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絲綢之路和西域人(3)

作者:Brigade  於 2023-1-30 22: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原創|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張騫死後,匈奴聽說漢烏相通。憤怒想攻擊烏孫。並且漢與大宛大月氏交往,因此烏孫想更加靠攏漢朝,獻好馬,索娶漢公主。漢武帝命人占卜,卜曰「神馬當從西北來」。得烏孫馬好,名曰「天馬」,後來又得大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名大宛馬曰「天馬」雲。漢同西域國家交往益多,設酒泉郡以通西域。

漢開發西南,滅掉越國,而蜀、西南夷皆震,臣服。設了幾個郡,想打通去大夏的道路。派使者從西南出發前往大夏,被亂賊所殺,財物被掠。漢派將軍前去鎮壓,斬首虜數萬人而去。其後遣使,昆明復為寇,竟莫能得通。而北道酒泉抵大夏,使者既多,而外國益厭漢幣,不貴其物。

漢朝想同西域人交往是件好事。可是,該取之地不取,留下後患。那時的西南有什麼國家?巴蜀是國家嗎?也許是,但是,真的從昆明出發,越過喜馬拉雅山余脈,就到了恆河,那時的恆河地區是誰的?也不能嚴格說是印度的,或者說本來也不是印度的,被印度征服去了,所以後來就成了印度的。那時若漢武帝派兵到恆河流域,佔領到底,後來會發生什麼?有可能西方就會像崇拜亞歷山大一樣崇拜漢武大帝。

並且,從貿易本身來說,想同別人貿易,派商人去好了。比漢武帝早幾個世紀,希臘人已經在地中海到處做生意了,包括埃及。商業交流可以促進文化交流和自身文明的進步。希臘的雕塑怎麼能發達起來,無非是學了古巴比倫古埃及的技術,人頭馬身,或人頭獅身這種雕塑題材,埃及巴比倫明顯早於希臘。

前面說過漢武帝給張騫很多財物讓他到西域大撒幣,我們會問,就不怕張騫貪去了嗎?張騫因出使而尊貴,後來吏卒們就上書講外國奇怪利害,要求當使節。漢武帝繼續撒幣,這些使節就把皇帝的東西私賣給縣官,再買便宜貨以次充好從中漁利。外國人也厭惡這麼多漢使有時不給飯吃,漢使餓得相互打架。樓蘭、姑師小國也打劫漢使,未必是國家出面,也許是野匪,誰知道呢?使者回來說壞話,漢武帝派兵破樓蘭姑師。

「烏孫以千匹馬聘漢女,漢遣宗室女江都翁主往妻烏孫,烏孫王昆莫以為右夫人。匈奴亦遣女妻昆莫,昆莫以為左夫人。昆莫曰「我老」,乃令其孫岑娶妻翁主。烏孫多馬,其富人至有四五千匹馬」

昆莫已經有十個兒子了,漢又把江都王的公主送去,當右夫人,匈奴送個公主當昆莫的左夫人。昆莫最後有自知之明,說自己老了,就把江都公主送給孫子岑娶做妻子。

漢武帝大撒幣,看看富強大國安息(波斯)國送來什麼東西:「以大鳥卵及黎軒善眩人獻於漢」。姑且認為是駝鳥蛋和耍雜技的吧。

「而漢使窮河源,河源出於闐,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崑崙雲。」

于闐即現在的和田。漢使看上去是一群懶蟲,沒有追溯黃河源頭,隨便說于闐那裡就是河源,應付皇帝。于闐在塔里木盆地南面,當然有河,否則怎麼會有人定居在那裡,但是那只是從山上流下的眾多大小河之一,和黃河全無關係。皇帝信了,古書說河出崑崙,那麼皇帝就命名此山為昆崙山。司馬遷又說:「《禹本紀》言『河出崑崙。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今自張騫使大夏之後也,窮河源,惡睹本紀所謂崑崙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禹本紀》早已失傳。古人自己不出遊,反倒呆在家裡臆想:「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儘管作者只是無聊做幻想,但是像司馬遷對這種描述至少是半信半疑的。因此,他也無法肯定張騫看到的山是否就是古人說的二千五百里高山。但是他認為《尚書》對九州山川描述更接近真實情況。《山海經》中的所有怪物,司馬遷不敢再信了。
不管怎樣,說明古人缺乏探索精神。張騫虛報河源,也沒有人真的去探索一下。《山海經》中的怪物,大概把古人嚇得不敢走向遠方無人處。

同西域交往熱絡之後,皇帝出去巡遊,喜歡帶著外國人,在大都市招搖,把財寶和布匹賞給看熱鬧的人,來彰顯漢朝富有。還讓外國客遍觀各倉庫府藏之豐富,見漢之廣大,外國人很驚訝。

所以,中國人喜歡炫富吹牛,自古以來如此,像毛澤東這樣的皇帝,自己的人民餓死無數,還要援助糧食給遙遠的阿爾巴尼亞。

漢人這樣招搖的結果是,匈奴哪怕只是幫單于送信,這些國家也不敢為難他們,提供飯食。而漢使來了,不出幣帛就吃不上飯,不買東西就不給馬騎。

大宛附近盛產葡萄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酒存十來年不敗。馬吃苜蓿。漢使取其種子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葡萄肥饒地。但是沒有描述葡萄酒,說明漢人懶得學習釀葡萄酒。葡萄酒自然有好有壞,不學,則永遠釀不出好酒。而初次嘗到葡萄酒感到不好喝,也不等於葡萄酒都不好喝。
「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國雖頗異言,然大同俗,相知言。其人皆深眼,多須髯,善市賈,爭分銖。俗貴女子,女子所言而丈夫乃決正。其地皆無絲漆,不知鑄錢器。及漢使亡卒降,教鑄作他兵器。得漢黃白金,輒以為器,不用為幣。」
可以說這些使者沒文化,又不學習當地語言,所以司馬遷也無法準確說出大宛到安息一帶有幾種語言。大月氏一帶官方語言是希臘語,安息應該是波斯語,印度是梵語,當地人也許懂幾種語言。當時漢人對希臘和希臘語完全沒有概念。
「俗貴女子,女子所言而丈夫乃決正」。這個描述倒是很好表現了外國人同漢人的不同。女子發話男人才決定。漢人受儒家之害,女子,兒子,臣子都沒有發言權。所以,中國人自古就獲得很壓抑,生命缺乏色彩。


「不知鑄錢器。及漢使亡卒降,教鑄作他兵器。得漢黃白金,輒以為器,不用為幣。」 這大概是說這些西域人不會做鐵器。得漢黃白金(銅錫),做器物,不做錢幣。司馬遷不知道,西域流行的錢幣是真金做的,所以他們並不喜歡以銅鑄錢。中國大概對私鑄銅錢罰罪太嚴而沒有人敢做。若在西域包括印度鑄銅錢,那麼會偽幣泛濫。金幣不同,足成的金子就是金子,你自己造多少金幣也不會使金幣貶值。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01:5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