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四種修心圓滿的標准 [列印本頁]

作者: 開心樹    時間: 2014-10-28 16:28
標題: 四種修心圓滿的標准
「標准」的意思是指,如果達到了其中的一、兩個標准,就說明我們的修行在進步;或者是說修行在我們的心裡産生了一些影響、效果或作用,並不是說達到這些標准以後,就不需要再修行了。

如果這裡所講的四種標准一個都沒有達到,就說明我們以前的所有修行沒有任何進步,雖然在我們的心裡播下了解脫或善法的種子,但還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第一個標准:「諸法攝一要」。意思是說,無論是顯宗的法或者密宗的法;小乘的法或者大乘的法,諸法的意義、結果均爲一體,那就是斷除我執,這是所有修法的唯一目的。

如果學佛已經有一、二十年,在這麽長的時間當中,也修了外加行、內加行等很多修法,灌了很多頂,見了很多善知識或活佛等等,但實際上我執卻並沒有任何的減少,那就只能說,以前我們的修行基本上沒有用。盡管也是一種善法,當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還是可以讓我們不墮惡趣,投生人天善趣,但在實際的修行上面沒有什麽價值,如果是這樣,那我們真的要好好反省一下了。

學佛不是論時間的長短,而是看修行的結果——斷除我執。這是衡量修行人的天平。

如果一個自以爲很不錯的修行人,或者是其它人認爲很不錯的修行人,卻在我執或愛我執方面非常嚴重,與普通沒有修行的人完全一樣,那他就算不上是好的修行人。
我們就是要躬身自問,拿還沒有學佛時候的自己,與修了那麽長時間以後的自己相比較,看看二者的我執及愛我執孰輕孰重。如果不相上下,那就可以說:我這麽多年的修行沒有什麽直接的結果,只是間接地播下了一些解脫的種子而已,這是千真萬確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雖然我們所念的每一句佛號、每一句心咒都有意義,但從斷除愛我執及我執的角度去看,就沒有太大的意義。

有些人很喜歡修本尊,希望在修了本尊之後,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本尊,可以跟本尊像人與人一樣溝通。於是到處去問:「我的本尊是什麽」,然後不亦樂乎地修本尊、觀想本尊,但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如果生起次第離開了證悟空性,則修了也沒有意思。即便生起次第修得非常好,最終的結果,也只是一些世間的成就而已。

什麽叫世間的成就呢?比如說,我們現在是一個平常的欲界凡夫衆生,很多超凡的能力隱藏在我們的阿賴耶識裡面,不會發揮什麽作用。假使生起次第修成以後,就可以獲得他心通或其它神通、神變,以及色界、無色界等天人的功德,在一些事業法方面會起一些作用,但是卻不能獲得解脫。
圓滿次第的氣脈明點修法也是一樣,當氣脈明點的修法修到比較高的程度——自由自在、任運自如的時候,如果沒有證悟空性,那就和外道的氣脈明點修法差不多,一樣不能獲得解脫,所以,一旦離開了證悟空性的境界,所有的修法都失去了最終的意義。

如果能斷除我執,自然能斷除煩惱;倘若沒有斷除我執,那煩惱隨時都有可能産生。比如說,如果我們得了病卻沒有從根本上治癒,即使一、兩天暫時可以控制,以後也隨時有可能再發作。同樣,如果我們沒有從根本上推翻、斷除我執,則即使通過修生起次第、圓滿次第或小乘的四禪八定等修法把煩惱控制住了,但還是沒有解決根本上的問題,以後煩惱仍然有可能再次産生。
說來說去,最關鍵的,就是證悟空性,如果證悟空性,就一定能推翻我執。因爲證悟空性的境界與我執二者,是對立的、矛盾的。一個是無明,一個是智慧,兩個矛盾的東西不可能同時在我們的心相續當中存在。如果存在很強有力的無明,就不會有智慧;如果智慧已經強大無比了,就不會有無明。證悟空性以後,就能斷除煩惱。如果沒有斷除煩惱,就說明沒有證悟。

凡是不能證悟的修法,從解脫的角度來說,就沒有太大的意義。比如說,即使把寂靜修法修到可以七天七夜不吃不睡,也不生起任何一個雜念,平時也有很多神通、神變的程度,也不能解脫。

比如,欲界和色界天人也有很多了不起的神通,甚至包括餓鬼道的很多衆生,也有先天性的神通、神變,但他們還是凡夫,還是有煩惱,還是流轉於輪回當中不能解脫,所以,神通等等都不起什麽作用。如果所有的修法沒有變成我執的對治力,我們的修行就失去了實際的價值。這是第一個標准。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