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張家港市永聯村:210人掌管大農業(圖)
[列印本頁]
作者:
新鮮人
時間:
2014-10-21 21:42
標題:
張家港市永聯村:210人掌管大農業(圖)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4-10-21 21:47 編輯
2013-03-25 | 作者: | 來源: 新華網 |
3月21日,兩輛拖拉機行駛在永聯村現代糧食生產基地。由於採用了自動化、信息化、機械化技術,3000畝的糧食生產基地只有33名員工,人均管理土地91畝,水稻平均每畝單產575多公斤,小麥平均每畝單產425公斤。
改革開放以來,曾經只是長江邊一個落後貧窮村落的張家港市永聯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集體現有總資產350多億元,年人均純收入25238元,在全國64萬個行政村中名列前茅,窮村、亂村變成富村、文明村、現代化幸福村。永聯村的就地城鎮化建設,為農業生產騰出了大片土地。為解決城鎮化后農業勞動力減少的問題,永聯開始利用自動信息技術發展現代農業。先後建立4000畝苗木基地、3000畝現代糧食基地、400畝花卉基地、100畝特種水產養殖場以及500畝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構成集高效農業、設施農業、觀光農業為一體的現代農業體系。由於大範圍採用自動化、信息化技術和機械化生產,永聯整個農業板塊只需210名工作人員,2012年畝均產值超過5000元。 新華社記者楊磊
3月22日,一名工作人員在農耕園牛棚里打掃。位於永聯村的江南農耕園文化園以休閑農莊、農耕文化展示與體驗為主,為村民及遊客提供農業休閑旅遊服務。
3月22日,操作員王衛英(前)在糧食生產基地的主控室為外地參觀團演示操作。3000畝農田的信息數據採集與處理、運行監視、控制與調節基本上由她一人完成。
作者:
華盛頓人
時間:
2014-10-22 07:32
4000畝苗木基地,3000畝現代糧食基地,400畝花卉基地、100畝特種水產養殖場以及500畝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 加起來共為8000畝農田。由210人管理。這麼高效,靠的是科學。全國有一半農村如此,可以解放多少勞動力?值得推廣,學習。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