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中國官員為什麼愛「博士化」? [列印本頁]

作者: 掏光養賄    時間: 2012-4-11 04:45
標題: 中國官員為什麼愛「博士化」?
中國官員為什麼愛「博士化」?
sina bbs

這些年來,中國的官員爭相「博士化」,於是一批又一批官員開始取得博士的文憑,你隨便搜搜一個官員,大多的學歷是博士——並做重點介紹——在何學校取得博士文憑·····大家都是博士了,就比誰的博士授予學校牌子硬。別的我不知道,我老家在甘肅會寧,那個地方雖然窮但愛出官,有一個是從大隊支書幹上去的市委副書記,人家現在也是博士。我們村的很多人說,那人從小不愛讀書,最擅長的是聊天套關係,我問過他的秘書,他的秘書悄悄告訴我,那書記的博士論文是他寫的! 那我說人家碩士的論文呢?他說他不知道,反正不是書記寫的。

別的長、書記們的博士論文呢?咱們只能不得而知了。不過從他們中間很多的人的那淺薄的臉上、庸俗的氣質、前言不搭后語的談吐、不倫不類的決策、骯髒不堪的幕後行為,我覺得他們從品德和知識連中學都沒畢業。

·····

這幾年,中國的幹部又開始「年輕化」,於是一個縣又一個縣、一個市又一個市、一個省又一個省、一個部又一個部,都爭相「年輕化」,好像是突然給誰吆喝了一鞭子,都瘋了似的跟「年齡」過不去。

為什麼這樣呢?

個個攀比高文憑,他們的目的是體現自己有內涵、有學識——完全有資格和能力勝任自己的位置。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要體現自己的「代表」資格。  但是他們實際上是不會提高自己的內涵與修養的,他們在心底其實是看不起這些虛的。而反過來他們又很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的這一點,所以又不得不弄文憑。最後把自己弄的不倫不類,說的話、做的事讓人匪夷所思。

孔子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意思就是說,內在勝過外在,就顯得粗狂不羈,外在勝過內在,就給人虛浮之感,內外相搭配,相得益彰,才是真正的君子。 現在看來,「文勝質則史」用在今天的披著博士外衣的很多官員身上,那是準確的。

但是對於幹部年輕化,我有點不明白,想來想去,原來人家要給自己的隊伍塑造一個「有活力」的形象,並給老百姓暗示——我們的老官員們不是一直占著坑位,年輕人還是有上的機會的。
······
嗚呼,何苦呀!只要你有內在,學歷根本不是問題,世界上最傑出的政治家大多文憑不高,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全部獻給實打實的事業了,來不及弄那身文憑的外衣,毛澤東主席只是個師範文憑,但是博士們,誰人堪比啊?   文憑不是那麼重要,現在中國最不缺的就是文憑——每年列印學位論文的紙張都毀了不知多少樹木森林,但是這些樹木森林毀的有意義嗎?

年輕化就更不必了,只要是大家心服口服的有能力的幹才,你還乾的動,能勝任,那八十歲又有何妨?國外不是有那個八十多的女市長嗎?人家硬硬朗朗,能力出眾,眼不花心不跳,照樣為市民服務呢。 現在為了年輕化,讓不能勝任的、有背景的年輕人上去,或者在年齡造假待在那兒,何必呢?
《管子》:「君之所審者三,一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其祿,三曰能不當其官,此三本者,治亂之原也。」  

這種衡量人的標準,在兩三千年之後,還不為過時。      

所以我們大家衡量位置、官銜、受祿,還是回到德、能、功這些最基本的東西上來,才好一點。而不是再搞浮誇風一樣的形式。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