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無法「抵制」的日貨 日系電子產品在中國的興衰簡史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源:網易數碼           2012年6月18日
               
               
               

               
               
               

               
                最早被人們所熟知的日本電子品牌應該從《鐵臂阿童木》說起,說來比較有趣,《鐵臂阿童木》是最早被引進中國的動畫片之一,但並不是被直接引進中國的。而是1979年,剛進中國沒多久卡西歐買下了」鐵臂阿童木」作為形象大使(即便是20幾年後,卡西歐的計算器依然以阿童木作為品牌代言)。次年12月,「卡西歐」免費把《鐵臂阿童木》贈送給了央視,附加條件是捆綁播放「卡西歐」的廣告,之前從沒有任何外國公司在中國電視上做過廣告。52集版的《鐵臂阿童木》播出后在中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卡西歐」也因此成為國人最早熟知的日系電子品牌。
               

               
                不過卡西歐時代國人只停留在品牌初始階段,真正第一次在中國引領日系電子產品潮流的是日本的電視機。而在80年代,電視機是非常緊俏的商品,誰家能有電視機,是件很榮耀的事。有的家庭願意拿出多年的積蓄來購買一台緊俏的電視機;一個新婚的小家庭,擁有一台電視機是最大的夢想。因此,當時許多人都在一門心思地想方設法、託人也要得到一張電視機購買證。
               

                日本早期的彩色電視機,相信很多網友家裡現在還存留當年花高價購買的日本原裝進口電視。的確,上個世紀的80、90年代,日本電視機成為了每個中國家庭最貴重的東西。索尼、松下、東芝、夏普、日立、JVC等等都是80、90年代彩色電視機的代名詞。而那時的電視機也是日本的支柱型產品,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日本電視不但在中國具有統治地位,在全球範圍內也是相當風靡。80、90年代的日本電視機給國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質量過硬,甚至有看了超過20年的還在「服役」的電視。而正是日本電視機經久不衰的特質,才有了日本電子產品在中國人心中質量過硬的口碑,時至今日依然在很多領域奏效。
               

               
                90年代的日本電視機在中國風靡到什麼程度呢?依稀記得當年買一款原裝的日本電視機,不但手上要有大把的鈔票,還得四處找關係、託人才能買到。那時候的日本電視機,售價多在4000元到8000元,也有上萬的產品。按照80年代的收入比例來看,現在購買同類型的電視需要在後邊加一個0了。
               

                小編對日本電視機的回憶:說說小編家裡的日本電視機,記得幾歲大的時候,家裡還住平房,老爸花了4000多塊錢買來了一部松下的21吋彩色電視機(具體型號記不清楚了)。淘汰了家裡牡丹牌的18吋的黑白電視(後來送給了農村的二叔)。對於那時候的我家來說,這個電視機和變速自行車是家裡最貴的東西了。
               

               
                小編對日本電視機的回憶:這個松下的21吋彩電幾乎是伴著我長大的,直到兩年前給家裡買了液晶電視后才正式下崗退休,至今這部松下電視還能看,只是紅色顯示略微不正常。回首小時候,從最早在家裡三口人一起看《渴望》,《希曼》動畫片,香港衛視中文台。再到後來看《西遊記》《聖鬥士星矢》《灌籃高手》,後來看喬丹的公牛王朝,98年世界盃齊祖的頭槌,這部電視帶給小編我的回憶實在太多太多了。即便是這兩年買新家電有以舊換新的政策,我們家裡也沒捨得把這部電視機換掉,因為它是除了我的親人,陪伴我最長時間的電子產品了。
               

               
                小編對日本電視機的回憶:這個松下的21吋彩電幾乎是伴著我長大的,直到兩年前給家裡買了液晶電視后才正式下崗退休,至今這部松下電視還能看,只是紅色顯示略微不正常。回首小時候,從最早在家裡三口人一起看《渴望》,《希曼》動畫片,香港衛視中文台。再到後來看《西遊記》《聖鬥士星矢》《灌籃高手》,後來看喬丹的公牛王朝,98年世界盃齊祖的頭槌,這部電視帶給小編我的回憶實在太多太多了。即便是這兩年買新家電有以舊換新的政策,我們家裡也沒捨得把這部電視機換掉,因為它是除了我的親人,陪伴我最長時間的電子產品了。
               

               
                日本的電視甚至還見證了中國廣播電視業的發展。比如小編家裡,就是從最早年通過天線收電視訊號(颳風下雨就鬱悶了),再到安裝上了有線電視(上學的時候爸媽不讓看,把閉路線拿走,自己偷偷接上銅線看),最後換成數字電視機頂盒、高清電視機頂盒,電視信號雖然歷經了幾代的變換,但對於中國的很多家庭,不變的卻是那部日本原裝進口的電視機。
               

                所謂風水輪流轉,日本電視機雖然在上世紀80、90年代統治了中國乃至世界,也通過電視的媒介讓中國人的視野更加寬闊。但最近10年,日本電視機產業基本處於嚴重的下滑狀態,據日本《每日新聞》報道,索尼公司2011財年凈虧損4566億日元(1美元約合80日元),主要原因在於電視機銷路持續不暢。同年松下和夏普凈虧損7721億日元和3760億日元。不得不感嘆日本電視機產業的沒落,而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國產電視和韓系廠商的電視機。日本電視是否還能崛起,日本電視機的下一個「成長支柱」是什麼,現在誰都沒法給出答案。
               

               
               
               

               
                日系電子產品第二次在中國掀起熱潮應該是日本的隨身聽,那個時候還是磁帶隨身聽時代,也是唱片業最繁榮的時代,任賢齊、羅百吉、范曉萱、游鴻明、周杰倫等等歌手的名字正是在那個隨身聽時代青蔥歲月的回憶。
               

                提起磁帶隨身聽,很多人可能都對它很有感情,世界第一台便攜隨身聽是Sony於1979年的7月1日正式推出它的第一台「WALKMAN」-TPS-L2,那時候隨身聽便於攜帶、體積小、重量輕且在欣賞音樂時不會影響他人,深受各階層人士尤其是年輕人的喜愛。
               

               
                與電視機以家庭為單位購買不同的是,對於很多80後來說,需要自己掏錢買隨身聽。上學的時候能買一部日本隨身聽那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沒有錢的,只能以學習英語的借口,買一部國產隨身聽,如上圖這個最著名的雷登隨身聽。
               

               
                後來日本隨身聽真正風靡中國乃至全球是當時的超薄磁帶隨身聽,當年超薄隨身聽的日系三巨頭是索尼、松下和愛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愛華其實是索尼旗下的品牌,後來更是被索尼全資收購,成為索尼的低端品牌。而以索尼為代表的WalkMan品牌更是成為了超薄隨身聽的代言,WalkMan甚至被牛津英語辭典收錄。超薄隨身聽身材變得更小,用口香糖電池,線控可以自動倒帶,帶有外置電池盒等設計,成為了日本超薄隨身聽最典型的特徵。不過這樣的隨身聽價格一般不菲,90年代售價都達到了千元以上。
               

               
                後來日本隨身聽真正風靡中國乃至全球是當時的超薄磁帶隨身聽,當年超薄隨身聽的日系三巨頭是索尼、松下和愛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愛華其實是索尼旗下的品牌,後來更是被索尼全資收購,成為索尼的低端品牌。而以索尼為代表的WalkMan品牌更是成為了超薄隨身聽的代言,WalkMan甚至被牛津英語辭典收錄。超薄隨身聽身材變得更小,用口香糖電池,線控可以自動倒帶,帶有外置電池盒等設計,成為了日本超薄隨身聽最典型的特徵。不過這樣的隨身聽價格一般不菲,90年代售價都達到了千元以上。
               

                後來日本隨身聽真正風靡中國乃至全球是當時的超薄磁帶隨身聽,當年超薄隨身聽的日系三巨頭是索尼、松下和愛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愛華其實是索尼旗下的品牌,後來更是被索尼全資收購,成為索尼的低端品牌。而以索尼為代表的WalkMan品牌更是成為了超薄隨身聽的代言,WalkMan甚至被牛津英語辭典收錄。超薄隨身聽身材變得更小,用口香糖電池,線控可以自動倒帶,帶有外置電池盒等設計,成為了日本超薄隨身聽最典型的特徵。不過這樣的隨身聽價格一般不菲,90年代售價都達到了千元以上。
               

               
                日系隨身聽時代小編的回憶:作為85后的小編接觸隨身聽還是從雷登開始,那時候是真買不起日本的超薄隨身聽。後來上高中2001年~2004年,在一次過年後,在爸媽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用壓歲錢購買了一部750元的愛華超薄隨身聽(被爸媽知道后結果就不多說了)。這部隨身聽也給了我很多回憶,家裡一大堆的磁帶和歌詞就是高中最重要的回憶之一,而那時候聽的最多的則是周杰倫,剛上高中軍訓時第一次聽周杰倫的《星晴》《鬥牛》《印第安老斑鳩》,次年才有了《雙節棍》,《簡單愛》以及周杰倫的大紅大紫。
               

               
                到了超薄隨身聽時代中後期,CD機也成為當時熱門的電子產品,到了CD時代,索尼和松下成為了兩大巨頭統治了高端產品市場。與磁帶機相機,CD隨身聽有操作簡便、選曲快速等優點。它能逼真地重放錄製的內容,層次分明,再音頻輸出效果上要明顯強於磁帶機。
               

                在隨身聽給國人的記憶中,索尼的MD應該也有一席之地,MD(Mini Disc迷你磁光碟)的簡稱,與一般的攜帶型CD播放器以及磁帶機相比,MD機既具有接近CD的音質(背景雜訊較CD低,實際音質稍低於CD音質,但足以滿足音樂愛好者的要求),較為可靠的數據存儲期,又具有磁帶機的可重複擦寫機能。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可以簡單地認為MD機是CD機和磁帶機的綜合體。
               

                MD最大的特點是可反覆擦寫,但索尼MD的好景並不長,最終被同樣可以擦寫,使用更方便的MP3數字隨身聽取代。
               

               
                而日系隨身聽真正被打敗的開始應該是拜蘋果所賜,蘋果iPod出現后,以日系的隨身聽才逐漸走向下坡路。
               

                後期的日系隨身聽只有索尼還比較活躍,在隨身聽產品逐漸被手機功能整合后,索尼也推出了以音樂為主要賣點的WalkMan手機(索尼愛立信手機)。
               

               
                如今的日系隨身聽、MP3、CD機基本已經淪為小眾產品,畢竟大多數消費者已經習慣了用手機來聽音樂,只有索尼還在推出一些比較獨特的細分產品來滿足特定消費者的需求。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沙發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12-6-18 09:20 | 只看該作者
2012年6月18日

               

                       
               

                日本遊戲機對國人的影響力也是極其巨大的。如果你是一個80后的男性,沒玩過日本遊戲機只能說你沒有童年。從紅白機、FC時代的魂斗羅、超級瑪麗,再到世嘉MD幽游白書,大航海時代,發展到索尼PS,勝利足球、惡魔城,升級到PS2的鬼泣、鬼武者、戰神,逐漸演變成掌機的GBA、NDSL、PSP到PSvita。還有支持體感操作的Wii,和目前效能最強的PS3。80、90年代,那個時候沒有現在這麼多娛樂設施,玩遊戲機成為了孩子們最大的樂趣,大膽想象一下,如果沒有日本的遊戲機,我們的童年會改變多少?
               

                紅白機、FC時代:日本遊戲機如果要介紹全,需要的篇幅太多了,這裡只挑幾款最經典的產品和大家一起追憶一下。上世紀90年代,國人熟悉日本的遊戲機應該是從任天堂的FC遊戲機開始,那時候小,任天堂FC都是比較陌生的名字,更熟悉的名字是紅白機(我們老家那邊叫小型,遊戲廳玩的那種大個搖桿的叫大型)。FC的經典遊戲:魂斗羅、超級瑪麗、赤色要塞、忍者神龜、雙截龍、熱血足球、吞食天地、冒險島等等等等。基本上大多數80后都是從紅白機熟悉日本遊戲機的。很清楚的記得那時候我爸去換一盤遊戲帶就需要30元人民幣。
               

               
                紅白機、FC時代:日本遊戲機如果要介紹全,需要的篇幅太多了,這裡只挑幾款最經典的產品和大家一起追憶一下。上世紀90年代,國人熟悉日本的遊戲機應該是從任天堂的FC遊戲機開始,那時候小,任天堂FC都是比較陌生的名字,更熟悉的名字是紅白機(我們老家那邊叫小型,遊戲廳玩的那種大個搖桿的叫大型)。FC的經典遊戲:魂斗羅、超級瑪麗、赤色要塞、忍者神龜、雙截龍、熱血足球、吞食天地、冒險島等等等等。基本上大多數80后都是從紅白機熟悉日本遊戲機的。很清楚的記得那時候我爸去換一盤遊戲帶就需要30元人民幣。
               

               
                紅白機、FC時代:日本遊戲機如果要介紹全,需要的篇幅太多了,這裡只挑幾款最經典的產品和大家一起追憶一下。上世紀90年代,國人熟悉日本的遊戲機應該是從任天堂的FC遊戲機開始,那時候小,任天堂FC都是比較陌生的名字,更熟悉的名字是紅白機(我們老家那邊叫小型,遊戲廳玩的那種大個搖桿的叫大型)。FC的經典遊戲:魂斗羅、超級瑪麗、赤色要塞、忍者神龜、雙截龍、熱血足球、吞食天地、冒險島等等等等。基本上大多數80后都是從紅白機熟悉日本遊戲機的。很清楚的記得那時候我爸去換一盤遊戲帶就需要30元人民幣。
               

                世嘉MD遊戲機: 1988年10月,世嘉發布了世界上第一台16位家用電子遊戲主機SEGA MEGA DRIVE,世嘉第五代的遊戲機,遊戲介質和紅白機一樣是卡帶式的,只是卡帶顏色是黑色,位數從8位增加到了16位,之後世嘉還推出了土星的第六代遊戲機,世嘉遊戲機也是90年代重要的遊戲機產品,有一大批的中國粉絲,鑄就了一代經典遊戲機。MD經典遊戲有:幽游白書、索尼克、格鬥三人組、魂斗羅鐵血兵團等等。
               

               
                世嘉MD遊戲機: 1988年10月,世嘉發布了世界上第一台16位家用電子遊戲主機SEGA MEGA DRIVE,世嘉第五代的遊戲機,遊戲介質和紅白機一樣是卡帶式的,只是卡帶顏色是黑色,位數從8位增加到了16位,之後世嘉還推出了土星的第六代遊戲機,世嘉遊戲機也是90年代重要的遊戲機產品,有一大批的中國粉絲,鑄就了一代經典遊戲機。MD經典遊戲有:幽游白書、索尼克、格鬥三人組、魂斗羅鐵血兵團等等。
               

               
                索尼PS遊戲機:如果說PS(PlayStation)之前,日本遊戲機在中國處於百花齊放的時代,那麼在PS推出之後,則變成了PS一枝獨秀的局面,一代的PS還木有那麼火爆,畢竟市面上還有很多競爭對手,而到了PS2的DVD時代,PS甚至有一統家用遊戲機領域的霸氣,PS2更是在全球出售了上億台,影響了遊戲玩家超過10年以上。PS遊戲機上我們也玩過無數的經典遊戲,實況足球、拳皇、鬼泣、鬼武者、戰神太多太多了,幾乎是不可數了。
               

                索尼PS遊戲機:如果說PS(PlayStation)之前,日本遊戲機在中國處於百花齊放的時代,那麼在PS推出之後,則變成了PS一枝獨秀的局面,一代的PS還木有那麼火爆,畢竟市面上還有很多競爭對手,而到了PS2的DVD時代,PS甚至有一統家用遊戲機領域的霸氣,PS2更是在全球出售了上億台,影響了遊戲玩家超過10年以上。PS遊戲機上我們也玩過無數的經典遊戲,實況足球、拳皇、鬼泣、鬼武者、戰神太多太多了,幾乎是不可數了。
               

                索尼PS遊戲機:如果說PS(PlayStation)之前,日本遊戲機在中國處於百花齊放的時代,那麼在PS推出之後,則變成了PS一枝獨秀的局面,一代的PS還木有那麼火爆,畢竟市面上還有很多競爭對手,而到了PS2的DVD時代,PS甚至有一統家用遊戲機領域的霸氣,PS2更是在全球出售了上億台,影響了遊戲玩家超過10年以上。PS遊戲機上我們也玩過無數的經典遊戲,實況足球、拳皇、鬼泣、鬼武者、戰神太多太多了,幾乎是不可數了。
               

                掌機遊戲機:掌機遊戲機也大多出自日本生產,幾乎和家用遊戲機的歷史一樣長,國人熟悉日本掌機大多數是從任天堂GB和GBA開始,到了後期任天堂出品的DS系列如NDS、NDSL、3DS同樣影響了一代人。而中國消費者買的最多的還是索尼的PSP系列,PSP1000/2000/3000到PSGO以及最新的PSvita等等。上學的時候,一部掌機成為了幾乎所有80后最想得到的電子產品。
               

                掌機遊戲機:掌機遊戲機也大多出自日本生產,幾乎和家用遊戲機的歷史一樣長,國人熟悉日本掌機大多數是從任天堂GB和GBA開始,到了後期任天堂出品的DS系列如NDS、NDSL、3DS同樣影響了一代人。而中國消費者買的最多的還是索尼的PSP系列,PSP1000/2000/3000到PSGO以及最新的PSvita等等。上學的時候,一部掌機成為了幾乎所有80后最想得到的電子產品。
               

                掌機遊戲機:掌機遊戲機也大多出自日本生產,幾乎和家用遊戲機的歷史一樣長,國人熟悉日本掌機大多數是從任天堂GB和GBA開始,到了後期任天堂出品的DS系列如NDS、NDSL、3DS同樣影響了一代人。而中國消費者買的最多的還是索尼的PSP系列,PSP1000/2000/3000到PSGO以及最新的PSvita等等。上學的時候,一部掌機成為了幾乎所有80后最想得到的電子產品。
               

                大多數消費者不知道的是,遊戲機這種產品在中國根本就是不合法的,這其中原因很多,有人說由於遊戲機是日本壟斷,沒有競爭,也有人說這種娛樂性的電子設備不利於青年健康發展,也有人說盜版猖獗的電子遊戲機進入中國會催生更大的盜版市場。關於這個話題如果有興趣,大家可以在跟帖中聊一聊。小編只能在這裡告訴大家,這麼多年來能買到的日本遊戲機99%以上都是水貨產品, IT賣場,淘寶店鋪是遊戲機經銷商賴以生存的地方。但是你根本不會在正規的電器商城,如國美、蘇寧。B2C電商平台如京東、新蛋上找到遊戲機產品。
               

                唯一在中國合法的遊戲機,小編的記憶中有三款,一個是小神遊出品的GBA和iDSL,不過並不叫遊戲機,而是叫多媒體互動系統。另一個是索尼的PS2,在中國也有短暫的行貨銷售。
               

               
                日本遊戲機時代小編的回憶:85后的小編也是玩著遊戲機長大的,從紅白機時代開始在家裡玩,再到後來去私人遊戲廳玩MD、PS,最後到網吧玩電腦遊戲。不過小編認為還是小時候去遊戲廳玩遊戲最有感覺,最重要的是有玩伴,大家一起玩才是遊戲的最大樂趣,如果你拳皇玩的好也會成為遊戲廳里的偶像。到了後期PS成就了實況足球,實況4代俱樂部機制被引進,那時候的遊戲廳甚至有小世界盃的比賽,只是所用的參賽隊伍都是自己組建的俱樂部,每個人手上比賽武器是PS上國產的記憶卡。在遊戲廳結實的鐵哥們也一直玩到大。還是那句話,如果沒有日本的遊戲機,我們的童年會改變多少?
               

               
                如今的日本遊戲機,在中國依然不合法,所有的遊戲機銷售全部走水貨渠道。不過和當年壟斷全球遊戲機業的時候不太一樣,現如今多了微軟這個強大的對手,特別是微軟XBOX360的Kinect出現后,讓微軟在體感遊戲上領先於索尼的PS3和任天堂的Wii。此外電腦遊戲的出現,雖然和家用遊戲機不是一個領域,但以暴雪為代表出品的各類精品遊戲確實對家用遊戲機有一定的衝擊。當然日本遊戲機歷經30多年而依然暢銷,自然背後也在求新求變,比如支持體感操作的Wii就是典型的區別於PC遊戲的產品,好吧,讓我們一同期待次世代遊戲機的出現,一起玩下去。
               

               
               
               

               
               
               
       
               
               

               
                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的相機產業基本上發展還是比較不錯的,國內有大來、七一、上海、紫金山牌照相機等等品牌。不過這些名字對於70后、80後來說極其陌生。改革開放后,隨著照相機廠的重建出現了記憶中還有存根的鳳凰、紅旗、海鷗,青島等等品牌相機。不過到了89年之後,由於開放政策,風靡全球的相機品牌進入中國,致使國內的相機在市場需求下無法和國外產品相比,逐漸走向隕落。
               

               
                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的相機產業基本上發展還是比較不錯的,國內有大來、七一、上海、紫金山牌照相機等等品牌。不過這些名字對於70后、80後來說極其陌生。改革開放后,隨著照相機廠的重建出現了記憶中還有存根的鳳凰、紅旗、海鷗,青島等等品牌相機。不過到了89年之後,由於開放政策,風靡全球的相機品牌進入中國,致使國內的相機在市場需求下無法和國外產品相比,逐漸走向隕落。
               

                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的相機產業基本上發展還是比較不錯的,國內有大來、七一、上海、紫金山牌照相機等等品牌。不過這些名字對於70后、80後來說極其陌生。改革開放后,隨著照相機廠的重建出現了記憶中還有存根的鳳凰、紅旗、海鷗,青島等等品牌相機。不過到了89年之後,由於開放政策,風靡全球的相機品牌進入中國,致使國內的相機在市場需求下無法和國外產品相比,逐漸走向隕落。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我國研製成功了第一台數碼相機--海鷗DC-33,硬體規格方面,這款相機為640×480的解析度,擁有30萬有效像素,而色彩還原方面僅有24位色彩,採用的存儲裝置是2MB的SD春出卡。如果和當年的數碼產品橫向對比,幾乎是當時幾年前的國外相機水準,規格和技術類似如今的龍芯CPU。不過不管怎麼說,這款產品是中國在數碼相機領域邁出了第一步,當時水平與國外數碼相機領域的起步僅相差十來年。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3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12-6-18 09:20 | 只看該作者
2012年6月18日

               

               
                改革開放后的90年代中國相機市場,日本的相機還沒有如今的霸主地位,那時候的霸主就是如今已經破產的柯達,柯達膠捲相機和柯達卷元成為了90年代中國消費者使用最多的牌照工具。而正是90年代帶來的膠捲相機的輝煌(曾經全球股票市值第一),致使柯達一直維繫在傳統膠捲領域的產業,即便是第一台數碼相機是由柯達製造的,但忽略了向數碼相機的快速轉型,導致後來的破產結局。
               

                改革開放后的90年代中國相機市場,日本的相機還沒有如今的霸主地位,那時候的霸主就是如今已經破產的柯達,柯達膠捲相機和柯達卷元成為了90年代中國消費者使用最多的牌照工具。而正是90年代帶來的膠捲相機的輝煌(曾經全球股票市值第一),致使柯達一直維繫在傳統膠捲領域的產業,即便是第一台數碼相機是由柯達製造的,但忽略了向數碼相機的快速轉型,導致後來的破產結局。
               

                而在90年代末期,相機進入全自動化的年代,日本數碼相機就已經崛起了,幾款劃時代意義的產品有1995年尼康、富士聯手打造的數碼單反——E2/E2s,獨特的ROS官學系統和一體化設計讓其成為了尼康的技術積累。而在4年後,1999年,尼康D1問世了,這款尼康首台自行研發的單反擁有274萬像素CCD,ISO感光度200-1600,採用CF卡存儲,憑藉遠低於柯達DSC相機的售價,讓其有了更好的接受度,當年售價5580美元,如今來看,D4也差不多的售價,當然美元貶值也確實比較嚴重。
               

               
                到了21世紀,日本相機在中國才開始走向真正的霸主地位,21世紀初期,由於數碼相機還是非常昂貴的電子產品,大多數家庭還是習慣使用柯達的膠捲相機,並洗出來。還記得小編高中的時候2001年到2004年,大家還都使用膠捲相機,到了大學的2004年後,大學生中有一個數碼卡片相機也是相當難得的,更別提單反相機了。
               

               
                到了2003年後,日本卡片數碼相機成為了數碼相機打開中國龐大市場的先驅者,畢竟那個年代的單反至少在6000元以上,而卡片相機2000元就可以買到,低廉的價格逐步成為大多數中國消費者的選擇。而卡片相機中日系品牌幾乎處於基本壟斷的地位,索尼Cybershot的T系列、W系列,佳能的A、IXUS系列,尼康的CoolPix系列、卡西歐Exilim系列、奧林巴斯μ系列等等一直延續至今。
               

               
                到了2003年後,日本卡片數碼相機成為了數碼相機打開中國龐大市場的先驅者,畢竟那個年代的單反至少在6000元以上,而卡片相機2000元就可以買到,低廉的價格逐步成為大多數中國消費者的選擇。而卡片相機中日系品牌幾乎處於基本壟斷的地位,索尼Cybershot的T系列、W系列,佳能的A、IXUS系列,尼康的CoolPix系列、卡西歐Exilim系列、奧林巴斯μ系列等等一直延續至今。
               

               
                當過人認識了卡片數碼相機后,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數碼單反相機價格的日趨下降,中國消費者開始有了第一台數碼單反相機,這其中主要的年份集中在2005年至今。以尼康、佳能、索尼、賓得、奧林巴斯為主的日系單反相機不但稱霸了中國,即便是在全球領域,從消費級到行業級,日系單反相機,尤以尼康、佳能為主打的產品成為了不二之選。這也是在即日系電視、隨身聽、遊戲機,日系電子產品另一個稱霸全球的領域。
               

                當過人認識了卡片數碼相機后,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數碼單反相機價格的日趨下降,中國消費者開始有了第一台數碼單反相機,這其中主要的年份集中在2005年至今。以尼康、佳能、索尼、賓得、奧林巴斯為主的日系單反相機不但稱霸了中國,即便是在全球領域,從消費級到行業級,日系單反相機,尤以尼康、佳能為主打的產品成為了不二之選。這也是在即日系電視、隨身聽、遊戲機,日系電子產品另一個稱霸全球的領域。
               

                不過消費者的需求總是在不停的變化,在經歷了卡片、單反后,消費者更加趨向能夠買到一款既有單反的畫質表現且還有卡片機輕巧便攜特點的產品,於是微單相機出現了。以索尼NEX為主的微單市場逐漸開始火熱,微單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大。只是微單僅僅歷經了幾年的發展,市場接受度雖然一直增長,但和發展了幾十年的單反相機比,產品成熟度上還有差距,特別是價格方面,中國消費者還需要更低的價位來接受微單的普及。而微單市場,依然是以日系產品領頭,未來能不能繼續稱霸市場,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從進入相機自動化以來,日係數碼相機就一直稱霸中國市場,不過市場經濟下,壟斷是很難的,產品競爭是多元化的。於是日系相機在中國也不是毫無對手,偶爾有一些產品,不管你怎麼看,所謂的對手就是這樣存在著。當然這裡我們先排除三星、萊卡等構成算是實質競爭的國外品牌,來一同探究一下品牌相機,遺憾的是,國產數碼相機即便是存在,但只是起到一個組裝、貼牌的作用,根本沒有核心的技術競爭力,即便是國內號稱自主研發的愛國者,所賣的相機主要元件基本也是來自中國台灣或日本。
               

                從進入相機自動化以來,日係數碼相機就一直稱霸中國市場,不過市場經濟下,壟斷是很難的,產品競爭是多元化的。於是日系相機在中國也不是毫無對手,偶爾有一些產品,不管你怎麼看,所謂的對手就是這樣存在著。當然這裡我們先排除三星、萊卡等構成算是實質競爭的國外品牌,來一同探究一下品牌相機,遺憾的是,國產數碼相機即便是存在,但只是起到一個組裝、貼牌的作用,根本沒有核心的技術競爭力,即便是國內號稱自主研發的愛國者,所賣的相機主要元件基本也是來自中國台灣或日本。
               

                隨著科技產品的更新換代,入籍你日系電子產品真正能在消費電子領域稱霸中國甚至全球的只有日本相機了、原來的隨身聽和電視機行業壟斷地位逐漸走向沒落。一直壟斷的遊戲機領域也因為微軟的加入變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在數碼相機領域,日本相機從消費端到行業端一直處於幾近壟斷的地位。
               

               
               

               
                日本電子產品在中國遇到的阻力,除了全球IT產品發展帶來的淘汰(如日本隨身聽被MP3取代等),在國內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抵制日貨」時期,歷史上抵制日貨最著名的是五四運動,那時的抵制是為了維護國家的權益,表達中國人的不屈從。而來到了21世紀,抵制日貨同樣是因為政治行為。
               

               
                近幾年爆發的抵制日貨,起因有多方面,主要是歷史教科書、釣魚島事件以及小泉參拜靖國神社,多為歷史原因的政治事件。以小泉事件為例,小泉在2006年8月不顧中、韓反對參拜靖國神社。不論小泉出於何種目的參拜經過靖國神社,但參拜不等於參觀,對戰爭的參拜就等於提倡戰爭,尊崇曾經給整個亞洲帶來災難的日本戰犯,對於有民族情結的中國人來說,這種行為顯然刺痛了中國人的心。而後小泉還多次參拜靖國神社,再加上南京大屠殺的日本的態度,最終導致了國內的抵制日貨爆發。
               

                而在中國最暢銷的日貨就是日本的電子產品,抵制日貨換言之也就是對日系電子產品的抵制。不過總體來看,中國的抵制日貨行為並沒有持續太久,規模也比較有限,而最終抵制日貨的行為不了了之。
               

                而在中國最暢銷的日貨就是日本的電子產品,抵制日貨換言之也就是對日系電子產品的抵制。不過總體來看,中國的抵制日貨行為並沒有持續太久,規模也比較有限,而最終抵制日貨的行為不了了之。
               

                當抵制日貨過後,中國消費者冷靜下來,不禁反問抵制日貨的行為是否理智?這個話題引起了無數網友的探討。而讓小編個人來看,抵制日貨是由政治領域的行為不滿導致了經濟領域的抵制。日系的電子產品在中國的盛行本身是市場經濟體制下必然的結果,畢竟只有好產品才能贏得消費者挑剔的目光。而抵制日貨完全是出於政治原因,只是想用經濟手段來影響,如果以政治眼光來看,我們可以理解抵制日貨,畢竟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如果以市場經濟角度來看,除非回到改革開放前的閉關鎖國,否則日本電子產品至少在今天是無法完全抵制的。
               

                除了我們熟知的消費電子領域的日系產品,如前面提到的隨身聽、電視、遊戲機、相機等等,日本電子產品在中國甚至是世界還有很多行業端幾近壟斷的技術或產品。涉及的領域大多在光學和醫療電子領域。而跳出電子產品領域,日本的汽車精工技術、陶瓷工藝,醫療等其他方面的技術也是全球領先的。不管你以怎樣的眼光看待日本的這些技術或產品,日本在這些領域的成就還是讓我們非常羨慕的,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認識到差距,通過學習和研發不斷的前行。中國有句俗話叫30年河東30年河西,也許有一天我們中國人也可以在這些領域獨樹一幟。
               

                在電視節目的直播中,我們經常能看到攝像記者扛著攝像機的場景,而在電視攝錄領域所用的攝像器材,幾乎已經被日系品牌壟斷,最常見的就是索尼、松下和佳能的攝像機,幾乎我們看的大多數電視節目,都是用日本的攝像器材攝錄的。
               

                針式印表機做過財務的朋友應該都了解一些,這個東西別看很多人沒用過,但它的用處極其之大,幾乎所有的發票都需要用這個小傢伙列印完成。而在這個領域,基本也是由日本的品牌所壟斷,愛普生、OKI和兄弟幾乎就壟斷了針式印表機市場。
               

                說到印表機大家都很熟悉,傳統的噴墨印表機有愛普生、佳能和惠普三家在做。但在激光印表機市場,雖然也有很多品牌和廠商,但在激光列印頭的生產鏈上,日本的佳能和理光幾乎壟斷了這個市場,即便是強如惠普也是需要和佳能來組成陣線,讓佳能來提供領域。列印行業的水其實非常深,惠普最出名的其實不是列印的相關技術,而是它的包裝、營銷及渠道,真正站在背後做列印技術的,大多都是日本企業。
               

                最為消費者所熟知的磁、光存儲技術標準,其實大多數也是由日本企業來制定的,這其中以索尼、東芝、松下為主力,只是和某一家企業推出標準不同的是,一個新標準的誕生大多數是由多家企業合作完成。只是首先研製和倡導的大多數日本企業。從磁帶到光碟,這些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其實標準的制定大多都是來自日本企業。
               

                再來介紹一個家用攝像領域的格式技術標準——AVCHD,細心的網友不難發現,其實很多的家用攝像機中都有AVCHD的logo,這個標準是由索尼制定的,並延續到了幾乎所有的的家用DV中,在這個領域,日本企業依然是老大。
               

                奧林巴斯因為作假醜聞而股票大跌,對於大多數國內消費者來說,我們認知的奧林巴斯大多是數碼相機領域,而大多數消費者不知道的是,奧林巴斯真正賺錢的業務是在醫療內窺鏡和行業電子顯微鏡領域。這種小藥丸式的內窺鏡,只需要像葯一樣服下,它就會在你的身體里記錄照片信息,並能通過排泄排出體外。其實在日本,除了光學領域,醫療技術也相當先進,將日本光學領域的領先地位引入到醫學領域也是日本醫療優勢之一。
               

                得益於光學鏡頭方面的優勢,在電子顯微鏡領域,大多數的產品也是源自於日本。
               

                將相機和醫療器械融合在一起的電子顯微設備,同樣在各個醫療行業中大顯身手。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8: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