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清廷為什麼敢貿然對日宣戰 [列印本頁]

作者: silkylove    時間: 2014-12-23 23:58
標題: 清廷為什麼敢貿然對日宣戰
清政府高層為何敢對日宣戰,而且認為作戰必勝呢?

與兩次鴉片戰爭和中法戰爭不同,甲午戰爭清政府敢於主動對日宣戰。之所以會引得一向持重保守的中國主動對日本開戰,是因為,就在8月1日之前,甲午戰爭的戰火其實已經由日本真正開啟。1894年7月25日,先期得到情報的日本第一游擊隊「吉野」、「浪速」、「秋津洲」等三艘軍艦不宣而戰,偷襲中國運兵艦船,挑起了豐島海戰。

在對日開戰問題上,清政府一開始犯了輕敵的錯誤,黃海海戰前的北洋海軍,從表面看軟體硬體都具有相當實力。清廷正是出於此種自信,在豐島海戰之後毅然對日宣戰。以為憑藉北洋水師的堅船利炮打贏小小的日本不成問題。
其實不僅是清政府,就連西方各國戰前也都普遍看好中國。十九世紀之後,儘管中國屢屢被列強入侵擊敗,但龐大的國土、豐富的資源,加之在東亞流傳千年的文化影響力,使得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仍然是東亞地區領導者般的角色。對這場東方戰爭未來的走向和勝負結局,西方世界在最初時刻普遍並不十分看好小小的日本。當時擔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英國人赫德在這方面的預判同樣具有很廣泛的代表性,他認為,中國軍隊在海上戰場可能不是日軍的對手,在陸地上也可能會先小敗,但最終將憑藉巨大的資源優勢壓倒日本,反敗為勝。

附:大清光緒皇帝宣戰諭旨
光緒二十年七月初一日內閣奉上諭:
朝鮮為我大清藩屬二百餘年,歲修職貢,為中外所共知。近十數年來,該國時多內亂;朝廷字小為懷,疊次派兵前往勘定,並派員駐紮該國都城,隨時保護。本年四月間,朝鮮又有土匪變亂,該國王請兵援剿,情詞迫切;當即諭令李鴻章撥兵赴援,甫抵牙山,匪徒星散。乃倭人無故派兵突入漢城,嗣又增兵萬餘,迫令朝鮮更改國政,種種要挾,難以理喻。我朝撫綏藩服,其國內政事向令自理;日本與朝鮮立約,系屬與國,更無以重兵欺壓,擅令革政之理。各國公論,皆以日本師出無名,不合情理,勸令撤兵,和平商辦;乃竟悍然不顧,迄無成說,反更陸續添兵。朝鮮百姓及中國商民日加驚擾,是以添兵前往保護。詎行至中途,突有倭船多隻,乘我不備,在牙山口外海面開炮轟擊,傷我運船。變詐情形,殊非意料所及!該國不遵條約,不守公法,任意鴟張,專行詭計,釁開自彼,公論昭然。用特布告天下,俾曉然於朝廷辦理此事,實已仁至義盡;而倭人渝盟肇釁,無理已極,勢難再予姑容。

著李鴻章嚴飭派出各軍,迅速進剿,厚集雄師,陸續進發,以拯韓民於塗炭;並著沿江、沿海各將軍督撫及統兵大臣,整飭戎行,遇有倭人輪船駛入各口,即行迎頭痛擊,悉數殲除,毋得稍有退縮,致於罪戾。
將此通諭知之。
欽此。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