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富了的中國人為何海外形象不佳?(圖)
[列印本頁]
作者:
堅果兒
時間:
2013-8-31 16:17
標題:
富了的中國人為何海外形象不佳?(圖)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講究關係,缺乏規則意識。靠走後門找到好工作的人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反而覺得自己的「爹」挺有本事。關係壓倒規則,恰恰是對社會秩序、社會文明的衝擊,也是富了的中國人讓外國人感到「厭煩」的原因。
圖說:資料圖
瑞航中國乘客鬥毆致飛機返航,中國人在美國超市裡邊走邊吃不付錢,中國人在埃及神廟裡刻字,中國人紐約公園跳廣場舞被控擾民,中國人在盧浮宮泡腳……當這些「中國人」被媒體曝光后,著實讓人感到丟臉。中華民族向來是文明之邦,為何講究「禮義廉恥」的中國人一到海外就變得「惹人嫌」了呢?
所有的道德問題,首先是對自己的追問和反思,而不是對他人的審判。同胞在國外的那些不文明行為其實隨時隨地也都在國內上演著,上述現象在你我看來並不陌生,只不過是「不講規矩的中國人」到了「講規矩的國家」顯得另類罷了。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講究「關係」哲學,缺乏規則意識。插隊的人不會覺得自己無禮,反而覺得自己佔便宜了;靠走後門找到好工作的人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反而覺得自己的「爹」挺有本事;即使犯了事兒,首先想到的往往也是用「錢」來擺平。關係壓倒規則,重經濟輕道德,恰恰是對社會秩序、社會文明的衝擊,也是富了的中國人讓外國人感到「厭煩」的原因。
不能否認,改革開放三十多來,經濟的迅猛發展給中國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很大豐富。正因「錢包鼓了」,老百姓才有機會出國看世界。但與此不相稱的是,文明素養並未與世界接軌。「笑貧不笑娼」、「有錢能使鬼推磨」……中國人富了,精神卻萎縮了。中國多了趾高氣揚、財大氣粗的「暴發戶」,卻少了擔當社會道義、實踐人類道德的「貴族」。自尊、自律、自明、輕名利等貴族精神的缺失,造成了我們生活習俗、語言及審美情趣的粗鄙化,也讓富了的中國人不知道該怎麼辦。
加拿大著名教授諾曼·鮑爾稱,文明、禮貌形象是目前中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中國人在我眼中是優秀、聰慧、精明的,但很遺憾的是,現在很多中國人的不良陋習卻讓人吃驚。要知道,一些人認為微不足道的、習以為常的不良行為,在國際交往中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和惡劣的後果及影響。現代文明離不開對規則的追尋,培養國人的「文明」意識也不妨從「講規矩」開始,這也是中國進入現代社會的關鍵。
「敬人者,人恆敬之。」在對中國人海外形象的爭議中,沒有人能置身事外。重塑道德文明,要從尊重個體、遵守規則開始。因而,國人在準備出國旅遊時,不妨通過各種途徑多了解些外國的風俗習慣、法律法規、宗教信仰,做一個「合格的旅遊者」。「入鄉隨俗」,應該是中國人能在海外長期生存的基本條件。(轉)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