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在Google地圖中翻山越嶺的悲傷預言 [列印本頁]

作者: gpan523    時間: 2012-9-9 13:32
標題: 在Google地圖中翻山越嶺的悲傷預言
本帖最後由 gpan523 於 2012-9-9 13:42 編輯

我就是從這一大片山中走過來的,幾乎所有的山都被開發的千瘡百孔,全然沒有秀山錦水的面貌,沿途可以看到很多很多這樣修建在半山腰的小村落,只是在地震后,這些村落幾乎全部的被泥石流掩埋了~~~~



2.沿途看到很多山體都呈現滑坡的前兆,植被太少了,根本無法抓緊那些泥石。而且因為氣候乾燥,汽車開過去后,揚起的塵土半天都消散不去,空氣看上去都是髒兮兮灰濛濛的!




3.儘管有了心理準備,可是看到這樣的景色還是令我目瞪口呆,人類破壞自然的決心和力量都太強大了,沿途不間斷的看到在施工中的小工地,不知道是在修建小水庫還是其他什麼工程,哎~~~


作者: gpan523    時間: 2012-9-9 13:43
本帖最後由 gpan523 於 2012-9-9 13:50 編輯

心情沉重啊~
----------------------------------------------------------------------------------------------------------------------------

你外出旅行,心裡裝著的都是世間的冷暖,你耶穌佛陀般的悲天憫人情懷,遠遠超出普通人的愛憎。
----------------------------------------------------------------------------------------------------------------------------


不要再自毀生存的環境
----------------------------------------------------------------------------------------------------------------------------


心情沉重無語。近階段  的無序亂開發,不知道要多大的代價才能彌補。也許有的東西永遠彌補不了。覺得整個體制,導向都出來大問題???   
-----------------------------------------------------------------------------------------------------------------------------

觸目驚心,在這樣的環境里工作生活,出問題是必然,不出問題是幸事了
-----------------------------------------------------------------------------------------------------------------------------

應當象美國這樣,由政府建立國家公園系統。
-----------------------------------------------------------------------------------------------------------------------------

這地方一下大雨就是泥石流
-----------------------------------------------------------------------------------------------------------------------------

光禿禿的山,悲哀!
-----------------------------------------------------------------------------------------------------------------------------

工人還要承受破壞環保指責?工人僅僅是雇來打工仔。缺乏環保意識的工程的決策者才更應承受最大的破壞的指責?
-----------------------------------------------------------------------------------------------------------------------------

樓上一群學文科的(包括樓主),缺乏常識,瞎感慨。
植被的分佈於海拔有很大的關係。喬木一般分佈在海拔2000米以下,灌木在3000米以下。科羅拉多地區海拔3700-4500米,能有草甸生長就已經是很不錯了。
建議大家去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阿里地區看看什麼叫寸草不生。那裡可是無人區,完全沒有人類的破壞。

------------------------------------------------------------------------------------------------------------------------------

不明白你這理工生的意思。你是說照片實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方拍的嗎?所有照片上都可以看到零零散散的樹,我想這些地方是適合長樹的。大家的意思是照片上的地方,樹木稀少,黃土遍地,是人為破壞。從照片中有的樹木來看,文科生門能做出這些地方能生長喬木或灌木的結論,應該沒有什麼錯吧?
其實中國已經在做自掘墳墓的事了。看看最近報道的踏橋,決堤,公路塌方,等等等等。。。,有一個工程不是豆腐渣嗎?不用地震吧,一場雨,一陣風,一場雪,有多少的房屋,橋樑,公路化為烏有?心中實在悲傷。也許這是天意吧。神要誰滅亡,就叫誰先變得高傲,昏庸。中國現在不正是這樣嗎?
------------------------------------------------------------------------------------------------------------------------------
......

作者: 我愛月季    時間: 2012-9-10 00:13
這種地方只能長這種草吧,樹不是什麼地方都能長的。
作者: gpan523    時間: 2012-9-10 00:43
我愛月季 發表於 2012-9-10 00:13
這種地方只能長這種草吧,樹不是什麼地方都能長的。


一語中的。

建議你把這個觀點轉述給這群人聽聽

http://my.backchina.com/home.php ... =blog&id=160638
作者: zigzaga    時間: 2012-9-10 20:28
  這幾張相片根本就不是雲南。雲南多數地方海拔在2000米左右。草木還是比較茂盛的。若上了3000米以上,喬本植物就很少了,這是氣候原因,和人類活動沒有關係。雲南東部,南部,西部氣候大不相同。
作者: gpan523    時間: 2012-9-10 21:04
本帖最後由 gpan523 於 2012-9-10 22:22 編輯
zigzaga 發表於 2012-9-10 20:28
  這幾張相片根本就不是雲南。雲南多數地方海拔在2000米左右。草木還是比較茂盛的。若上了3000米以上,喬 ...


這3張照片分別取自科羅拉多州、尤他州和亞利桑拉州的google街景。希望這幾張不毛之地的照片能告訴某些人,有些荒涼是高海拔的自然現象,不要把什麼都與人為破壞、政策失誤等掛鉤。請把這個觀點轉述到下面的聯接中去。(我被博主拉黑了)

http://my.backchina.com/home.php ... =blog&id=160638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