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言行一致
張三一言
一般地要求自己和別人言行一致是必要的,也是應該做得到的。但是,要求自己或他人完全言行一致,是一個極高的要求;大多數人只能作為律己的目標,但未必能做不到。
這是因為人並非全由理性支配,而是更多地被感情和利益支配。比如說,一個人是真心追救程序正義的,當他所恨的人反程序正義時,他會出自真心地且強烈地反對反程序正義的人和事;當與他無關者反程序正義時,他也會一般地反對,或不予理會;當他親朋反程序正義時、當反程序正義與他的感情或利益相一致時,他不會就此反程序正義的事發表反對意見。賀衛方在筆會對高寒的程序正義不表態,大概可以從這裡得到回答。也許,賀以後會就此直接發表意見也說不定;但願如此。
以上這個對人們對程序正義所持態度的描述,很少人會公開表示認同;若一定要他們發表意見,多會表示反對。但是,如果能冷靜並把自己抽離開來看看人情世故的話,你會發現,幾乎所有人都如此!再進一步,克己一點,檢視一下自己過往或正在的思想感情行為,也會發現自己亦如此。
這就出現一個問題了:所有人都是言行不一的偽君子。
我的回答是:除了聖賢(到底有沒有,存疑)外,沒有君子也沒有小人,有的是想象中的君子和小人之間的過度狀態的人。我們日常說的好人,指的是接近君子一端的人,壞人,指的是接近小人一端的人。儘可能把中間過度狀態的人推向好人一邊,大概是人們的意願吧。
那麼好人與壞人有沒有區別了呢?
有時有,很容易區別;有時沒有,很壞區別。
當好人與壞人中間隔開一段很寬的距離(灰色地帶)時,人們可以用這一色地帶作為分界,很容易把他們區分為好人與壞人。當好人與壞人中間隔開距離很窄,窄成一線時,好人與壞人就很難區別了。
話說回來。人們能做到言行一致那是很好的事,但是,能言行一致,特別是完全言行一致的人少之又少。在這樣一種現實中,一些言行並不那麼一致的人倡導、鼓吹、支持某一觀念──例如正義、法治、言行一致…我應該持甚麼態度呢?
我說以上的幾段話不是想讓人泄氣,而是想說明人性是不能絕對完美的,但是,我們可以努力靠近完美;可以做到比較完美的人比比較不完美的人多些。或者說,可以讓程序正義、法治、言行一致等美德更多些,更佔主流一些。
我想,我會這麼做。把他現在的主張和他的過往為人分開。支持他現在的正確主張或反對他現在謬誤的意見。但是,也有一個條件,就是他的過往與他現在主張沒有關聯。例如有些人,在黃琦、高智晟、胡佳被共產黨迫害時幸災樂禍、落井下石,輪到他們的偶像劉曉波時就要求人們不要批評失去發言權的人。這些人的要求是正確的,要支持,但是不能放過他們過往幸災樂禍、落井下石的過往言行劣跡。正確的態度是把反迫害放在第一位,在這個條件下可以批評他們的某些錯誤;例如,劉曉波的共產黨以人權原則治國、溫馨人性化的監獄管理等等美共媚共言論,不論劉在獄中獄外都應該批判。事實上,我並不著意批評劉曉波本身理論,而在意那些身在自由世界,有自由發言權的精英為劉曉波的美共媚共言論辯護的言論。因為這些美共媚共言論實際上是支持、擁護共產黨對劉曉波的迫害,怎麼能不反對?例如,沒有敵人論,那麼,抓劉曉波的共產黨就不是敵人了,是你的朋友抓了劉曉波了?一些人洋洋洒洒地寫了大部頭對敵鬥爭的民運理論,但是,基於派性,為了維謢劉曉波,竟然反對過往有敵人論的我,去維護沒有敵人的謬論。這種言行令人齒冷。
從筆會違背程序正義開除高寒案看來,中國的知識精英離開正義還很遠。可以把高寒反對筆會開除案視作為正義而鬥爭的一個方面,所以,應該支持。
寫此短文,表示支持高寒對筆會的程序正義要求。
20110424 香港
@@@@@@@@@@@@@@@@@@@
不僅用「程序正義」求人,更應用「程序正義」律己
——致賀衛方先生的公開信
高 寒
http://gongwt.com/show.php?ID=125482
郭羅基:《維護言論自由權和會員監督權》 http://chinaway.org/nv/article/2007/1024/article_328.html
郭羅基:《獨立中文筆會不是私家花園》 http://chinaway.org/nv/article/2007/1022/article_326.html
此文原載「高寒新浪博客」:http://**/u/161610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