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左右之爭其實是兩個「西方」之爭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9-26 08: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最近,張維為、蘇長和等學者發文否認普世價值,主張中國模式優於西方,招來猛烈攻擊,又引發了所謂的左右之爭。

  在國內迷信西方的總體氛圍下,要解放出來,須破除西方神話,甚至必要的矯枉過正。張維為等指出菩薩是泥做的,故此惹急了一些人。遺憾的是,對其批判不聚焦於「枉」,而是 「過」,因此而否定「正」。這個「正」就是世界的變化。西方的問題其實也是世界問題的折射,反映出西方未適應世界變遷的尷尬。可惜我們錯把「枉」視作「西方」本身,以西方為參照系,拿西方說事兒。東西南北四大問題就簡化為東西問題,甚至認為中國代表東,美國代表西,於是四大問題簡化為中美問題,老二-老大關係問題。

  一些人心目中的西方乃往日之西方,他們大多從西方經典出發,對世界變遷、西方的沒落,基本抱鴕鳥態度,視而不見。因此,當張維為等批判今日之西方、相比中國而處於下坡路的西方時,他們在捍衛過去的西方、原教旨的西方。因此,左右之爭,並非中西之爭,其實是此西方與彼西方之爭,乃兩個西方之爭。當然,張維為等以新生的中國模式譏諷沒落期的西方,恰如以年輕人體質比照年邁者,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反過來,那些指望復辟美好西方的「張勳」們,更是匪夷所思。

  世界正在告別500年來的西方中心論,中國正在告別170年來的百年國恥,但一時又未將全球化時代與五千年文明對接起來,因此處於過渡時期。張所代表的對西方普世價值神話的解構,起到過渡時期的反思與革命性作用,而其建設性任務有待完成。對西方的批判不能自動轉化為我之正當性,更不能造成我優西劣的印象,這既不符合事實,也可能固步自封。

  左右之爭,歸根結底,還是中國未成為自己,而以西方為參照系,忽視了中國不僅是東方,也是南方國家,具有人類擔當。中國成為自己,經歷了170多年的曲折而艱辛的探索。這種探索概括起來,實現了從追趕到超越的飛躍。正如「趕英超美」所表示的,追趕的目標是歐洲,超越的標誌則是美國。

  這種超越,體現在三大方面:其一是超越「古今中外」思維定勢。鴉片戰爭以來,中-西、體-用的思維定勢,嚴重束縛了國民心態;甲午戰爭后,中華民族更一度走向全盤西化的邪路。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只有落實到「三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才真正得以體現。「中國夢」的提出,就是中國作為國民、民族和國家自信、自覺的最終體現。今天的中國仍然糾纏於中國特色-普世價值的二元對立。為此要超越這「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維定勢,告別東西方,關注大南北,恢復中國本為世界領導型國家的道統。

  其二是超越「百年國恥」。170年來的現代化夢,造成中國「趕英超美」的狹隘與躁動。中國超越的結果表達,便是「中國夢」。「中國夢」的提出,超越了西方夢、美國夢、現代化夢,開始做真正屬於中國、也只有中國配做的光榮與夢想。

  其三是超越了「復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儘管冠以復興,其實超越了五千年中華文明,正在實現三大文明轉型:從農耕向工業(信息)文明轉型,從內陸向海洋文明轉型,從區域向全球型文明轉型。之所以說轉型,是因為「天人合一」、「量入為出」等理念在今天「空手套白狼」的虛擬時代需要確立新的價值規範;是因為「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的思維局限於淡水—海水夾雜的血腥味深深烙在西方列強入侵中國的記憶里;是因為「四海一家」的時代已經讓位於「四洋一家」的時代;是因為「天下」觀需要升級為全球觀。當然,文明轉型並非否定傳統文明特質,而是塑造傳統中國、現代中國、全球中國之三位一體中國新身份。

  實現這三大超越,中國正在成為自己。關於兩個西方的左右之爭,也就自然消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2: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