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可以欺騙、竊取或做任何損害群體的基本準則下,「誠實校規」涵蓋: 1. 所有考試都可以帶回家做,多是開卷的、可上網查詢的、無時間限制的(但要準時交),避免浪費時間的死記硬背。2. 相信並鼓勵學生之間在幾乎任何事情上的合作(抄卷子除外)。3. 教授相信學生沒交作業的任何理由。4. 學生在學校里享有極大的自由,基本上要幹啥就幹啥,包括有進入系辦公大樓和許多學校公共設施的鑰匙(半夜上機房沒問題)。因違反「誠實校規」(如抄襲考卷,小組合作項目中總是啥事不幹等)而受到的懲罰包括在畢業典禮上身著紅色的畢業禮服(who have "failed to complete requirements" and allowed to graduate "out of pity.")而不是正常的黑色禮服。
畢業照
減壓法寶2,住樓制度(Housing System)
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感恩節大餐
加州理工學院有一個《哈利·波特》霍格沃茨魔法學校(Hogwarts School of Witchcraft and Wizardry)般的「住樓制度」。社會和學業生活以校園裡介於學生宿舍和俱樂部之間的八幢住樓為中心,即學校所說的「自治生活群體(self-governing living groups)」。每座住樓都被貼上一張多少反映其個性傳統和文化、有所誇張不無戲謔的標籤,諸如嬉皮士的、運動之家的、俱樂部會員的、書呆的、粗魯的等等。校園傳統也由不同的住樓來擔綱。如Fleming樓(俱樂部的:有很多體育活動、牌局和喧鬧的晚餐)在每年六月畢業典禮、逃學日和其它學校特殊活動時,會用其鎮樓之寶、有130年歷史的、3頓重的Fleming大炮鳴放禮炮。每年萬聖節,Dabney樓(嬉皮士的:染髮、長發、赤腳、懶散的)會從10層高的校圖書館(Caltech最高點)往下扔南瓜(曾經有一個傳說:冰凍在液化氮的南瓜從足夠高的地方扔下撞地粉碎時會摩擦發光發火)。
馬桶上的餐廳: 1998年,校園裡有一片研究生宿舍區裝上了新式的、節水的抽水馬桶。更換下來的百來個馬桶被堆積在該區的維修處等待處理。在以惡作劇傳統自豪的Caltech,這堆馬桶無疑是千載難逢的寶藏。與此同時,兩位博士生正在看不順眼剛剛裝修得美輪美奐的咖啡館(the Red Door Café),尋思著如何將其改頭換面。他們對那堆馬桶真是一見鍾情,王八看綠豆--對上眼兒了。他們立馬利用Blacker住樓(書獃子氣的)輔導員的職便,徵召幫手。這召喚對酷愛惡作劇的本科生(為數不少的本科生就是沖著Caltech惡作劇的名聲而來的)而言,無疑是天籟之音,一拍即合。當晚20幾位自願者聚會,並群策群力,四處籌車(包括擅用學校建築處的電瓶卡車)籌工具,捲起袖管,把咖啡館室外的的76把棕黃色柚木椅子全數換成了可愛的陶瓷抽水馬桶。他們簽下了自己的大名,並給咖啡館的經理留言:「Kate,對您沒有任何冒犯。」這一壯舉,自然引來同學們的一片喝彩。咖啡館室外摩肩接踵賓客盈門,體會宋代大文豪歐陽修所云:「最佳讀書時,乃為『三上』,即枕上、馬上、廁上」中的「兩上」。
MIT。。。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上加州理工的: 2005年4月的MIT校園參觀周末(MIT's Campus Preview Weekend),被錄取的、未來可能會加入MIT的高中生正在興緻勃勃地參觀校園。一群不遠萬里飛來添彩的Caltech學生,向這些高中生分發了400件正面印著「MIT」用透明塑料袋包裝起來的體恤。這些孩子們很高興,以為是MIT的學長們贈送的紀念品。孰料這些學長是Caltech的學生偽裝的。打開體恤後面赫然寫著:「。。。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上加州理工的」。與此同時Caltech的學生還在MIT校園的「無名工具墓」(Tomb of The Unknown Tool)前「栽」了一棵碩大的充氣棕櫚樹,並把MIT的學校名稱(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改成了「That Oth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即相對Caltech而言,MIT只是另一所理工學院)。MIT的學生當然不示弱,他們立刻將其改為了「The Onl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除此之外,Caltech的學生還在MIT著名的圓頂大廳(Small Dome)里放了很多標著Caltech的氣球,並在廳外又掛橫幅,又栽大片充氣棕櫚樹。臨結束時,他們還在Green Building前用綠色激光打出了Caltech的校名。
MIT。。。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上加州理工的
一年之後,MIT學生以牙還牙,喬裝成搬運公司,「綁架」了Caltech的校寶Fleming大炮,萬里陸運回校,並在MIT校園參觀周末展覽。加州理工學院官方的校園生活助理副總裁的反應倒是挺幽默的:「我想可以很確切地說我們把大炮租借給MIT,以便使我們在那兒的校友們感到像在家一樣地舒適自在。我知道自去年以來,MIT因為那些(Caltech)標誌和(南加州的)棕櫚樹開始有些像Caltech,加上現在擺在那裡的大炮,MIT真像劍橋里的一小塊Pasadena(隱喻MIT像Caltech在麻州劍橋的分校)。」不過,Fleming樓(俱樂部的,以Fleming命名的大炮是其鎮樓之寶)的反應就嚴肅辛苦多了。四天後,該樓的23名學生與在MIT的7名樓友裡應外合下,「盜」回了大炮。他們在大炮擺放處留下了一座小型大炮紀念品和一封由樓長簽名的信:「上一周,Fleming樓每個人都捲入了這場加州和另一個理工學院的友好較量。73年來,Fleming樓有很多令人自豪的傳統和值得紀念的事物。Fleming大炮就是這些傳統之一;而今天我們展示了保護它們的決心。五天來,Fleming的本科生和校友以令人鼓舞的速度取回了我們所鍾愛的大炮。在欣慰大炮回歸之餘,Fleming樓已經重新投入到Caltech(對此事)的反應。Fleming樓的另一個傳統是它的座右銘:『讓行動來表現吧(Let the Deed Show)』。今天我們就是這麼做的,而且我們發誓我們進一步的行動將比這些話更響亮。」
Caltech和MIT之間的勢不兩立沒完沒了的惡作劇對決,可以說是美國大學間最曠日持久的。不過,如果從惡作劇的規模(惡搞和被搞人數)、震撼程度(有多少人當場感受到)和影響程度(當年和若干年後有多少人還在津津樂道)評選最佳惡搞,這些兩校之爭都榜上無名。而加州理工學院在1961年「玫瑰杯」惡名昭著的惡作劇,則當之無愧地被大學惡搞界奉為圭臬,尊為「惡搞之王」(Grand Daddy of All College Pranks)。
Wikipedia: The prank received national attention, as the game was broadcast to an estimated 30 million viewers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by NBC. One author wrote, "Few college pranks can be said to be more grandly conceived, carefully planned, flawlessly executed, and publicly dramatic" than the Great Rose Bowl Hoax.
2010年加州理工學院傑出校友MCGEE, HAROLD在1984年出版了廚藝界劃時代的傳奇之書《食物與廚藝:廚房中的科學與知識(On Food and Cooking: The Science and Lore of the Kitchen)》。MCGEE首創以科學探討烹飪,將廚藝由藝術和文化提升至科學領域,讓《食物與廚藝》甫推出即掀起風潮,席捲並影響美、加、英、法各地,建 立民眾對烹飪的新觀念,連電視節目也開始製作廚房科學的節目,不僅帶動「廚房科學」風潮,也催生現今當紅的「分子美食」!該書歷經四分之一世紀仍是國際大廚奉為圭臬的重要寶典。再沒有哪一本書,將食材描述得如此詳盡精確、將變化講解得這麼深入淺出, 並將專業的飲食科學成功轉化為大眾普遍接受和理解的廚房科學知識。人類食物的起源、構成,以及各種食材如何透過廚藝變身為誘人美食的過程,盡收於此。《食物與廚藝》是全世界美食愛好者和職業廚師的「聖經」,融合了烹飪與科學,從各色食材的化學組成,一路探究到滋味、香氣、質地、顏色和營養。從我們未 曾想像過的科學之窗窺探廚房實驗室的神奇變化,透視人類歷來飲食的文明,完美呈現了生命延續的無窮奧秘與無邊魅力。
把廚藝科學化的傑出校友Harold McGee
Harold McGee的劃時代巨著《食物與廚藝:廚房中的科學與知識》
加州理工學院物理系系主任Kenneth G. Libbrecht 的拍攝雪花的副業贏得了全球讚譽,其作品被選為美國和澳洲郵票。
Kenneth G. Libbrecht 拍攝的雪花
喜劇影片真正的天才和CBS犯罪電視劇《數字搜查線(Numb3rs)》大致基於加州理工學院所發生的一些事件。美劇《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 Season)》中的天才科學家均就職於Caltech。
加州理工的逸事1:Caltech vs. Cal Polytech 雖然Caltech榮登權威的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2012年全球最佳大學排名榜榜首,但是牆裡開花牆外香,真正了解加州理工學院的並不多,真可謂「知者自知,茫者自茫」。提到Caltech常常有如下兩種反應:「哦,是Cal Polytech (California State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onoma, Forbes全美大學排名470),對吧?」或「我的天啊。你上了Caltech?你還能說(人)話啊?」
注1:CUSPEA(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項目是中國在李政道教授的創議和幫助下向美國派遣留學生的一項措施。CUSPEA項目經試點后正式執行,於1989年宣告結束。在CUSPEA計劃實行的十多年中有九百多名年輕學子出國深造。目前,CUSPEA學者都已陸續完成學業並從事理論物理、實驗物理、材料科學、信息科學、生命科學等多方面的研究,或活躍在高科技企業、金融和經濟、法律等很多領域。
注2:Caltech的學制雖然號稱是三學期制(Trimester System),其實是不折不扣的學季制(Quarter System):秋季從9月底至12月中;冬季從1月初到3月底;春季從4月初6月中;學校沒有夏季課程(所以不叫學季制)。每學期10周,剛上3周課就該準備期中考(一般在第5周)。 作者: 白露為霜 時間: 2012-2-10 06:47
Cal tech 和 Cal Poly 都在南加州,都以理工科出名。難怪別人分不清,氣也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