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夥伴們看過來!炒菜時放錯調味品的補救大法,超實用(圖)
[列印本頁]
作者:
菊花包子
時間:
2013-10-19 08:48
標題:
夥伴們看過來!炒菜時放錯調味品的補救大法,超實用(圖)
炒菜的時候,如果有人在跟你講話,或者你一直在專註於考慮某件事情,一不小心,就可能放錯了調味品,或者放多了某種調味品,導致菜吃起來不是太咸,就是太辣,或者太苦都有可能。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難道全部倒掉,重新去超市場買一份嗎?
吃飯,是件可以讓心靈溝通的事情。飯菜的可口與否,直接會影響到吃飯人的心情,談話的情緒,甚至是影響到健康哦!如果你烹飪技術不是很嫻熟,做飯的時候容易慌手慌腳的話,就很容易放錯調料哦!想著精心準備的美食,即將被這一時糊塗之舉搞砸,心裡肯定不是滋味,如果恰巧是為心愛的他準備的,那就更讓人心酸啦!
其實,即便是放錯了調味品,也是可以彌補的,廚房肯定不止準備一樣調味品,而且各種調味品都是有不同的功效的,因此,利用這些調味品的互補作用,便可以彌補你放錯調味品的缺陷,讓菜吃起來同樣美味可口。『
1、太咸:
做湯時不小心多放了鹽,又不宜加水,可以將一個洗凈的生土豆或一塊水豆腐放入湯內,即可使湯的鹹味變淡,將一把米或是麵粉用布包起來放入湯內,也能收到同樣的效果。
2、太辣:
炒菜時加的辣椒太多,辣味太重,可以放入一隻雞蛋同炒。用傳統的鐵鍋炒出來的辣椒咖喱汁可以防治貧血症,但是胃病患者要小心。
3、太苦:
苦瓜煮的太苦時,可以滴入少許白醋,以除去苦味。適當的苦味有助於調節人體陰陽平衡,具有提神醒腦作用。
4、太酸:
醋放多了,菜肴變得太酸,可以將一直松花蛋搗爛放入,這樣即可有效地減少酸味。
5、太膩:
湯過於油膩,將少量紫菜在火上烤一下,然後撒入湯中,油膩即可減輕。
以上已經詳細為大家介紹了有關放錯調味品的彌補方法,主婦一定要學會哦,我們不能保證在做菜的時候是全神貫注的,當然,最好是專註一些,不要放錯調料,一旦放錯,千萬不要一時糊塗就倒掉了,或是弄得整個菜都無法食用。
炒菜什麼時候放調料最合適
做菜什麼時候放調料好,該放什麼調料?如何既保持烹調后菜的色香味,又保持菜中營養素最大限度地不被破壞,這的確是一門學問。
醬油--出鍋之前
醬油在鍋里高溫久煮會破壞其營養成分並失去鮮味。因此應在即將出鍋之前才放醬油。
鹽--先後有講究
用豆油、菜籽油做菜,為減少蔬菜中維生素的損失,一般應炒過菜后再放鹽;用花生油做菜,由於花生油極易被黃麴黴菌污染,故應先放鹽炸鍋,這樣可以大大減少黃麴黴菌毒素;用葷油做菜,可先放一半鹽,以去除葷油中有機氯農藥的殘留量,而後再加入另一半鹽;在做肉類菜肴時,為使肉類炒得嫩,在炒至八成熟時放鹽最好。
醋--早加為好
燒菜時如果在蔬菜下鍋后就加一點醋,能減少蔬菜中維生素C的損失,促進鈣、磷、鐵等礦物成分的溶解,提高菜肴營養價值和人體的吸收利用率。
酒--鍋內溫度最高時
燒制魚、羊等葷菜時,放一些料酒可以借料酒的蒸發除去腥氣。因此加料酒的最佳時間應當是烹調過程中鍋內溫度最高的時候。此外,炒肉絲要在肉絲煸炒后加酒;燒魚應在煎好后加酒;炒蝦仁最好在炒熟后加酒;湯類一般在開鍋后改用小火燉、煨時放酒。
味精--起鍋前加
當受熱到120℃以上時,味精會變成焦化谷氨酸鈉,不僅沒有鮮味,還有毒性。因此,味精最好在炒好起鍋前加入。
糖--先放糖再放鹽
在製作糖醋鯉魚等菜肴時,應先放糖后加鹽,否則食鹽的「脫水」作用會促進蛋白質凝固而難於將糖味吃透,從而造成外甜里淡,影響其味美。
溫馨小貼士:
1.拌冷盤不宜放味精。
味精在溫度為80℃-100℃時才能充分發揮提鮮的作用。而冷盤的溫度偏低,味精難以發揮作用,甚至還會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無味且掃興。如果做冷盤時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熱水把味精溶解后再拌入冷盤之中。
2.調餡料不宜加味精。
許多人在調餃子餡、春卷餡時,都會放點味精,這樣很不安全。味精拌入餡料后,會一起經過蒸、煮、炸等高溫過程。但是,溫度只要超過100℃,味精就會發生變性。不但會失去鮮味,還會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鈉,危害人體健康。除了不能拌餡,在製作熱菜時,也是要在菜肴即將離火時才能加入味精。
3.炒肉菜不用加味精。
肉類中本來就含有谷氨酸,與菜肴中的鹽相遇加熱后,自然就會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除了肉類,其他帶鮮味的食物也沒必要加入味精,如雞蛋、蘑菇、茭白、海鮮等。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