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合組織(OECD)每3年舉行一次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或PISA)考試結果新鮮出爐。中國上海的學生在數學,科學和閱讀三項測試中均列全球第一。而美國排在36名,不進反退。不出所料,這個結果在某些圈子裡引起震動。也使這個已經很讓人不安的局面更加混亂。
版主談到中學分科問題,其實中國的中學分科是在歐美兩種體系之間的折中。西歐國家在分的方面做得最徹底,不僅在中學(初中畢業后)分科,而且在中學後分類上學。比如,英國有A-Level和O-Level;德國分類更細緻分為主幹學校(Hauptschule)、實科中學(Realschule)以及文法高中(Gymnasium),即學習差的上主幹學校(相當於職業技工學校-藍領),中不溜的上實科學校(文員白領),學習最好要考大學的上文法高中。中國的中學分文理科屬於學習內容分類,但還不影響未來的前途或職業分類。美國的通才教育不分科對於培養頂級人才肯定是最好的,因為不論將來職業為何,通才教育都會make him or her a better person. 不至於此,美國高中的AP課程教育還可以讓有天賦的學生在高中階段就充分挖掘學習潛力,其AP成績帶到大學{大多數大學)還可以計入學分,起到學習更多大學課程(如雙學位或增加minor)或者提前畢業的作用。但是,拖著處於學習光譜低端的學生群體統一進行通才教育的缺點是浪費教育資源和時間,這就是西歐國家中學教育分類分校的原因。No one left behind是政治口號,不是教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