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從「如來藏」來看,「我」是怎樣的?
[列印本頁]
作者:
開心樹
時間:
2014-10-26 17:50
標題:
從「如來藏」來看,「我」是怎樣的?
所謂的「我」,佛教在名言中是承認存在的,故爲了「我」的解脫要積累資糧,爲了自度度他要發大願、發菩提心。而你說的「我」不存在、是虛幻的,是以最究竟的空性法理來抉擇時,我也好、他也好,乃至世出世間一切萬法,都是不存在的。
這種不存在,不光是口頭上說說、文字上寫寫,而是一旦學了空性法門,你就能深深地體會到——人們所耽著的「我」, 其實只不過是一種分別念,假如真正從身體或心識上尋找,點點滴滴也找不到。這就是佛陀所抉擇的空性。
勝義中盡管「我」不存在,但名言中還要爲了「我」積資淨障,或者過生活、賺錢、做事,這二者並不矛盾。現在很多人常把勝義的「無我」與名言的「有我」混爲一談,這樣的話,就搞不清楚前面的路到底該怎麽走了。
至於你剛才所提到的「如來藏」,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講明白的,必須要經過系統的學習。概而言之,如來藏有兩種意思:一是我們的佛性,名言中每個衆生皆具佛性、將來都能成佛的阿賴耶,就叫如來藏;還有一個,從究竟的角度來講,如來藏是一切萬法的本來面目,這個本來面目不是單單的一個空,也不是不空,這種境界不可思議、無法言表,釋迦牟尼佛在第三轉法輪中將其描述爲如來藏。關於如來藏的道理,《如來藏經》等中均有詳細說明。
總的來講,我們對勝義和名言一定要分清楚。勝義中萬法皆空,但勝義中空,並不代表名言中也不存在。所以,我們在名言中,該做的事情就要做,但做的過程中不能造惡業,否則的話,名言雖然是虛幻的,但你造了虛幻的惡業,仍要感受虛幻的無量痛苦,對此大家務必要注意!
作者:
Djogchen
時間:
2014-10-28 00:56
在楞嚴經中,佛陀講授如來藏與佛性是分開兩部份的,前者是如實地了義,而後者則只用了譬如法,所以結論就是兩者不可同為一徹。
作者:
開心樹
時間:
2014-10-28 16:27
諸法攝一要,二證取上首,
恆當依歡喜,能散即圓滿。
作者:
Djogchen
時間:
2014-10-28 19:01
佛性不可取也!
作者:
WILLIAMLYLE
時間:
2014-10-29 00:16
本帖最後由 WILLIAMLYLE 於 2014-10-29 00:47 編輯
至於你剛才所提到的「如來藏」,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講明白的,必須要經過系統的學習。概而言之,如來藏有兩種意思:一是我們的佛性,名言中每個衆生皆具佛性、將來都能成佛的阿賴耶,就叫如來藏
《大乘密嚴經》卷3:
「佛說如來藏,以爲阿賴耶;
惡慧不能知:藏即賴耶識。
如來清淨藏,世間阿賴耶;
如金與指環,展轉無差別。」
Thanks so much for sharing,
Best Regards !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