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超美只是假警報,美國依然是世界最大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4-10-11 08: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把這稱作中國超越美國大戲中的另一個假警報吧。儘管IMF做出最新評估,但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仍然是老大。據美國10月8日報道,摩根大通公司駐紐約負責全球經濟協調工作的戴維·漢斯萊說:「按照更普通、更被廣泛接受、而且在我們看來更有用的衡量標準,美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經濟體。」至於購買力平價,「那不算數的」。報道稱,購買力平價用來區分錢在每個國家能買多少東西,卻無法體現這兩個國家當前的相對位置。看看這個:世界銀行的數字顯示,2013年,美國GDP為16。8萬億美元,遠遠超過中國的9。24萬億美元:GDP是衡量經濟規模的更常用標準。

  考慮到人口以後,就算按購買力平價數據衡量,中國也遠遠落後,而美國也不再是世界之王。彭博新聞社基於IMF的數據計算得出,中國人均GDP排名86,比10年前上升29名;美國下滑一位,排第10。美國10月9日援引美國彭博新聞社的報道稱,美國依然是世界最大經濟體,IMF關於美國GDP被中國超越的說法不過是另一個錯誤警報罷了。

  報道援引摩根大通全球經濟協調部門負責人戴維·漢斯萊的話說,基於購買力平價得出的GDP數字並不能很好地反映真實情況。他說,如果只看經購買力平價調整的GDP數字,往往會誇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分量,因為這種比較基本忽略了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情況,因而也就無法準確反映不同國家對世界資源的不同掌控能力以及它們對全球事務的不同影響力。漢斯萊還說,走出經濟衰退的美國已經解決了諸多國內問題,可以輕裝上陣,而中國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據英國10月8日報道,IMF使用購買力平價法來衡量世界經濟,不過,購買力平價數字是有爭議的。它需要對大量商品和服務進行比較,因而是一項浩繁的、只能偶爾為之的統計工作,其他時候只能靠估算。用於收集數據的方法過去也曾導致爭議。美國10月8日刊文稱,儘管IMF做出的最新評估認為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但中國的經濟存在諸多挑戰,特別是在環境可持續性、窮人的社會保障需求以及日益老齡化的人口等方面。關鍵的一步在於過渡到更多地由國內消費而非出口推動的經濟增長,中共領導人把這確定為一個關鍵但艱難的目標。

  俄羅斯報紙網 10月8日報道稱,儘管中國的GDP和人均收入都在增長,但中國經濟仍在減速。中國經濟增長率已經連續4年下降。2010年這個指標為10。4%。 2013年已經下降到7。7%。另外,居民過度信貸的老問題仍然存在。經濟學家馬斯洛夫說:「中國居民收入增長在某些方面是虛假的。中國家庭使用了大量實際上不屬於自己的資金。目前的信貸泡沫無疑將對整個中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這迫使中國政府在制定政策時考慮經濟過熱的風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6: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