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徒22: 1-19>

作者:霞步思  於 2023-2-23 05:2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聖經分享|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徒22: 1-30】【諸位父兄請聽,我現在對你們分訴……。】在使徒行傳第二十二章中記載了,保羅向百姓分訴:【』諸位父兄請聽,我現在對你們分訴。『眾人聽他說的是希伯來話,就更加安靜了。】「諸位父兄請聽」,是保羅對眾人的稱呼,特別親切、有禮貌和表達尊敬。「我現在對你們分訴」,「分訴」的意思是「辯護」。本書一共記錄了三篇保羅的「分訴」,表面上是保羅的辯護,實際上是聖靈引導他向猶太人、羅馬巡撫(24:10-21)和猶太王(26:2-23)為主作見證(23:11)。因此他在「分訴」中完全不提自己有沒有「帶著希臘人進殿」(21:28),而是抓緊機會,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見證主。保羅此時所用的「希伯來話」,這是猶太地通用的亞蘭話,這是猶太人從巴比倫被擄回歸之後的日常用語。當時散居外邦的猶太人通常只會說希臘話,既不會希伯來文、也不懂亞蘭文。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原來以為抓到了一個散居外邦的猶太人,現在卻聽到保羅說出一口流利的亞蘭話,所以「就更加安靜了」。【保羅說:『我原是猶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數,長在這城裡,在迦瑪列門下,按著我們祖宗嚴緊的律法受教,熱心事奉神,像你們眾人今日一樣。我也曾逼迫奉這道的人,直到死地,無論男女都鎖拿下監。這是大祭司和眾長老都可以給我作見證的。我又領了他們達與弟兄的書信,往大馬士革去,要把在那裡奉這道的人鎖拿,帶到耶路撒冷受刑。『】「生在基利家的大數」,「基利家」是位於小亞細亞東南沿海的羅馬行省。「大數」在當時是地中海的一個大港,也是一個頗有盛名的大學城,所以「生在基利家的大數」,代表保羅是一個有教養的人。「在迦瑪列門下」,「迦瑪列」是當時相當受猶太人尊敬的律法教師,稱他為「拉比中的拉比」,保羅就是他的得意門生。「按著我們祖宗嚴緊的律法受教,熱心事奉神,像你們眾人今日一樣」,這表示保羅體諒這些毆打自己的同胞。「我也曾逼迫奉這道的人,直到死地」,指逼迫信徒使陷於絕境,甚至處死。「大祭司和眾長老」,指猶太公會的領袖成員。「我又領了他們達與弟兄的書信,往大馬色去」,「書信」或許只是一種請求協助緝拿罪犯的公函,實際上並沒有法律上的約束力。「大馬色」即今敘利亞的首府,距離耶路撒冷約有二百五十公里,有不少的猶太人居住在那裡。當時公會的權勢僅及於巴勒斯坦境內,或許是這些會堂也尊敬耶路撒冷大祭司的地位,所以接受其書信通告。「要把在那裡奉這道的人鎖拿,帶到耶路撒冷受刑」。就是逼迫耶路撒冷的基督徒。

接著保羅說到他得救的經歷:『我將到大馬士革,正走的時候,約在晌午,忽然從天上發大光,四面照著我。我就仆倒在地,聽見有聲音對我說:『掃羅!掃羅!你為什麼逼迫我?』我回答說:『主啊,禰是誰?』祂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拿撒勒人耶穌。』與我同行的人看見了那光,卻沒有聽明那位對我說話的聲音。我說:『主啊,我當做什麼?』主說:『起來,進大馬士革去,在那裡,要將所派你做的一切事告訴你。』】「正走的時候,約在晌午」,表明保羅比一般人為律法更加熱心。因為中東的旅行者通常會避開中午的太陽,但保羅卻在炎熱的中午趕路。「忽然從天上發大光」,表明這光比正午的烈日更猛烈,所以不是太陽光,而是一種屬天的光。「你為什麼逼迫我?」表明逼迫主的門徒就是逼迫主。「主啊,你是誰?」「主啊」這稱呼表示他知道和他說話的這一位是在上有權柄的「主」。「我就是你所逼迫的拿撒勒人耶穌」,「耶穌」意即那被釘十字架,死了卻又復活、升天的拿撒勒人耶穌。當耶穌在世時,掃羅從未直接逼迫過祂。在這裡,主要讓掃羅知道,當他逼迫耶穌的門徒時,就是逼迫耶穌。「卻沒有聽明那位對我說話的聲音」,意即他們只聽見說話的聲音,但不懂得、不明白所說的是什麼。「主啊,我當做什麼?」這個問題表明掃羅已經承認耶穌是基督,是掌管他一生的主。「起來,進大馬色去」,主對這樣逼迫教會的掃羅,除了質問他「你為什麼逼迫我?」之外,竟沒有一句責備的話,反而是對他有指引和託付。「在那裡,要將所派你做的一切事告訴你」,主沒有直接告訴他當做什麼,而是用另一個人去幫助他。【我因那光的榮耀不能看見,同行的人就拉著我手進了大馬士革。那裡有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按著律法是虔誠人,為一切住在那裡的猶太人所稱讚。他來見我,站在旁邊,對我說:『兄弟掃羅,你可以看見。』我當時往上一看,就看見了他。他又說:『我們祖宗的神揀選了你,叫你明白祂的旨意,又得見那義者,聽祂口中所出的聲音。因為你要將所看見的,所聽見的,對著萬人為祂作見證。現在你為什麼耽延呢?起來,求告祂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我因那光的榮耀不能看見」,主暫時拿走掃羅肉眼的視力,或許是要讓他運用裡面的心眼,專心思想主。「亞拿尼亞,按著律法是虔誠人」,這句話對那些聽眾而言,相當重要,使他們知道幫助他認識耶穌的亞拿尼亞既不是一個外邦人,也不是一個不守律法的稅吏或罪人,而是「按著律法是虔誠人,為一切住在那裡的猶太人所稱讚」。「我們祖宗的神揀選了你」,這是強調保羅和猶太人所信的乃是同一位神。「又得見那義者」,就是得見耶穌基督(3:14)。基督親自向保羅啟示和顯現的目的,是要他「對著萬人為祂作見證」,因此,保羅的自辯,實際上是為基督作見證。「萬人」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起來,求告祂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這對保羅具有特殊的意義,「求告祂的名」,乃是保羅洗去他的罪的憑藉。「受洗,洗去你的罪」,因為他在還沒有信主之前,是屬於猶太宗教中逼迫基督徒的一個人,現在他相信了主耶穌,就應當起來去受洗,這樣他在人面前逼迫耶穌的罪行也就洗去了。

【後來,我回到耶路撒冷,在殿里禱告的時候,魂游象外,看見主向我說:『你趕緊地離開耶路撒冷,不可遲延;因你為我作的見證,這裡的人必不領受。』我就說:『主啊,他們知道我從前把信你的人收在監里,又在各會堂里鞭打他們。並且你的見證人司提反被害流血的時候,我也站在旁邊歡喜;又看守害死他之人的衣裳。』主向我說:『你去吧!我要差你遠遠地往外邦人那裡去。『】「後來,我回到耶路撒冷」,這應該是他得救之後第三年的事(加1:18)。他在恍如做夢、卻又沒有睡著的狀態下看見了異象。主命令保羅「趕緊地離開耶路撒冷,不可遲延」,因此保羅離開耶路撒冷,表面上是因為猶太人的逼迫(9:30),實際上卻是因為主要差他「遠遠地往外邦人那裡去」。當主耶穌命令保羅離開耶路撒冷時,保羅提到耶路撒冷的猶太人都知道他是熱心逼迫門徒的人,所以主耶穌就宣告:「你為我作的見證,這裡的人必不領受」。【眾人聽他說到這句話,就高聲說:『這樣的人,從世上除掉他吧!他是不當活著的。』眾人喧嚷,摔掉衣裳,把塵土向空中揚起來。】「眾人聽他說到這句話」,是指他被神差遣往外邦人那裡去。眾人一聽到「外邦人」,馬上就瘋狂了,因為神若是把恩典也賜給外邦人,就意味著猶太人將失去選民的獨特地位和優越感。猶太人並不反對勸外邦人皈依猶太教,但卻要求外邦人先行割禮、變成猶太人。「摔掉衣裳,把塵土向空中揚起來」,這是表示對褻瀆者的嫌惡和棄絕。表面上,保羅的見證被眾人打斷了,實際上,聖靈已經讓保羅講完了當講的話。

【千夫長就吩咐將保羅帶進營樓去,叫人用鞭子拷問他,要知道他們向他這樣喧嚷是為什麼緣故。剛用皮條捆上,保羅對旁邊站著的百夫長說:『人是羅馬人,又沒有定罪,你們就鞭打他,有這個例嗎?』百夫長聽見這話,就去見千夫長,告訴他說:『你要做什麼?這人是羅馬人。』千夫長就來問保羅說:『你告訴我,你是羅馬人嗎?』保羅說:『是。』千夫長說:『我用許多銀子才入了羅馬的民籍。』保羅說:『我生來就是。『於是那些要拷問保羅的人就離開他去了。千夫長既知道他是羅馬人,又因為捆綁了他,也害怕了。】羅馬政府把公民籍放在很高的地位,一個羅馬的公民在定罪之前,是不能被捆綁,也不能受鞭打的。「剛用皮條捆上」,是使受刑者的上身赤裸,然後將他捆到柱上,準備施以鞭刑。「百夫長」是負責執行刑罰的人。千夫長說「我用許多銀子才入了羅馬的民籍」,因羅馬的公民籍擁有許多特權,在革老丟作羅馬皇帝的時代,可以用金錢購得。「我生來就是」,這表示在他出生之前,他的父母都已是羅馬公民。保羅的回答出乎千夫長的意料之外,所以他「也害怕了」,擔心上頭知道他違反法律、會被問罪。【第二天,千夫長為要知道猶太人控告保羅的實情,便解開他,吩咐祭司長和全公會的人都聚集,將保羅帶下來,叫他站在他們面前。】此時,千夫長已經知道猶太人向保羅「喧嚷」,是有關猶太人的律法,所以最好是請公會成員前來聆聽、搞清事實真相。保羅若是無辜,馬上可以釋放;如果控告屬實,他就把案件移交給巡撫(23:26-30)。這樣保羅又有機會在公會面前,在那些被律法、成見與嫉妒的心所轄制的一班人的面前,為主作見證。但願我們今天也都要效法保羅,只要有機會,就要勇敢地為主作見證!阿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5:1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