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為啥在歐洲各景點都不允許拍照使用三腳架? [列印本頁]

作者: fw5086    時間: 2012-10-25 01:18
標題: 為啥在歐洲各景點都不允許拍照使用三腳架?
我一直比較困惑,去歐洲旅遊,無論是德國、義大利還是法國,只要是在光線比較昏暗的室內,如果你拍照使用三腳架,那麼就會有工作人員出面制止。還有誇張的是在室外也不行,比如梵蒂岡和法國楓丹白露。我就沒搞明白,這是為什麼呢?直接問那些人,也說不明白。難道三腳架看起來有點像恐怖分子用的武器?
作者: 咔嚓龍    時間: 2012-10-25 04:29
我覺得可能是防止盜版集團拍到高清晰度的藝術品圖像以製作未授權的複製品。
作者: 小潔    時間: 2012-10-26 00:08
內景照片可以試試用弱光模式成像後作個HDR處理,效果還是不錯的。光圈全開,ISO 200, 1/10秒左右的快門速度,手振情況應該還不會太嚴重。
作者: fw5086    時間: 2012-10-26 01:26
咔嚓龍 發表於 2012-10-25 04:29
我覺得可能是防止盜版集團拍到高清晰度的藝術品圖像以製作未授權的複製品。 ...

謝謝,這個推測比較合理。但還是不能讓人完全信服。
作者: fw5086    時間: 2012-10-26 01:26
小潔 發表於 2012-10-26 00:08
內景照片可以試試用弱光模式成像後作個HDR處理,效果還是不錯的。光圈全開,ISO 200, 1/10秒左右的快門速度 ...

謝謝。這些技巧比較適用。
作者: 孫七娘    時間: 2012-10-26 16:14
沒聽說過
作者: fw5086    時間: 2012-10-27 00:52
孫七娘 發表於 2012-10-26 16:14
沒聽說過

下次你去親自體驗,一試便知。
作者: 我們的元首    時間: 2012-10-28 03:11
我告訴您原因吧!!
歐洲的這些癟犢子——窮的直尿血!!
看您有三腳架就嫉恨!!因此不讓的!!!
作者: 安良    時間: 2012-10-28 12:34
設想一下,若有五七個人架起三腳架慢條斯理的擺景,其他的遊人怎樣觀賞,再設想一下,在名畫蒙娜麗莎前五六個人架起三腳架仔細擺位取鏡,環境會如何?

很奇怪,很多囯人到了囯外生活,畄學都沒有考慮他人的想法,就他的不便就怨這怨那,有沒有從其他的觀點,角度去思考一下,,,為什麼?


作者: zero01    時間: 2012-10-30 00:44
會影響別人,公共場合一般不允許用腳架
作者: fw5086    時間: 2012-10-30 01:06
安良 發表於 2012-10-28 12:34
設想一下,若有五七個人架起三腳架慢條斯理的擺景,其他的遊人怎樣觀賞,再設想一下,在名畫蒙娜麗莎前五六個人 ...

影響他人絕對不可,我在廣場上,距離最近的遊客也尼瑪至少5米,你幫我再設想一下。我實在沒有用屁股代替大腦去思考的能力。
作者: fw5086    時間: 2012-10-30 01:10
zero01 發表於 2012-10-30 00:44
會影響別人,公共場合一般不允許用腳架

不允許使用是以影響別人為前提,這可以理解並支持,但並沒有妨礙啊。室外空曠的地方也不行,真的不明白。
作者: LUG    時間: 2012-12-5 07:51

作者: 時夫    時間: 2012-12-6 09:24
文字帖嗎?沒看到片子呢!哥們兒們只談到不讓用三腳架,沒提到不讓用相機啊--------
作者: 媽媽咪    時間: 2012-12-14 15:18
是的,室內是不可以用三腳架,就連室外花園要用三腳架也要事先得到許可才可以,我想這是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規定吧。
作者: fw5086    時間: 2012-12-14 16:24
時夫 發表於 2012-12-6 09:24
文字帖嗎?沒看到片子呢!哥們兒們只談到不讓用三腳架,沒提到不讓用相機啊-------- ...

你再看仔細了。
作者: fw5086    時間: 2012-12-14 16:25
媽媽咪 發表於 2012-12-14 15:18
是的,室內是不可以用三腳架,就連室外花園要用三腳架也要事先得到許可才可以,我想這是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規 ...

我主要就是想知道,這規定的依據是什麼呢?懷疑拿三腳架的人把它變成武器?
作者: 媽媽咪    時間: 2012-12-14 16:59
fw5086 發表於 2012-12-14 09:25
我主要就是想知道,這規定的依據是什麼呢?懷疑拿三腳架的人把它變成武器? ...

哈哈哈。。。下次去問問我的瑞典攝友們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