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David Stockman-We Are Nearing the End and

作者:light12  於 2016-3-2 16:4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http://m.cn.nytimes.com/opinion/20130408/c08krugman/       
專欄作者
困擾我們的是失業率,而不是過度印鈔
保羅·克魯格曼 2013年4月8日


在大蕭條來襲之時,很多有影響力的人物都認為政府甚至不應該嘗試控制損失。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說,他的財政部長安德魯·梅隆(Andrew Mellon)敦促他「清算勞動力、清算股市、清算農民......這樣就能把腐朽的成分從體系中清洗出去。」著名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警告不要試圖去加快復甦,因為「人為刺激會導致大蕭條產生的問題殘留下來」。

和很多經濟學家一樣,我曾頗有些洋洋自得地引述這些過去的著名人物。最終,現代宏觀經濟學表明他們錯得離譜,而我們不會重複上世紀30年代的錯誤,真是這樣嗎?

我們太天真了。事實證明,清洗的衝動(把經濟蕭條看做對過去罪惡的必要的、甚至有些令人嚮往的懲罰,同時還抨擊任何試圖減輕痛苦的努力)和過去一樣強烈。確實,梅隆主義在今天隨處可見。看一看CNBC的電視節目或是讀一讀專欄文章,你很有可能發現,沒有人認為聯邦政府和美聯儲在應對普遍失業這個問題時做的太少。反而,你更可能遇到所謂的專家在大力斥責預算赤字和貨幣擴張的罪惡,還譴責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是萬惡之源。

保羅·克魯格曼

保羅·克魯格曼

Fred R. Conrad/The New York Times

如今,事實表明,這些口沫橫飛的批判者在一切問題上、在危機每個階段的看法都是錯誤的,而凱恩斯主義者在大多數時候都是正確的。還記得那些人是如何推測聯邦赤字會導致利率飆升的?不知道也沒關係:在這樣的警告充斥四年之後,利率還是維持在歷史最低水平上下——正如凱恩斯主義者的預測。還記得大舉印鈔會如何導致惡性通貨膨脹?從經濟開始衰退之時起,美聯儲已經把資產負債表的規模擴大到三倍以上,但通貨膨脹率平均小於2%。

但梅隆主義者還是繼續湧現。最新的例子是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的第一任預算主管戴維·斯托克曼(David Stockman)剛剛出版的大部頭著作,名為《大變形》(The Great Deformation)。

他的新書沒什麼新的內容。儘管斯托克曼有意批判一些共和黨人和讚揚一些民主黨人的做法為他贏得了反傳統的美名,但他的分析幾乎就是標準的清算主義,還帶有一種強烈的金本位主張。他稱,自從富蘭克林·D·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摒棄了金本位制並使用存款保險體系之後,我們註定在劫難逃。自那以後,所有的舉措都是一系列「狂潮」(他最喜歡用的詞):開支狂潮、消費狂潮、債務狂潮、尤其是印鈔狂潮。如果說70多年來我們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災難,那是多虧了一系列幸運意外事件的發生。

這樣看來,他的書或多或少還是老生常談。尤其是,和他那個陣營里的很多人一樣,斯道克曼誤解了債務增加的含義。是的,美國經濟的總債務(公共和私人的總和)相對於GDP來說出現了顯著飆升。但是,這並不表明我們這個國家一直在入不敷出地生活,從而必須要大力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我們累積了龐大外債(儘管不如很多人想象的那樣龐大),但債務的增加在極大程度上代表的是美國人從其他美國人那裡借錢,這不會讓整個國家更窮,也不需要我們集體縮減支出。實際上,所有這些債務製造的最大問題是,債務讓我們支出得太少,從而導致經濟一直處於低迷狀態,債務人被迫削減開支,而債權人認為沒有理由去增加開支。

因此,我們應該怎麼辦?我們應該盡一切辦法重建一個有效的金融監管體系,在里根革命之前的幾年裡,這樣的體系曾經起到了防止過度槓桿化的作用。但那是為了預防未來出現危機。為了應對當前的危機,我們需要貨幣和財政刺激政策,來讓那些債台還不算高築的人在債務人減支之時增加支出。

當然,這樣的藥方受到梅隆主義者的譴責,他們錯誤地認為,它跟當初令我們身陷囹圄的政策差別不大。反過來這也說明清算主義是個多麼有破壞性的學說:把我們的問題變成罪與罰的道德劇會導致我們進入更深、更久的衰退。

但壞消息是,罪惡這種說法很有銷路。正如我所說,儘管梅隆主義者在所有問題上都是錯誤的,把宏觀經濟看作道德劇這種觀念有著難以抗拒的、發自肺腑的吸引力。再為這種觀念穿上的政治的偽裝,連自由主義者都會被騙倒。

但他們不應該。梅隆在上世紀30年代大錯特錯,而他的化身們也在今天大錯特錯。目前,困擾我們的是失業率,而不是過度印鈔——政策應該發揮更多作用,而不是更少。


克魯格曼第二次中國演講:最擔心歐洲和中國,7.4%的中國GDP增長數字是科幻

發表時間:2015-01-24 17:25:25

字型大小:A-AA+
關鍵字: 克魯格曼克魯格曼中國演講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克魯格曼預測中國克魯格曼談中國地方債克魯格曼的預言

【觀察者網報道】保羅·克魯格曼先生又來中國唱「危機論」了,不過這一次很婉轉,也很謹慎。1月24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的演講中,他以一個笑話回應了中國學者對他2011年發表的中國崩潰論的質疑。

自打成功預言1997年世界金融危機之後,保羅·克魯格曼一直很忙。雖然未能再次預見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但這些年他不斷與美國新保守主義的經濟政策搏鬥,支持奧巴馬的醫改政策,批判共和黨失去了靈魂,每周在紐約時報撰寫專欄,為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呼籲,批評金融業佔據了太多資源,撰寫6篇書評稱讚皮克迪《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揭露全球貧富差距急劇擴大、資本完全壓過勞動報酬的事實……

為了向美國精英統治者揭露普通人都知道的危機,克魯格曼也是蠻拼的。他對中國的觀察則略顯曖昧。2011年12月,他曾在《中國經濟會崩潰嗎?》一文中指出,中國經濟增長依賴於因房價飛漲而大熱的基礎建設,政府監管之外的影子銀行佔新增貸款比例大幅增長,因此他得出結論,「由此引起的泡沫開始破滅,金融經濟危機並非危言聳聽。」但在他近幾年的專欄中,則反覆批評美國政府在基建方面遠不如中國政府有為,並警告美國中產的飯碗正在被中印搶走。

昨天,1月24日上午,克魯格曼出現在了上海交通大學文治堂,作為主角出席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SAIF)、中國金融研究院(CAFR)和中華金融學會聯合舉辦的「名家講堂」,演講主題是《世界經濟新格局與中國的機會和挑戰》。

這是他第二次公開來中國演講。第一次是2009年,與多名中國經濟學家激烈爭論美國國債、人民幣匯率以及碳排放問題。巧合的是,地點也在上海交大文治堂。據觀察者網了解,文治堂在2013年4月剛剛重新裝修一新,難怪今天克魯格曼先生一落座就四處看了看,不知道故地重遊的他有沒有新發現(克魯格曼此次行程拒絕一切媒體訪問,所以我們未能給讀者們帶來更多他的個人感受)。這五年來,中國尤其是上海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克魯格曼先生多次預告的中國經濟危機並未出現。演講中他再次發出忠告,儘管他的預言沒有兌現,但危機一旦開始,將比你我的想像來得更快。

此次是保羅·克魯格曼到中國的唯一一場演講。一如既往地,克魯格曼先對全球經濟進行了有趣的點評。克魯格曼從他上大學開始講起,當時的經濟學家沒有料想到全球經濟會在90年代以來發生如此劇烈的變化。那時候他和現在的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一起在MIT的研究生院讀書,學到的都是文化決定論的觀念,認為儒家文化或者印度的文化都會阻礙經濟增長。他說「所有的人「(主流經濟學家)在七十年代的時候都沒想到,後來全球經濟發展的故事會被重新改寫。

在演講中,克魯格曼對全球經濟的判斷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全球經濟還未走出困境:美國在復甦他保持樂觀,最讓他擔憂的是歐洲和中國。他說局外人都不相信中國2014年的GDP增長達到7.4%,認為這是科幻。不過,他也沒有說出在他眼裡中國經濟增長數據可能是多少。

說到中國經濟的隱患,他重點指出投資佔GDP比重過高,消費佔比太低,以及土地財政問題很大。有趣的是,他的美國同行、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教授、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Robert Engle教授兩個月前剛剛來到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名家講堂」演講,主題是談全球危機預測,同樣強調中國的地方債存在很大隱患。更有趣的是,今天克魯德曼說道:「我要發表一個免責聲明,我不是中國專家,我講的很多東西都是聽別人說的。」我聽別人說的」這個後綴他提到數次,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對中國下斷語。他說:我不是唱衰中國,十五年後,如果我還活著,我還會來講中國成功;但是五年內則不一定,中國會有點麻煩。

演講會現場,保羅·克魯格曼

一個小時的演講之後,互動環節相當精彩,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院長張春和金融學教授錢軍、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行長曹彤、上海城投控股總裁安紅軍以及學員代表作為嘉賓參與了交流。李克強總理剛剛在達沃斯的發言也成為交流的材料。儘管將克魯格曼奉為貴賓,但學者們質疑起來也並不客氣。提問中能感受到,中國學者和實業界對中國的未來要比克魯德曼有信心。


以下是克魯格曼先生演講文字《世界經濟新格局與中國的機會和挑戰》(有刪節,小標題為觀察者網所加):

6年了,全球經濟竟然還沒有從危機中復甦

目前全球處於相當不同尋常的經濟困難期,因為經濟困難很大,而且經濟困難已經持續了這麼久,當我在2009年來到中國內地的時候,世界經濟危機剛剛開始了一年,那個時候我不覺得很多的人不會想像到,甚至連我自己都沒有想像到,六年之後我們還沒有從經濟危機當中復甦過來,過了這麼長的時間,2008年的一些問題到現在還沒有糾正過來。

這是一個相當令人傷心的話題。但是,即便全球進程放緩,我們依然有很多理由可以保持樂觀態度:我們已經掌握了現代技術,以及懂得進一步推廣這些先進技術,這就意味著在未來我們能夠繼續利用技術推動我們長足的發展,當然增速肯定會放緩,中產階級崛起的進程會越來越慢,最後像中國這樣的快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增長速度會和發達國家趨同,中國是不是能夠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呢?我覺得的確會的。當然,印度在未來也有可能會趕超。


除了這些好消息之外,可以看到一些負面的消息。我們在2008年進入了全球金融危機,全球市場崩潰了,但是問題要比我們想像的更嚴重,個人消費在某些發達國家基本出現了崩盤,在某些發展中國家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美國和歐洲出現了重大的房地產市場泡沫,私營部門的債務高企,泡沫崩潰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經濟運行中資金流是一個環路,你的支出就是我的收入,如果你的支出少了我的收入就會變少,我的收入變少了你的支出也會進一步降低。全球的經濟萎縮是因為美國的房地產崩盤引起的,但迅速擴大到了全球,雖然金融危機本身是受到了遏制,銀行也得到了挽救,但是我們還沒有解決崩盤帶來的重大影響和後果。


我這裡有一張表顯示了2007年發達國家實際GDP的數字,另一個表是2007年10月份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預測,應該說是對未來比較合理的傳統預測。當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發達國家的年均增長率應該可以保持在2%左右,誰知金融危機后經濟出現了非常嚴重的下滑。後來的確有所復甦,增長有所恢復,但是我們不僅沒有收復失地,之後的增速都比我們的預期要低得多。這些發達國家的經濟比人們2007年的預期有一個大幅的萎縮。

那麼新興經濟體是不是有更好的表現呢?的確如此,中國很大程度上是避免了經濟的大後退,現在也在日漸走強,但同樣的預測和實際的對比也是讓人感覺有些驚訝的。

的的確確,新興經濟體的增長要快於發達國家,但是同樣相較於當時的預期,增速也要遠遠差於預期,這是因為發達國家的危機蔓延或者溢出到了發展中國家,也影響到了發展中國家的基本面,發展中國家並沒有避開讓發達國家遭受重創的問題。

現在全球經濟總體上還是比較疲軟的,美國是有一些利好,但只是暫時性的,其它的經濟體也有一些好消息,我剛剛從印度過來,他們的經濟也在改善,但總體上還是比較疲軟的。

我們可以在原材料或者大宗商品的價格當中看到這一點,其中一個就是油價,我們看到油價大幅下跌,包括銅、鐵礦石的價格都在下跌。我們知道鐵礦石和銅的價格驅動因素都有哪些,當然是中國了。隨著中國經濟的走弱,大宗商品的價格還會進一步下滑。

2008年我們因為金融危機陷入了困境,現在六年之多了,我們還根本就沒有真正擺脫這個問題,甚至全球經濟出現了第二輪疲弱,我們還沒有從這種危機當中充分復甦。


歐洲:經濟很難走出通縮

現在全球的一個很重要的薄弱環節或者很大的問題就出在歐洲,我們也可以用價格指數來進行判斷,比如德國十年期的債券利率真的非常的低。德拉吉公布了歐洲量化寬鬆的政策后,德國十年期債券收益率達到了歷史低點,法國也不到百分之六,應該說是法國債券歷史上兩百年來最低的一個收益率和利率的水平。

人們認為歐洲央行設定的這個利率將會在長時間內保持非常低的水平,因為歐洲的經濟預期會保持比較疲弱,德國五年期的債券幾天前還只是正的,而瑞士的十年期的債券其實是負的,從金融和宏觀經濟的角度而言真的是很值得我們關注,說明他們的經濟碰到了很大的問題。

為什麼會這樣呢?歐洲人什麼事都做錯了,但他們有些基本面上的問題,人口的問題很大,生育率非常的低,而且工作年齡的人口越來越少。所謂的工作年齡就是六十五歲以下的人口,過去五年一直在收縮,而現在如果要讓歐洲加大投資,考慮到這樣的人口狀況幾乎是不可能的,政府的緊縮政策又打壓了需求。歐洲央行又犯了重大的貨幣政策錯誤,就是在2011年升息。

歐洲央行現在正在努力,德拉吉在盡最大的能力在力挽狂瀾,前兩天的QE成功影響了市場,但影響的幅度有多大呢?看起來德拉吉成功地提高了歐洲預期的通脹率0.01%,聽上去挺大,但是還不夠,他們需要至少五倍才能脫離困境。

人們可能會問歐洲有沒有可能出現長期通縮?就像日本那樣,這個問題問錯了,應該問的是歐洲有沒有可能不進入通縮?因為如果歐洲已經進入通縮,走出通縮就很難看到了。

歐洲可能還會發生政治危機,如果經濟政策總是不靈,負責經濟政策的人能維持多久自己的合法性?也許很快就會看到現在非主流的政黨上台。明天希臘就要大選了,很可能左翼政黨會勝出,他們不是壞人,但如果他們勝出也會給市場造成重大的衝擊。你們得好好想一想,如果甘地成為法國的總統對經濟的影響有多大。現在這個世界要更開放、更全球化,但是可能因為經濟不好,開放和全球化都會收縮。


互動環節:張春院長、錢軍教授等與克魯格曼「抬扛」

中國的GDP統計數據科幻成分更大

接下來我們總得講到中國了吧?我不喜歡分析中國經濟,這不是因為我反對中國,但的確存在這樣一個問題,所有中國的經濟統計數據都有點像科幻小說,你們都同意我的話吧?在美國,GDP的統計也是科幻小說,但是有的統計數據比其它的統計數據科幻的成分更大。

中國的統計數據我就不說了,外面針對你們的GDP數據是有很多討論的,我們的圈子裡都在在問,為什麼政府決定公布這樣一個GDP增長率?7.4%是政府認為值得公布的數據嗎?這本身就值得經濟學家做一番分析,我也想透過迷霧看現象,我試圖和更多的「中國通」交流。我自己不是一個中國通,問題是這些中國通之間的意見也不合,總是能夠找到一個能夠說你想聽的話的中國通。

這是IMF給的數據,投資佔GDP的比例到底是50%還是45%?不管怎麼說,中國的經濟模型的確是引人注目,因為這個經濟模型的投資佔比極高,在市場經濟體里從來沒有看到過這麼高的投資佔比,也許是斯大林治下的蘇聯有這樣的佔比,但別的市場裡面是沒有的。

正常情況下高速的生產投資很快就會衰竭,但是中國的投資佔比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因為經濟增長真的像官方數據那麼高的情況下,投資佔比高就是可能的了。不過這樣一種快速的增長背後的驅動因素是不可能永久持續下去的。

中國是一個經典的雙重經濟,它的製造業已經現代化了,但是農業經濟還是相當的落後,農村剩餘的勞動力大部分已經流進了城市,勞動力成本在上升。還有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導致工作年齡的人口也開始在走高之後持平。

不管你們怎麼展望未來,中國的GDP增長未來都是個位數的,這就意味著投資的佔比不可能繼續這麼高,不可能再佔到GDP的50%。

現在是50%的投資和30%的消費,這個比例應該扭轉過來,怎麼做呢?投資佔比下降倒是容易的,但是消費的拉升該怎麼做呢?這是很難做到的,你必須有讓工人有更大的安全感,也就是說在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好的情況下,工人們有信心將更大部分的收入用來消費。

中國的政府了解這一點,政府有沒有能力快速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呢?從中國以外局外人士的眼光來看,中國很可能會碰到很大的麻煩。我們一直在追蹤亞洲,我們覺得中國的情況和日本九十年代末很相似,很高的經濟投資、房地產的泡沫,特別是有經濟模型的變革需求,但是時間又很緊迫。

每次聽到有人說中國的官員很聰明,過去他們這麼成功,接下來他們要做的我們也應該相信。當然,中國比日本比起來要窮得多,中國和日本兩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也不一樣,當時對日本政府的治理能力,局外人也是這麼說的。

如果說世界上有兩個地方讓我擔心,一個是歐洲,另一個就是中國。毫無疑問,如果再過十五年你們再請我回來演講,希望那個時候我還在人間,那個時候我們還會講中國成功,不過如果你們五年就請我回來,我可能就不會講中國成功了,因為短期內中國會有一點困難。

美國:經濟恢復的很好,不是人為的經濟增長。

最後我們來講一講美國,我們對美國的感覺挺好的,美國經濟恢復花了很長時間,但目前的確在快速增長。背後的原因也是很讓人興奮的,這不是什麼人為的經濟增長。其實美國有兩個關鍵點:我們的確也有過房地產的泡沫,不過這個泡沫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到現在已經快九年了,這九年來我們新建的房屋很少,而現在我們需要更多的住房,住房市場已經開始回暖了,這是你們要知道美國的一點。另外一點就是美國的家庭債務,以前是高漲過,現在已經控制到了收入以下,所以美國經濟的狀態要比以前好多了。

這其實是一個良性循環,經濟好了,就有更多的人能夠就業、能夠買房了,又能夠進一步推動經濟的復甦和增長。這次的復甦不可能帶來經濟繁盛,也不會是奧巴馬所說的美國經濟危機,但至少還是一個很好的、快速的恢復。

不是說美國經濟不會再有任何大問題。其實美元已經升值了很久,升值得再多就會削弱到美國的出口,也許還會有其它的一些美國特別的挑戰。就算我們看到了美國經濟復甦的好消息,市場上的人還是相信,還有來自外國很多的威脅,所以我也在擔心。

如果是我的話我不會升息的,美聯儲是計劃今年某個時候升息,我一直建議他們別這樣做,我覺得風險還是很大的。

這個世界真是困難重重,如果你後退一步看一看,你可能會很樂觀,從人類長期的發展角度來說,過去的二十五年我們看到了人類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尤其是普通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過去六年的經濟危機帶來的衝擊,比人們的想像要糟糕得多。有一位我很喜歡的經濟學家曾經說過:長期來說,我們所有人都會死去的,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得面對困難。(完)翻頁請看互動問答環節


以下是問答環節:

美國失業率真的在下降

上海交大高級金融學院院長張春:關於美國經濟,您說長期來說我們都會死去,但是經濟危機之前就有一個通行的觀點,就是美國的自然經濟增長率就有2%-3%。現在美國大家都在辯論,美國經濟的復甦道路有多強勁?中國觀眾真的也很想知道美國的經濟復甦到底會有多強勁,他們也想知道經濟復甦的長期影響。

克魯格曼:大部分人都已經下調了他們對美國潛在經濟增長率的預期,這樣說好了,首先我們要看美國的人口狀況,在整個西方世界,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率都下降了,而在歐洲甚至是負增長的,即使是在美國也是每年能夠下降百分之一左右,所有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美國的自然經濟增長率都會下降。

除此之外,要問生產率的提高能有多快,我們有一段時間生產率的提高只有1%,後來變成了2%,展望未來,技術對生產力的提高有多大作用呢?這是可以無盡爭論下去的一個問題,包括技術對生產率的提升作用有多大,或者說技術往往給我們帶來失敗?我自己也是在這兩種觀點當中搖擺不定,矽谷的創業家Peter Chill說過,我們得到了會飛的汽車,但是沒想到Twitter最後只能發140個字元,這就是期望和現實。

美國的經濟增長在1.5%到2%之間,這是對未來的預期,現在失業率是下調了很多,主要問題就是很多人不再尋找工作了。過去的六個月倒不是如此,現在我們看到了失業率的真實下降,我們創造了更多的工作,每個月大概有二十萬左右的新工作崗位,這是一個真正的好消息。

中國5年前的刺激計劃應該用到社會保障上

上海交大高級金融學院院長張春:您說中國經濟當中投資佔GDP比例太高,不可持續,但是之前我們也有過私下的交流,2009年的時候您支持中國政府的干預政策,而中國GDP投資佔比這麼大主要是因為政府的刺激政策,當時您是支持政府干預的,現在又說高投資佔比不可持續,這兩點怎麼解釋得通呢?

克魯格曼:我還是認為投資的刺激政策在當時是對的,在2009年的情境下政府需要出手推動經濟的增長,世界各地也都是如此,這樣才能避免一個更嚴重的經濟下滑。

五六年前我沒有想明白的一點是,你們真的需要刺激計劃支持政府拉動消費,這跟美國的情況不一樣,美國經濟當中投資佔比比較低,基礎設施已經好多年都沒有好好改造過了,而在中國很多政府投資都投到了一些令人質疑的項目當中,比如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展望未來,我認為中國真正應該鼓勵的是可持續的消費增長。

中國如果允許經濟在2009年崩盤會不會比現在更好呢?現在我們沒有辦法提出這樣的觀點,也許六年前他們應該用這些錢來加強中國的社會保障,在美國也是這樣,人們抱怨我們醫療衛生的福利和退休的福利,這的的確確是中國應該推動去做的一件事情。

我講中國的很多東西都是聽說的

上海交大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錢軍我們知道投資拉動型和消費拉動型的經濟發展模式,您講到中國現在像日本的九十年代一樣,我也認同您的觀點,短期內的的確確是有一些非常關鍵性的問題,可能給中國構成一個比較巨大的挑戰,在您看來哪些事件可能會發生?您覺得這些事件會發生在哪些領域?是在銀行領域嗎?會不會因為這些事件的發生導致中國經濟的下滑?換言之,哪些關鍵因素可能會導致中國硬著陸或者崩潰?

相較於日本,我對中國是持有謹慎樂觀的態度,這種投資拉動模式的確是不可持續的,但我對中國的個人消費還是比較樂觀的。中國金融體系很大的一個問題點就在銀行,銀行最大的股東就是政府,這也產生了效率低下的問題,不過在這樣的不確定性比較大的時代和后危機時代,中國政府相對美國而言可以更有作為,幫助中國金融體系發展。如果要推動民間私營部門參與,怎麼避免美國曾經發生過的銀行危機?

克魯格曼:首先要做一個免責聲明,我不是中國專家,我講的很多東西都是聽別人說的。您講的很對,中國應該採取措施避免出現銀行的崩潰,所有的國家都應該這樣。在美國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銀行體系的崩潰,還有影子銀行體系的崩潰,這些沒有納入正式銀行體系的服務提供商也崩潰了。

在歐洲情況不完全一樣,但是也比較類似,零售銀行並沒有受到很大的衝擊,但是批發銀行的確是參與了,而且受到了重大的衝擊。很多人告訴我,中國影子銀行的規模也非常的大,雖然性質和其它國家不太一樣,也有人說問題不會很大,因為規模不夠龐大。

各個國家各有其問題,美國在2008年9月份到2009年5月份銀行業的很多指標的確很糟糕,但是之後有所復甦,經濟也在復甦,但是歐洲的指標沒有好轉,經濟也沒有好轉,各個國家的銀行體系是不完全一樣的。日本的情況又完全不一樣,即使給這些銀行進行了資本重組,日本經濟仍然非常糟糕。

拉低經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債務融資,在美國這個問題非常嚴重,中國的情況同樣是不同的,中國這些國有企業目前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地方政府也面臨著壓力。過去的一個月讓我看到了一件令人不夠樂觀的事,中國地方政府很大一部分的財政收入是來自於土地的出讓,這的的確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是有政府指令的因素。另外還有北京中央做的一些決定,地方上不一定完全的落實,這也是我聽別人說的。

日本的秩序是比較嚴謹的,他們在落實政策方面問題可能會比較小一些,也可以參照日本的例子來拉動消費,鼓勵真正的私營部門參與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知道基督教聖人奧古斯丁年輕的時候也非常瘋狂,他曾經向上帝祈禱讓他變成一個貞潔的人,所以還是要去落實。

中國沒發生危機我挺驚訝的

上海城投控股股份公司董事長安紅軍:學校讓我提犀利一點的問題,您對中國的經濟一直是非常謹慎的,在2011年《紐約時報》發表過一篇文章叫做《中國經濟會不會崩潰》。文章的主要觀點是,中國的經濟主要是靠房價快速上漲和過熱的基礎設施建設支撐,同時伴隨著大量的信貸增加,這些信貸增加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銀行信貸,而是影子銀行,而影子銀行的信貸缺少政府的監管,也沒有政府擔保,所以面臨著很大的風險,由此帶來的泡沫也在破碎,說中國出現金融經濟危機也不是危言聳聽。

過去了四年,中國政府肯定也看到了您的這篇文章,從前年就開始在擠泡沫,從房地產泡沫開始擠,去年也開始擠影子銀行和地方政府債務的泡沫。尤其是在十八大習大大上台以後帶著中國政府開始了一系列的「習李新政」,包括簡政放權、去槓桿去庫存、自貿區建設,還有「一路一帶」,鼓勵更多的民營資本進入。對於這一系列的措施,您從經濟學的角度判斷,中國的經濟危機風險是降低了還是增加了?「習李新政」對於未來中國的經濟會起到什麼作用?

克魯格曼:的確如此,對於中國可能會有危機的警告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一個著名的說法是我以前的老師Richard,他是一個危機的專家,他說危機發生的時間比我們想像的要長,等到危機一旦發生要比我們想像的速度更快。

我想很多的人都認為中國將會面臨很大的經濟困難,以前人們也有過這樣的想法,但是中國的經濟增長到現在沒有進行經濟模型的轉型,也沒有進入經濟困難期,我是挺驚訝的,但是一旦經濟危機要爆發會比你想像的速度快得多。

中國現任的政府很有智慧,試圖阻礙泡沫的生成,現在的危險在於要戳破泡沫又會帶來人們恐懼的事情。另外我們有一個笑話,一個司機在街上撞倒了一個行人,他對行人說對不起,讓我來糾正一下,於是倒車再從這個行人身上碾過去,我想兩次碾過一個人在經濟當中就不用了吧。

想要歐美貨幣政策考慮小國利益  太天真了

上海交大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錢軍:看起來所有的發達國家市場都已經有了量化寬鬆,歐洲央行也在大規模出手,您提到QE政策出台上沒有一個國家敢落後,這樣一來印度和中國這樣的新興國家又會出現新問題,目前出現了很多非傳統的貨幣政策(指金融危機之後發達國家採取QE等政策,向市場注入巨額流動性並將策利率降低到零),您不覺得各個國家的非傳統貨幣政策之間應該有更多的協調嗎?

克魯格曼:我不覺得未來會有新問題,我們回退一步看看整個世界的情況,整個世界都有通縮的壓力,世界的貨幣政策整體來說還是太緊縮,所以任何國家如果能夠更積極地擴張貨幣政策的話,都會引導世界經濟走向正確的方向。

但有的國家出於某些原因不希望有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他們會抱怨別的國家的擴張政策讓我們受苦,事實上正是這些國家不採用量化寬鬆的政策才使得世界經濟的發展不能走向正確的方向。

其實每個國家都應該採取一些寬鬆的政策,是不是這樣做就把問題推到了更晚的時候來發生呢?要是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膨脹,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又膨脹會導致什麼新問題呢?如果他們賣掉這些資產會有損失,不過損失都是紙面上的,如果現在不想購買長期的資產,還有其它的一些方面,也許我講的技術性太強。

不管怎麼說,央行可以提高利率,賣掉一部分的投資組合當中的資產。有人捏造出了很多不進行量化寬鬆的理由,但是我對這些理由並不擔心,如果你真的預期歐美的貨幣政策會考慮到更小國家的利益,這樣想真是太天真了,我祝你好運,德拉吉和耶倫都有自己國內的問題要擔心了

中國去年GDP增長7.4% 這不是真的

上海城投控股股份公司董事長安紅軍:剛剛在瑞士召開的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在致辭當中說過這樣一段話:2014年中國的GDP增長是7.4%,城鎮新增就業是1332萬個,超過了上年,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就業是不減反增的,我們的登記失業率、調查失業率都是下降的,CPI也僅僅上漲了2%,這低於我們年初預期的目標,事實證明,我們出台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是正確的、有效的、更重要的是結構性改革邁出了重要的步伐。

我想從經濟學的角度請教一下,經濟放緩的情況下新增就業不減反增的,CPI也控制得很好。而且去年我們M2也增幅也比較大,光銀行就是十五萬億左右,加上信託和保險就是幾十萬億,錢都去哪了?是政府的調控水平很高還是其它的經濟學原因?

克魯格曼:跟我交流過的人沒有一個相信你們的GDP增長真有7.4%,我說的那些人是在密切關注其它指標的人,中國經濟增長的確是給人印象深刻的,但7.4%不是真的,我也不知道真實的經濟增長率是多少,誰都不知道,中國經濟顯然是在放緩的。

講到通脹在控制目標之下,這不是好消息,如果說通縮了城市就業率還在增長是好事,如果是真實數字的話就更好了,但我們還是不能肯定。

我們的就業市場不是特別景氣,所以需要一些更有用的統計數據,誰都不會否認中國已經有嚴重的經濟衰退,如果你看過去五年前中國的情況,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值得世界其它國家嫉妒的。

但是我們要問的是現在是不是房地產的泡沫真的崩裂了?中國是不是進入了通縮?中國有沒有工具應對通縮和泡沫?答案既有是也有否,有的人說中國是有困難,但並不是特別的難,我不是唱衰中國,中國的經濟增長記錄真的是不錯,過去中國政府的經濟政策也值得稱讚,但我還是要指出中國經濟需要以更多的消費拉動為主,這個轉型還需要加大力度,但是中國的經濟的確是在這幾年好過歐美。展望未來,二十年後我是看好的,五年內我還是比較擔心的。【觀察者網高艷平、余亮報道】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23:3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