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中國搶救胡志明 斷氣后做3小時人工呼吸 [列印本頁]

作者: 徽道孤魂    時間: 2012-11-7 10:18
標題: 中國搶救胡志明 斷氣后做3小時人工呼吸
  對於那些不在中國國內安享晚年的「老朋友」,一旦他們生命垂危,中方也會盡最大努力去挽救他們的生命。

  曾寫出《西行漫記》的美國新聞記者斯諾,在1971年11月下旬被確診為胰腺癌。後來斯諾的妻子寫信求助,儘管身在瑞士,但斯諾夫婦對中國的醫療卻更加信任,他的妻子甚至一度以為,中國人來救治,可以出現「奇迹」。

  中國醫療隊將斯諾家改造成了一座「臨時醫院」。1972年2月15日,斯諾去世。世界各地的唁電紛至沓來,其中不乏政要人物,最重要的當然是來自中國的悼念——毛澤東、周恩來,還有宋慶齡。

  事實上,從中國醫療隊的另一次重要的出國醫療搶救經歷當中,不難看出中方在搶救「老朋友」這件事上的精力投入程度。

  《文史博覽》2003年第4期發表的《中國醫療組搶救胡志明的前前後後》一文披露,首先,在搶救高級別「老朋友」的工作中,會對「老朋友」的身份進行嚴格保密。

  該文介紹說,越南共產黨領導人胡志明晚年身體不好,應越南勞動黨中央政治局要求,中國經常派醫生去河內給他治病。為了保密,在聯繫中稱胡志明主席為「丁老」。

  其二,根據「老朋友」的病情,派出的醫療組可能不止一組,而且是中醫與西醫醫生兼顧。醫療組從接到國外的要求,選擇合適的人選組成醫療團隊,到最後抵達國外指定位置,24個小時就可完成。1969年,胡志明的病情加重,中國立即派出第一個醫療組。8月23日晚,胡志明病危,出現休克。24日8時許,越共通報胡志明病情,要求中國增派醫生。25日8時,中國派專機送來了第二個醫療組。一天後,中方大使告知越方,第三個醫療組的專機也已經起航。

  第三,「老朋友」都會有因人而異的癖好,醫療組在搶救過程中,既要保證醫療效果,也須考慮「老朋友」感受。胡志明就害怕輸液。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越共政治局在病榻一側召開會議,通過可輸液的決定。

  第四,在「老朋友」停止呼吸之後,也要長時間堅持進行搶救。胡志明停止呼吸后,中國醫生仍未放棄最後一線希望,繼續作人工呼吸,一直堅持了大約三個小時,一個個累得汗流浹背,精疲力盡,直到越共領導人下令停止搶救。

  第五,還是保密。這次說的保密要點是「老朋友」的去世時間。上述文章披露,胡志明1969年9月2日逝世,恰逢越南國慶日。越共領導人不願在這一天宣布消息,否則今後的節日慶祝和共和國締造者忌日的紀念活動將不好安排,所以告知中方,「越南勞動黨中央為了免使越南人民過分受刺激,同時今天又是越南的國慶日,決定將胡主席的逝世時間公布為9月3日。」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