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統籌施策是「李克強經濟學」的方法論 [列印本頁]

作者: 舟行天下    時間: 2013-7-24 21:00
標題: 統籌施策是「李克強經濟學」的方法論
新華網 近日,李克強總理先後主持召開了部分省區經濟形勢座談會和經濟形勢專家企業負責人座談會。在這兩次會上,李克強總理「定調」區間管理的宏觀調控新思路。其中提到「在宏觀政策框架內,各種措施要統籌使用。當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時,主推調結構、促改革;當經濟運行逼近上下限時,要以穩增長、控風險為主,同時兼顧調結構、促改革」。

過去,不管是學術界還是政策執行層面,穩增長、控風險和調結構、促改革,看起來似乎是對立的。因為穩增長、控風險就意味著「保投資」,放鬆財政貨幣政策,一定程度上會進一步惡化經濟結構;而調結構、促改革勢必要壓制政府投資,實施中性的財政貨幣政策,大幅釋放改革紅利,給民間資本和市場主體以更多的活力。

現在,設定區間管理的新思路,不再「一刀切」地穩增長或者調結構,而是統籌施策,審時度勢。

如果說不刺激、去槓桿和調結構,是「李克強經濟學」的基本思想,那麼統籌施策就是「李克強經濟學」的方法論,直接關乎基本思想的執行效果。這直接關係將來宏觀調控怎麼去調、什麼時候去調、該調什麼,以及短期與長遠政策之間如何合理變軌、自然銜接。

統籌施策,也就是說,調結構、促改革,必須是以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為前提。唯有經濟增長不觸及下限,調結構、促改革才可能有穩定的環境,推進也更容易一些。而當宏觀經濟面臨「硬著陸」風險,甚至滑出增長的區間下限,那麼就必須止住下滑態勢,以穩增長和控風險為主。而且,在這種情況下,依然強調要「同時兼顧調結構、促改革」。

以此觀之,區間管理最終目的,主要還是為了調結構、促改革。而穩增長、控風險,則主要是為調結構、促改革奠定良好的大環境。這兩個層面,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而「穩增長、控風險,調結構、促改革」在不同條件下的變位,也意味著將來即便需要刺激,也會相當溫和、靈活、有針對性。而非,當經濟快下滑到下限區間的時候,不得不依賴財政貨幣政策的刺激,繼續走政府投資和天量信貸主導的經濟增長老路子。各界或許也不必再對出台大規模刺激政策,抱有幻想。即使有局部的政策刺激跡象,也主要是著眼於民生需求,為了穩住增長下限。

說到底,統籌施策,本質上是在以系統的思維考慮問題,而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面對仍處於合理區間的中國經濟來說,進一步加大調結構、促改革的力度,確實是怎麼強調也不為過。以統籌施策為「方法論」,或許中國經濟的運行會更為妥當——既能完成調結構的戰略大計,也能讓經濟實現更健康的增長。(評論員 倪金節)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