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上藝術天分成就最高的皇帝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說到歷史上藝術天分成就最高的皇帝,那就要數到宋徽宗趙佶了。趙佶(1082-1135年),涿州(今河北涿縣)人,初封瑞王,元符三年即帝位,稱徽宗,在位25年,為政昏庸,但於藝術頗多造詣,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皇帝書畫家,藝術活動倡導者與組織者,曾命編《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及《宣和博古圖》、《大觀帖》等。其天分甚高,擅詩詞、工書畫、精賞鑒,人物、花鳥、山水皆精。其所創書體「瘦金書」,頓挫有致,瘦勁鋒利,挺秀清雅,別具一格。陶宗儀《書史會要》稱:「徽宗行、草、正書,筆勢勁逸,初學薛稷,變其法度,自號『瘦金書』,意態天成,非可以形跡求也。」傳世墨跡有《千字文》、《掠水燕翎詩紈扇》、《閏中秋月詩帖》等。如果沒有坐上皇帝寶座的話,他可能會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相當完美甚至偉大的藝術家。至少在中國書法史和中國美術史上,他都會享有無可爭辯的崇高地位。

    這位皇帝獨創的瘦金體書法獨步天下,據說直到今天也沒有人能夠超越;這種瘦金體書法,挺拔秀麗、飄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書法的人,看過後也會感覺極佳。他的楷書作品《芳依翠萼詩帖》亦堪稱楷書傑作,其筆法犀利遒勁,鐵畫銀鉤,趙佶的草書書法爐火純青,用大師稱呼不算過分;人們甚至認為其水平絲毫不亞於盛唐時期的草書書聖張旭與懷素,可見其功力之深。
    此人作了不少詩詞,不過似乎沒有達到他書畫的水平,他的詞讀起來雖然還算過得去,但顯得過分雕琢,能讓人傳誦的顯然不算很多。

    徽宗皇帝與書法家交往的故事,為歷代文人騷客津津樂道。比如,他與大書法家米芾的交往就很有意思。

    米芾與徽宗一樣酷愛石頭,曾經在一塊怪石面前納頭便拜,尊稱此石為兄,人稱「米癲」,就是米瘋子的意思。有一次,徽宗令人在瑤林殿張掛兩丈長的畫絹,擺上極珍貴的筆硯墨鎮紙等,召米芾寫字。米芾上躥下跳、筆走龍蛇,並大呼:「奇絕陛下!」皇帝一高興,把所有眼前寶物全部賞賜給了米芾。有一次在崇政殿奏事,米芾手執書札,皇帝讓他放在椅子上,他大叫:「皇帝叫內侍,要唾壺!」也不知是要皇帝用,還是自己用。大約是一種抗議自己受了慢待的意思。管宮廷風紀的官兒要治他的不尊之罪,皇帝制止說:「對俊逸之士,不要用禮法拘束他。」米芾曾經為皇帝書寫過屏風,幾天後,皇帝派宦官賞賜給他白銀十八笏,十八笏為九百,當時的人們以九百為傻,和我們今天罵人二百五是一個意思。米芾興高采烈地對來者說:「知臣莫若君,皇帝真了解我。」皇帝聽說后大笑。某宮修完后,徽宗命米芾去寫字,當時米芾已經身兼書畫兩學博士,相當於中央書院和中央畫院兩院的院級領導。他用完皇帝御用的一塊珍貴硯台後,一本正經地說:「這塊硯台被臣濡染過,已經不堪再讓皇帝使用了。」宋徽宗放聲大笑,將硯台賞了他。他怕皇帝反悔,抱著硯台就跑,結果弄得滿身墨汁淋漓。

    在繪畫領域,宋徽宗也當之無愧地可以躋身於中國歷史上最優秀的大畫家之列。他的丹青造詣堪稱登峰造極,蔚為大家。據說,龍德宮建成后,徽宗召來各路著名畫家作畫。作畫者都是一時之選,徽宗看后無一句誇讚之辭,偏偏對一位並無名氣的新近畫家所畫的斜枝月季大加讚賞,並特賜該人服緋。當時,只有官居六品方可穿緋色袍服。徽宗的理由是:月季花四時朝暮的花葉均不相同,極其難畫;而此人畫的是春天正午時分的月季,一絲不差。所以重賞。出自宋徽宗手筆的山水畫傑作《雪江歸棹圖》,意境清奇高遠,不同凡俗,一般的山水畫作品,根本無法望其項背。

    按照現代心理學的解釋,像宋徽宗這樣才華橫溢、具有高度靈氣和素養的藝術天才,很有可能也是一個充滿詩人氣質和浪漫情懷的人。通常情況下,這種人不認為蔑視傳統價值觀念和世俗行為規範有什麼不對;他們只服從自己內心感受的召喚,按照自己的喜怒好惡行事;他們不知冷靜、理智、理性為何物,為人處事衝動而情緒化,具有極為濃厚的感性色彩。假如再加上皇權帝制所賦予他的無上權力的話,我們就應該比較容易明白髮生在宋徽宗身上的許多故事了。

499

主題

1452

帖子

2276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76
沙發
玉面狐 發表於 2012-6-11 15:52 | 只看該作者
可嘆生在帝王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3: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