生活史更感興趣。這也意味著,我想寫的蘇軾不會是中國小說《水滸傳》那樣的傳奇,卻具有法國小說《追憶似水年華》式的庸常性,雖然他的一生有過大起大落的遭遇,但真正意義卻來自於他對日常生活永不衰減的熱情和無窮的想象力。

  沿著蘇軾的足跡去行走和尋找,這對我來說像是去朝聖。朝聖的道路結結實實地蜿蜒在大地上,我必須越過河流、山崗、村莊、城鎮,最後抵達某個地點。也許那個聖地已經面目全非,但那大地還在,天空還在,某種誕生過聖者的氣象、氛圍、土色、味道還在。我要前往他生活過的某些地方,望著某棵古樹發獃,飲用某口老井中的清水,撫摸某些石頭、梁子、什物,甚至品嘗某些食物,一探究竟,是什麼東西孕育了他?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在《定風波》中,表達了他超脫的人生態度。歷代都有畫家對此進行描摹,這是當代畫家趙蘊玉臨摹張大千的《東坡居士笠屐圖》 。現藏於眉山三蘇祠博物館。攝影:王國榮

  

  蘇軾在密州任太守時作該詞,表達了他渴望強國抗敵、報效朝廷的豪情,詞作慷慨激憤,氣勢恢弘。諸城超然台管理處收藏的《密州出獵半景圖》再現詞中景象。

  2014年8月的一天,我來到他的故鄉——四川省眉山市。城裡,蘇軾無處不在,各種各樣的東坡酒店、東坡飯館、東坡醫院、東坡雕塑、東坡小區、東坡公園、東坡路……招牌上、廣告中、牆上、汽車上到處可見「東坡」二字。我入住的岷江東湖賓館里,從前為政要手跡所佔據的大堂正壁上,迎面撲來的是巨幅蘇軾手跡的複製品:「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眉山旅遊局的徐昕昕女士告訴我,她以與蘇軾同鄉而自豪。她的一位長輩也熱愛蘇軾,擅長作曲,已經花了幾年的時間將蘇軾的大部分詩詞都譜成了曲,自己刻製成CD。

  眉山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岷江的中游,古稱眉州,兩宋期間有數百人考取進士,是中國歷史上的進士之鄉。1037年1月8日,蘇軾誕生在今天的眉山市三蘇鄉。那個時代,中國是個巨大的鄉村,和大多數嬰兒一樣,蘇軾生於鄉間。兩年後,他的弟弟蘇轍出生了。父親蘇洵少年時「不喜學,年已壯猶不知書」,到了27歲,在蘇軾出生后開始發奮讀書,並且進京趕考,落榜后就四處遊歷。兩兄弟主要由母親程夫人在家教導。程夫人是青神縣進士大理寺丞程文應的女兒,她是才女,詩書琴畫皆通,18歲嫁給蘇洵,她對丈夫說:「你要是有志學習上進的話,我一生受累都可以。」

  少年時代,蘇軾和蘇轍經常在大地上漫遊。蘇轍曾回憶道:「昔余少年,從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蹇裳先之。」 我想蘇軾是先在這大地文章中感悟到莊子的真諦,後來在讀到莊子的書時才會「喟然嘆息曰:『吾昔有見於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 倆兄弟少年時在天慶觀讀過書,啟蒙老師是道士張易簡。在蘇軾一生中,與道家有不解之緣。他後來在《后赤壁賦》中寫道:「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

  

  明代文徵明所作《仿趙伯驌后赤壁圖》,再現了蘇軾《后赤壁賦》的內容。全幅淺青綠設色,透明而有層次感,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下圖為其局部。

  

  眉山高廟古鎮酒廠的管理人員正在查看用傳統方法釀造的高梁酒。

  

  蘇軾愛飲酒,自己也會釀酒。他還精通醫學,懂得保健養生,常常為百姓抓藥看病,下圖為惠州市回春百藥店。

  

  羅浮山沖虛古觀為道教名觀,蘇軾被貶惠州時曾與沖虛古觀道人多有交遊,蘇軾一生與道家有著不解之緣。

  

  黃岡遺愛湖公園裡伴著歌曲《但願人長久》而起舞的女士。

  

  後人用各種方式來紀念九百多年前的詩人,眉山民間的志超快樂合唱團正在高唱《水調歌頭》,他們把蘇軾詩詞譜曲錄製成CD。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2: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