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猶太人的8條教子箴言:發問是最好的習慣
[列印本頁]
作者:
菊花包子
時間:
2014-10-30 14:41
標題:
猶太人的8條教子箴言:發問是最好的習慣
僅為全世界人口0.3%的猶太人,捧走了13%的諾貝爾獎!是猶太人生來就聰明絕頂、智商無人能及,還是這個盛產「天才」的民族,把教育當作獲得一切的人生基準?來一起聽聽猶太人自己是怎麼說的吧!
2014年5月,以色列古里安大學商科和管理系訪問學者、著名猶太教育學家斯維·萬寧來到北京時接受專訪,講述了猶太人的8條教子箴言:
1智慧比什麼都重要
幾乎所有猶太家庭的孩子,小時候都要回答這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了,你將帶著什麼東西逃命?」如果孩子的回答是「金錢和珠寶」,母親就會告訴孩子:「記住:你要帶走的既不是金錢也不是珠寶,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無法搶走的,只要活著,智慧就會永遠伴隨我們。」
2和什麼人在一起,你就會成為什麼人
和很多中國家庭一樣,猶太父母也熱衷於給孩子擇校。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他們就不惜花很多錢,為孩子物色一個環境和教學質量都很好的學校。這是因為同學會變成孩子終生的朋友、事業夥伴甚至是配偶。「你和什麼人在一起,常常就會成為什麼人。」
3你是獨一無二的
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心,讓他們認定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人才,孩子才會去追求一切美好的東西,也才會聽得進去父母和老師的意見。每個猶太民族的孩子都知道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這和出身、經濟條件沒有任何關係。而且,每個猶太孩子,從3歲開始就知道自己將來長大后從事什麼工作。
4學習就是重複
猶太人把學習稱作「重複」,讀、說、聽並且多遍地練習,最終將全部文章內容都牢記在心。在學習上不斷重複的韌性,是每個猶太孩子必備的技能。而這種韌性不可能是天生的,它需要在生活中慢慢養成。
5一定要找出失敗的原因
萬寧的女兒考試得了98分,他問她:「剩下兩分去哪兒了?」這和中國的教育是一樣的。萬寧說:「美國的教育可不是這樣,得到98分已經非常OK了。但是住在美國的猶太孩子,得98分即使不會被批評,但找出丟分的原因卻是必修課。」
6發問是最好的習慣
在猶太人的家庭教育當中,首當其衝的價值觀,就是讓孩子擅長發問,而且問問題並不是為了問而去問,而是通過問去學習和改進。因為,習慣提出疑問的孩子,會一輩子帶著這個好習慣。比如當他們長大后成為商人,他們也會繼續問問題:「難道這個已經是最好的產品了嗎?我們是不是還有一些可以改進的空間?」沒有最好,永遠還有改進和上升的空間,這樣你才會有鬥志,不會懈怠也不容易被打敗。
7時刻準備適應新環境
猶太人比較重視孩子適應新環境的培養,所以孩子去了一個新的環境和國度,他的積極性、學習性很高,他的表現往往比沒有積極性,主動性的人要高一些。
8付出就會有回報
金錢和回報並不是猶太人忌諱的話題,他們信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猶太人是世界上最精明的商人,掙錢在猶太人看來是每個人必須學習的本領。也正因如此,每個孩子從小就灌輸「付出就有回報」。比如,孩子替父母分擔了家務,父母會給予相應的報酬,當然,給自己收拾房間、洗衣服是不能有報酬的。隨著年齡遞增,他們可以按勞動種類的不同,獲得更有價值的報酬。同樣,考試成績比上一次優異也會得到獎勵:小到「乖寶寶」貼紙,大到豐盛的晚餐或夢想的禮物。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