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上海話中的經典辭彙

[複製鏈接]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4-12-18 23: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老克拉】
  當新上海越來越有能力去複製好幾十年前的老上海時,「老克拉」就逐漸回到人們的嘴邊,變成了一個很時髦的詞,以至被用濫。「老克拉」原本是在黃昏里漸漸走開的「離休幹部」,不料走著走著,又被是個上海人就要懷舊的後生們拉了回來,變成了如今海派文化的「重要台柱」。
  「克拉」是解放前的洋涇濱英語,是「Class」的諧音,「老克拉」指那些曾在解放前的上海生活過、家境殷實、講究生活品質的老人,或者迷戀老上海資產階級生活方式的人,也可以直接形容某種體面的生活方式。
  「老克拉」是上海中的一個特殊族群,他們中的很多人見證了上海的沉浮,他們自覺保持了很多既洋派又保守的生活習慣,帶有經典意味與雅緻氣度,他們留戀的場所有華山路上的紅寶石、國泰電影院、德大西餐社、華僑大廈等,都是今日新生代們忽視的角落,可以說,「老克拉」印象中的上海已經被覆沒了,勉強找到的一些留存可見的痕迹無非也象漸漸衰退的記憶。
  新時尚弄潮兒心裡的「老克拉」卻是一個「粘著假鬍子」扮深沉的小白領,是一個假想中的「小資情調」,他們想當然地將「老克拉」與煙斗、咖啡、爵士樂、和平飯店、「時光倒流」、「1931」以及無數條新建的「懷舊街」放到一起,然而,克隆時光是不可能的,仿製的經典終歸是便宜貨,所以,簡單的照貓畫虎離事實很遠。
  目前被大家熟悉的「老克拉」有根據王安憶著名小說改編的舞台劇《長恨歌》中小眼睛呂涼扮演的「老克拉」,還有出身豪門曾寫出《最後的貴族》的作家樹??,以後更有電視連續劇《畫魂》中東北漢子劉燁扮作的「老克拉」……而我所認識的一位「老克拉」常年煙酒不沾,勤儉整潔的生活一如裝束,使你很難看出他會跳一身老到的華爾茲,他的口袋裡除了一副「雷鵬」金絲邊墨鏡外,必定有一塊迭得方方正正無比乾淨的英國「寶塔」牌麻紗手絹。





【做人家】
  「做人家」在北方人眼裡是嘲笑上海人小氣的把柄,在上海人眼裡,「做人家」卻是不卑不亢的「我不佔你一分,你也不要佔我一分」的處世門道。
  「做人家」有節儉的意思,與上海話中另一個字「摳」相近,「摳」與「做人家」常被用來貶人,如已故香港導演李翰祥就認為大明星周璇很「摳」。有一次,周璇去片場拍戲,衝進片場直呼「真氣死我了」,原來,她坐計程車來,為了想省錢,快到片場時趕緊叫司機停車,誰知剛要停下,計價器正好又跳兩角,「早知道這樣,我還可以坐到片場門口,真倒霉,錢也花了,人還走一段路!」我倒以為,周璇如此坦率地自爆其「摳」,是有些老實的。用「做人家」來形容更恰當,因為「做人家」比「摳」更有些過日子的人間煙火味,這恰恰是上海人理性理財的優點。上海人講究經濟度日,不喜狂放不羈,即便是再好的親戚朋友間,也不作沒有理智地鋪張奢費,連張愛玲這樣才華橫溢的絕代才女,在過生活上亦極度節律,跟好朋友在一起從來是各付各的帳。那些盲目摜派頭「我請客」的「脫底棺材」是為上海人所不齒的。





【癟三】
  「癟三」也是由洋涇濱英語「EmptyCents」而來,讀作「癟的生斯」,就是「窮的一個銅板都唔沒」。在舊社會,上海被傳說成機會主義者的大都會───「上海灘遍地是金子」,撿黃金的白日夢自然會引來囊空如洗的窮光蛋,於是,上海灘遍地除了「金子」,就是一名不文的「癟三」。
  我們從小到大最熟悉的「小癟三」,就是漫畫家張樂平筆下的「三毛」了。有「癟三」的環境,必然有世態炎涼,上海人比較勢利,任何一個小市民都可以隨隨便便罵一個衣裝寒酸者癟三,於是,出現了「洋裝癟三」,就是外面天天穿西裝,內里窮得叮噹響,跟「穿長衫的孔乙己」是一個道理,李伯元撰寫的《文明小史》就描寫過看似風流倜儻其實日子潦倒的「洋裝癟三」,此人實際上連吃飯都成問題,卻偏要整天穿一套筆挺的西裝,永遠不換季,給人虛假的體面。這樣的人現今也有很多,一身頂級名牌,其實借錢度日,只是現在被叫作「新貧族」。
  「羅宋癟三」則是華洋雜居的上海灘獨有的,開始「羅宋」指的是「俄式的」即「RUSSIAN」,俄國十月革命以後,大批舊俄貴族、資本家、地主等亡命上海,他們中的大多數為稚諫蝦事低等I,被喚作「羅宋癟三」,隨他們流入上海的物資,比如羅宋麵包、羅宋湯、羅宋大菜、羅宋帽子、羅宋皮鞋等,也一邊被上海人視作「不上檔次」,一邊因為廉價在崇洋的上海人中風行,後來,上海人發現大部分外國人其實都比較小氣,就省事地把所有露貧的外國人叫作「羅宋癟三」,而一切「廉價的、蹩腳的洋物」都被上海人冠以「羅宋」。





【揩油】
  「揩油」是上海人典型的貪小心態,上海人習慣說「有揩伐(不)揩豬頭三」。揩油是上海人難改的劣根。
  話說從前徽州有個財主,富有而吝嗇,就是「安徽的葛朗台」,他好撐面子,明明每天吃的是沒有油水的青菜豆腐,卻每每吃飯後揩一點豬油於嘴角,油光光立在大門口告訴人家:「我家今天吃豬油燉醬肉。」這就是揩油的祖師爺。
  油是極粘的東西,油與他人接觸,總是被他人揩了些去,魯迅曾經對上海話「揩油」作出這樣的描述:「裝滿油的柏油桶,難免會滲油,有人若想要一張油紙引火,只要用普通紙在柏油桶上揩兩下就成了,而不論用肉眼還是以磅秤過磅,油桶內的油都絲毫不會減少。」最早「揩油」也多是風月場所男人對女人的輕佻行為,後來,「揩油」喻指一切佔小便宜的行為。
  價值觀上的實惠哲學,使精明的上海小市民們常把「揩油主義」作為堂堂皇皇的「門坎」,最常見的「揩油」就是公共汽車上的「逃票」,以前上海乘車擁擠,好多人就混在重重迭迭中默然「混票」,如果有個小孩提醒媽媽「阿拉買票了口伐?」做媽媽的往往低聲喝道「噓───口伐(不)要響!」現在上海很多公交車實行自動投幣制,照樣也有很多乘客「缺角短分」矇混過關。商店裡那些「免費品嘗」、「免費派送」總是揩油者們偏愛的地方,在大賣場里,經常看見有些人這裡嘗一口,那裡吃一塊,兜一圈下來,一分錢不花肚子倒飽了;再比如好多人坐長途汽車趕到一家店裡,花半小時排隊就是為了能不花一分錢領一包洗衣粉,更有甚者為了充分地「揩油」,還動員全家老小分頭排隊「積少成多」。在好幾年前一些大型展銷會上,外國人常被上海人蜂擁而上哄搶小包裝口香糖的場面嚇得目瞪口呆。難怪那些做廣告的說,巧設名目的廣告促銷在上海最有市場。





【老油條】
  「老油條」是上海人「韌性」的體現。油條大家都吃過的,剛炸出來的油條鬆脆可口,但是存放一定時間的老油條就會發軟有韌性,不易咬斷,於是上海人以「老油條」喻做事拖拉、行為油滑的人,如「碰到你這樣的老油條,事體啥辰光做得好?」
  「老油條」也用來罵那些臉皮厚,不怕別人說的人,比如每個單位里都有天天上班遲到的職員,老闆反覆警告也不見效,每個月扣他獎金,第二天他照樣遲到,十足「老油條」。而那些成天在媒體上風光,被緋聞傳來傳去一會兒跟這個一會兒跟那個談戀愛的明星,也有勇於面對、懶得「闢謠」的「老油條」,最油的就是周星馳了,要麼對著記者一臉木訥裝傻「我跟誰?」要麼索性牽著「星女郎」大大方方出風頭,讓你們大家猜去。





【洋盤】
  善打如意算盤的上海人眼裡,最弱勢的不是病人,也不是文盲,而是「洋盤」。不領市面行情,容易花冤枉錢受騙上當的人,就是上海人說的「洋盤」了。
  「盤」字的來歷跟「錢」有很大關係,「盤」不是指盤碟,而是指中國人算錢的工具───算盤。我們現在知道交易所每天有「收盤」、「開盤」的行情,很早以前的上海,商店每天開門頭一件事,就是舉起算盤「叱叱叱」地搖,表示「開盤」了,晚上收賬完也要搖搖算盤表示「收盤」,而每逢商店大減價,也說成是「大放盤」。「盤」字漸漸成了「價格」的行話。從前商店營業,往往無一定鐵價,針對什麼人定什麼價格也就是「定什麼盤子」。顧客進門后,店主會先向他上下打量一番,聽他說話的口音,精明的店主一旦發現來的是外鄉人或者生客,自然會看作「客盤」,抬高價格。在清末上海的戲院里,外國觀眾一律加倍收錢,那些老外大多根本看不懂中國戲,還稀里胡塗付出高於中國觀眾很多的錢,甚至還目迷五色樂滋滋,於是被中國人叫作「洋盤」。後來,無論什麼生意,凡是和洋人交易,很多國人都會帶點敲竹杠色彩暗抬價格,把洋人當「洋盤」,直到今天,你去城隍廟之類的小商品市場,還常能看見小販口若懸河「斬」外國遊客,隨著上海國際性大都市的開放程度加大,來來往往的洋人也學得越來越「懂經」,越來越精打細算,襄陽路市場的老外們面不改色討價還價比中國人還在行。
  「洋盤」這個詞也早已不是專給外國人的,它是一切「外行」的代名詞,比如曾經遇到過一位老實到可愛的「洋盤」,一次,朋友們一起去褰靜d吃飯,記得那家餐廳是自助式的,98元一個人,冷盤自己取,燒烤類食物由燒烤師傅輪番送到你面前根據需要切給你。在座有一位男生是從山西汾陽(就是第六代電影導演的旗幟賈樟柯的故鄉)來的,他塊頭很大,胃口也一向很大,但那天他惟吃冷盤,燒烤只吃了一輪,大師傅後來再來,他總是客氣推託不要,大家都猜測他是不是要減肥,可是看樣子不像啊,因為他每過幾分鐘吃光了盤子里的就直奔冷盤區裝滿滿一座小山過來,難道是他吃不慣燒烤?直到結帳前坐他旁邊的一位女孩暗示他燒烤也是無限量供應的,他才大叫一聲「你怎麼不早說?!我以為送來的肉是另外加錢的呢!」
震驚的70碼。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4: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