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我所理解的楊絳先生百歲感言
[列印本頁]
作者:
兩色風景濃
時間:
2013-7-18 15:44
標題:
我所理解的楊絳先生百歲感言
作者:包月陽
這幾天,網上浪潮一樣地轉發和評論楊絳先生的 《一百歲感言》,其中流傳最廣的一句話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我覺得,這可能是一種誤讀,一種自我中心主義取向的誤讀。
楊絳先生這篇感言,全文連標題在內620餘字,介紹了她百年人生的主要感悟,言簡意賅。
依我的理解,她的感悟之一是「人生是苦」。「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 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左右不是,動輒得咎,人生常態。可見,先生其實和其他凡人一樣也活得很累,因此說「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
感悟之二是「萬事皆空」。她說自己「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對自己的一生,老人家似乎是否定性的評價。我們可以理解為自謙,也可以理解為參透。她寫道:「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我以為,這種描述是真誠的。
感悟之三是「因果不虛」。她說:「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感悟之四是快樂在於內心的平靜,與物質的、外在的東西無關。與上文「人生皆苦」的感悟相關,楊絳先生認為人生都是不圓滿的。「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因此,「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她進一步闡述道:「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那麼,如何定義精神的享受、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如果不是權勢地位之類可以隨時轉換為物質的東西,是純粹的名望嗎?楊絳先生似乎也不這麼認為。她在感言的最後一段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我以為,這段文字強調的是人生在世,不要追求轟轟烈烈成就感,不要追求前呼後擁的滿足感,不要追求好評如潮的榮譽感。所謂「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不是強調自己與他人不發生任何聯繫,更不是倡導人們崇尚自我中心主義,而是強調內心的自守、平靜——絕不為追慕虛名而有所掛礙。
楊絳先生真是活明白了。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