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六道輪迴,究竟是什麼?
[列印本頁]
作者:
xu3331
時間:
2013-11-26 04:23
標題:
六道輪迴,究竟是什麼?
閑來愛讀佛經,總有疑竇。
譬如輪迴,系佛學重要立論,意指善惡有報應,不可作惡。但佛學也有「無我」,要人「非我」、「破我執」,則有點矛盾。
既然「我」是不存在的,那麼誰,什麼,在輪迴?
佛教勸人理智看待人生宇宙,教人發善心行善事。但是,有些理論實在欠妥。
又如,漢傳佛教硬將「孝」也拉入教義,但真正的佛家,應該看破人情,不講私情而講「慈悲」,這比基督教的「博愛」意義更深一層。
因為個人、一家、一族、一國的愛,必然包含私心。
愛自己親人、友人等,就將非親人友人排除,厚此必然薄彼。只有慈悲才做得到無差別。
作者:
發菩提心
時間:
2013-11-26 21:23
本帖最後由 發菩提心 於 2013-11-27 01:18 編輯
1. 對一件事還沒有入門,還沒有了解,就說三道四,甚至否定,邏輯上就有問題。「有點矛盾」「有些理論實在欠妥」
2.輪迴的是你執著的「我」,如果你不執著這個「我」了,就是見性了,就不輪迴了。輪迴始終是苦,所以佛教終極目標是不再輪迴。
3.佛教強調「孝」,是因果論,孝道是善因,種下善因,得到的是善果。在輪迴中生到善道。
4.孝道和慈悲有何矛盾。佛教還講究因緣。按你的邏輯,佛陀只度化部分人,其他沒有讀,那就是不平等了。
作者:
renee209
時間:
2013-12-1 03:59
本帖最後由 renee209 於 2013-12-1 04:08 編輯
閑來愛讀佛經,總有疑竇。
隨喜師兄,善根深厚。小疑小悟,大疑大悟。相信師兄總有一天會大悟法界實相的。
譬如輪迴,系佛學重要立論,意指善惡有報應,不可作惡。但佛學也有「無我」,要人「非我」、「破我執」,則有點矛盾。
既然「我」是不存在的,那麼誰,什麼,在輪迴?
輪迴:小的可以說,一個人,不改習氣,遇事不吸取教訓,遇到同樣的事,重複地做同樣的動作,犯同樣的錯誤(也可以重複一定的成功)。
大的方面,也一樣,可以說,這輩子不修行,下輩子來,和這輩子差不多(粗說)。
其實,每個人,哪怕不修行,因緣際會,生存環境,對這個人的習氣,心態,還是有作用的。他就會隨著這些因緣,業力,去輪迴。
心善,善的習氣,會讓他往生天上,或人間。
惡的,----》地獄。
所以,輪迴是指的「心識」。
修行,其實修的就是心。「了知本心」,「如實知自心」后,善用其心(也就是要知道用心的技巧),不思善,不思惡,如如不動,就能橫出三界,不再輪迴。
佛教勸人理智看待人生宇宙,教人發善心行善事。但是,有些理論實在欠妥。
又如,漢傳佛教硬將「孝」也拉入教義,但真正的佛家,應該看破人情,不講私情而講「慈悲」,這比基督教的「博愛」意義更深一層。
因為個人、一家、一族、一國的愛,必然包含私心。
愛自己親人、友人等,就將非親人友人排除,厚此必然薄彼。只有慈悲才做得到無差別。
作者:
renee209
時間:
2013-12-1 04:06
萬法皆空,指的是性空,不是真空,什麼都沒有。
因為我們凡夫,心有執著,還有業力,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就是有。
佛陀說空,是為了讓我們不執著,不攀緣,看破放下,如如不動。只有這樣,心識才能不輪迴,從而悟到法界實相,才能常樂我凈。
所以,最初下手處,就是去惡修善(孝在其中),去除」貪嗔痴疑慢「五毒」,同時「不執著,不攀緣,看破放下,如如不動」。
作者:
renee209
時間:
2013-12-1 04:08
「不執著,不攀緣,看破放下,如如不動」= 無我,無我執,無法執。
願樓主師兄早日大悟。
作者:
xu3331
時間:
2013-12-30 12:24
多謝師兄,或師姐(renee?),末學基本自學近乎閉門造車。此一題思索很久不得解。
承蒙點撥。
作者:
開心樹
時間:
2013-12-31 20:02
愛心即佛心,佛心即愛心。對於這個世界來說,生命是至高無上的,慈悲為懷、關愛生命,是佛教也是人性的一大命題和宗旨。所以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