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蘇州借世界遺產大會張揚城市個性
[列印本頁]
作者:
新鮮人
時間:
2013-12-21 08:48
標題:
蘇州借世界遺產大會張揚城市個性
2004年07月06日 21:53:0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蘇州7月6日電(記者姚玉潔 李燦)「從高樓大廈林立的上海,來到小橋流水、充滿古典魅力的蘇州,我感覺很愜意。」俄羅斯教科文組織委員會秘書長格里戈里·奧爾德若尼基傑說。對於多年來執著追求特色文化和城市個性的蘇州而言,這無疑是個令人欣慰的評價。跳出古城、發展新城的規劃,保留了「東方威尼斯」小橋流水、河街相鄰的古典風貌。道前街原是蘇州道台府所在,如今緊挨著這條古城主幹道,仍有河水映著翠竹靜靜流過。粉牆黛瓦的古民居鄰河而築,圍牆內伸出芭蕉或枇杷的綠影,講述著居民愜意的生活。
蘇州古城區現在保留著100多萬平方米這樣的古民居,整個城市的建築高度控制在24米以內,使這個城市擁有令人羨慕的開闊視野。
為迎接世界遺產大會,蘇州更是自覺運用各種古典元素改造城市設施:傳統宮燈樣式的路燈,涼亭式的公用電話,萬字紋的道路隔離欄,園林式公交候車亭……蘇州市文化局局長高福民說:「對古典的鐘愛來自於蘇州人的文化自信,優秀的民族文化在我們的創新中也能成為時尚。世界遺產大會讓蘇州人更清楚地意識到,打造文化品牌才能打造城市品牌。」
世界遺產大會期間上演的《長生殿》和《牡丹亭》讓許多參會代表第一次領略到崑曲之美。這個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頭與非物質遺產名錄的古老戲曲,憑藉優雅的唱詞、委婉的唱腔和優美的身段,征服了許多年輕觀眾的心。
劇院里出現了戲劇界多年未見的盛況,不少孩子引頸聆聽,痴醉的戲迷則跟著演員輕輕吟唱。崑曲在多年的衰微之後,在發源地蘇州重新融入了百姓的生活。而蘇州對崑曲的執著宣揚和追求,也使這個中國傳統曲種帶上了深深的蘇州烙印。
「蘇州的一切都讓我著迷!」來自美國的布萊恩·道布斯說,「她有美麗的園林,華美的絲綢,可口的小吃,還有巧奪天工的刺繡。我希望能生活在這樣一個精緻的、懂得生活的城市!」
蘇州園林或許是最能體現蘇州人精緻生活的一個縮影。現存的60多處園林,原本是各朝代有文化的富人為自己修築的花園宅院。聰明的蘇州人在有限的空間內,製造了無窮的景緻:廳堂迴廊,假山流水,曲徑通幽,花木扶疏,雖身居鬧市,卻能享受山林野趣。
蘇州園林集自然美、建築美、繪畫美於一身,其突出代表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於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經過精心修繕,滄浪亭、耦園等也跨進了世界遺產行列。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主任巴達蘭在本屆世界遺產大會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我想在我威尼斯的家中複製一個小型的蘇州園林,因為我希望在我眼裡總能看到蘇州園林。蘇州是我最喜歡的中國城市之一。」(完)
(責任編輯:劉強)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