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為先君補辦追思會

作者:澳洲雪梨子  於 2022-10-19 08:0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說東道西|通用分類:回國記錄|已有3評論


說孝--為先君補辦追思會

 

雪梨子

 

說起孝國人個個都知人人皆曉彼此間還心領神會但要做一篇文章將之說清楚道明白恐怕就不那麼容易了

 

因為中國人有關孝的歷史太悠久有關孝的文化太豐富有關孝的論著太浩瀚

 

因太久太厚太多故至今言人人殊

 

孔夫子是竭力鼓吹孝道的但他並沒有一個嚴謹的定義而是針對不同的場景不同人對孝做不同的解釋可謂因材施教比如魯國大夫問他什麼是「孝」他回答「無違」給他趕車的樊遲請教如何理解時他說

 

事之以禮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這個很透徹但另一個問題又來了什麼是「禮」呢不同的人不同的時代是否有不同的禮呢?!

 

顯然這是必須的

 

中國古代先民是非常現實也非常通透的比如從帝王將相豪門大戶都有「古不墓祭」的說法為什麼呢因古代帝王將相的墓地都離皇宮王府很遠即使是耕讀傳家的農家大戶墓地也可能離村莊十多里之遙要在祭先人的重大節日如中元節冬至和除夕等到墓地去祭祖來回的路上都費一天很不現實因此這些人都是皇帝有太廟大戶人家有祖宗祠堂供祭祀而對於那些普通人家可能沒錢請風水先生跟他找祖塋之地找到也買不起對於小戶家祖宗祠堂也暫時沒實力建造父母死後就埋在自家的田地角落那麼他逢重大祭祖節日去先人的墓地就很自然了

 

因此對於「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的是因人而異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

 

那麼今日世界國人對父母去世后的「葬」」之禮有那些呢以鄙人的觀察有如下幾點

 

1、為逝者佩戴黑紗即新時代的「戴孝」戴孝日子或長或短,,有頭七三七也有七七四十九天的但至少三天--從逝者離世到下葬之間

2、為逝者舉辦追悼會

3、在父母去世后的第一個春節門口貼白或黃色的春聯以示哀悼而不與「普天同慶」

4、如家居條件允許可為父母設置靈堂在未來的三年內重要日子祭祀

 

竊以為前三是今天中最普通的人家都有能力做到的


筆者為其先父補辦的追思會現場圖一

 

 

有人說死後的祭祀是做給別人看到關鍵是要在生前對父母好

 

此論有趣若二者只能選一那當然是生前對父母好更重要但問題是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生前盡孝死後行禮並不是矛盾的起碼筆者上面所列的「葬祭之禮」前三條實施難度並不大

 

而在儒家先聖的角度實施「葬祭之禮」還有教化民風的作用「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行筆到此回頭再論生前如何算是待父母好

 

還是孔子他在兩千多年前已給了答案對父母尊敬在弟子言偃向他請教孝道的時候孔子很有針對性地說

 

今之孝道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翻譯成今天的普通話就是如今的所謂「孝」只要養活父母便行了其實連狗和馬都有人養活若不盡心恭敬地孝順父母那供養父母和養活狗馬有什麼區別呢

 

在過去的兩百年間西學東漸國勢陵夷為救亡圖存不少仁人志士質疑和批判那些不合時宜的傳統思想如梁啟超先生就曾將「百善孝為先」的說法改為「百善勤為先」勸新學勸實業鼓吹「少年中國」和「新民說」孝道文化也受到了挑戰......

 

俱往矣


筆者為其先父補辦的追思會現場圖二

 

 

這趟為處理先父的後事補辦了一個「追思會」算是略盡人子之責看到小區四周都是宣傳中華傳統文化的漫畫其中就有不少孝道的內容看樣子朝野上下都明白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文化的恢復與弘揚而孝道文化的傳承也必將推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故撰文說孝諸君共勉

 

30/08/2022於武漢


相關鏈接

父親的死 https://big5.backchina.com/blog/382356/article-336085.html

特別的生卒日--先父去世周年祭 https://big5.backchina.com/blog/382356/article-336435.html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jjmarcusa 2022-10-19 23:04
在父母去世后的第一個春節門口貼白或黃色的春聯
My parents told me that no 春聯 for first two years in 1920s-1940s.  Blue 春聯 could be used on third year.  In Qing and earlier, officers must take leave to stay home for three years.  A few were sentenced to jails for not doing so.
回復 jjmarcusa 2022-10-19 23:11
It can be found in some ancient writings or books, full white including underwear must be worn for three years.   Some officers in Qing or earlier were punished for not doing so.  They had fur coats under white during snowing winter.  White fur coats were not allowed.  I think only officers and riches could afford such practice.  Others had to work.  Hence white was not practical.  Black is european/usa tradition.
回復 澳洲雪梨子 2022-10-20 07:07
jjmarcusa: It can be found in some ancient writings or books, full white including underwear must be worn for three years.   Some officers in Qing or earlier wer
謝謝賜教
拙作原本是給老家的親朋好友看的,適用範圍估計也就是江漢平原一帶。其實即使在武漢,有關前三年的春聯顏色也因老家不同而有不同,這正印證了很多明清方誌中常引用的古話:「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再次感謝分享,讓我知道在丁憂期有藍色春聯之說,長見識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7 09: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