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日教授:日本對中國釣魚島資料攻擊無說服力 [列印本頁]

作者: laodai    時間: 2012-10-28 20:36
標題: 日教授:日本對中國釣魚島資料攻擊無說服力
來源:光明網      2012-10-26   

  【日本《世界》月刊11月號(提前出版)文章】題:從中國的角度看「尖閣問題」(作者 日本東洋學園大學教授朱建榮)

  很多日本人都認為,「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本網注)毫無疑問是日本領土,但在日益強大的中國的壓力下,變成了一個問題」。大部分中國人也同樣認為,「無論是從歷史還是國際法的角度來看,釣魚島都是中國領土,是被日本非法『竊取』的」。

  由於篇幅的關係,在此不可能詳細論述尖閣諸島問題的來龍去脈,主要想談一談中國方面是如何反駁日本觀點的。

  日本方面認為,「魚釣島(即我釣魚島——本網注)等島嶼在1895年1月仍是『無主之地』,因此由內閣決定納入日本領土」。但中國方面認為,根據一系列的官方記載,在此之前中國方面已經使用和管轄了這些島嶼,而且日本方面的觀點也存有疑問。所謂納入日本領土的內閣秘密決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一次也沒有公開。1952年外務省編髮的《日本外交文書》第23卷才首次公布,作為標識的樁是1969年5月5日才打上的。1896年明治天皇頒布的規定了沖繩縣範圍的敕令第13號並未提到上年的內閣決定和釣魚島。中國方面因此反駁說,日本政府所謂納入領土的決議對外是無效的。

  日本方面認為中國的資料有缺陷,中國方面對此予以反駁。

  日本的第一個主張是,中華民國政府駐長崎領事在年5月遞交的「感謝狀」中說:「中華民國八年福建省惠安縣漁民郭和順等31人遭難,漂至日本沖繩縣八重山郡尖閣列島內和洋島。」這是中國「承認尖閣列島是日本領土的最有力證據。」關於這一點,1996年10月刊登在《人民日報》的署名為鍾嚴的一篇文章反駁說,這是因為中國當時已經割讓了台灣,「感謝狀」中的記述,只不過反映的是在日本霸佔台灣狀況下一部分人的認識,並不能因此證明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

  第二個主張是,1953年1月8日的《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題為《琉球群島人民反對美國佔領的鬥爭》的報道。這篇報道在給「琉球群島」下定義時提到了「尖閣諸島」,認為是中國承認尖閣是日本領土的「絕佳證據」。

  但細細一看,這篇報道有關「島」的定義存在兩點問題。其一,將尖閣與奄美諸島、吐噶喇列島、大隅諸島一同列入了「琉球群島」的範圍,但包括種子島在內的大隅諸島屬於鹿兒島縣大隅半島的延續,不屬於「琉球群島」。其二,從「美國佔領下的琉球」的定義來看,應該是指美軍佔領下的琉球,但大隅諸島並未被美軍佔領,吐噶喇列島也在1952年月歸還日本,並非美軍管轄。因此,這篇報道的執筆者並不了解詳細的情況,只是把九州和台灣之間的所有島嶼全部列舉出來,煽動「琉球人民的反美鬥爭」,顯然不是嚴格的領土定義。

  第三個主張是,有人指出上世紀60年代後半期中國出版的很多地圖標有「尖閣列島」。然而,日本的官方文件在很長一段時間都用過去中國的名稱來稱呼這些島嶼。在日本政府1921年將該列島納入「國有地」之際,雖然將赤尾嶼改稱「大正島」,但實際上並未使用這一名稱。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向聯合國司令部提交的海上保安廳水路部的海圖依然標的是黃尾嶼和赤尾嶼。後來提供給美軍用作射擊場,直至今日登記的地名依然是黃尾嶼和赤尾嶼。

  根據中國方面的解釋,中國很多地圖之所以標註的是「尖閣」,是因為在冷戰對峙的情況下,中國在上世紀年代以前沒有對海洋和島嶼進行過地理測量,而是援用了戰前的日本地圖。實際上,這種混亂的情況在日本也同樣存在。根據台灣學者林金莖(前駐日代表)所著書中記載,1935年至1970年日本出版的21種地圖和大百科事典,有三分之二都沒有標「尖閣列島」,相反,標有「魚釣島「卻有不少,其中包括已經文部省鑒定的地圖。


作者: 裘世石    時間: 2012-10-29 09:33
怎麼說無非逞口舌之利。怎麼做是是目前解決問題的關鍵。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