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合作、尋找月球水,嫦娥探月還擔負哪些使命?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最新消息顯示,中國嫦娥七號任務計劃於2026年前後發射,將首次奔赴月球南極,開展月表環境勘察與水冰探測等關鍵科研任務。若成功證實月球上存在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首個在月球上發現水的國家!
當前,嫦娥七號任務進展順利,探測器上已搭載六台國際載荷,形成多國聯合探月的新格局。值得期待的是,嫦娥七號將與後續的嫦娥八號協同作業。這兩艘探測器將如何在月球聯袂登場,逐步搭建起人類在月球的「科研前哨」?
泰國國家天文研究所日前發布消息,已經提交與中國進行合作的嫦娥七號有效載荷——月球粒子監測儀正樣。嫦娥七號的合作國家非常多,在探測器上搭載了埃及、巴林、義大利、俄羅斯、瑞士、泰國、國際月球天文台協會等7個國家、國際組織的6台載荷,共同飛赴月球,開展相關科研工作。
嫦娥七號任務副總設計師 唐玉華:7個國家,6台載荷,有1台載荷是2個國家——埃及和巴林是他們合作的。
記者:是泰國的已經交付了是吧?還有哪個交付了?
嫦娥七號任務副總設計師 唐玉華:所有的都交了,都挺正常的。
據介紹,這6台國際載荷是根據載荷的科學目標、工程可實現性等原則遴選出來的。
其中,嫦娥七號著陸器上將搭載:
義大利研製的激光角反射器陣列,為月面高精度測量和軌道器定軌導航提供支持
俄羅斯研製的月球塵埃與電場探測儀,研究月球近地表外逸層的塵埃等離子體環境
國際月球天文台協會研製的月基天文觀測望遠鏡,開展月基銀河系、地球、全景天空觀測
軌道器上將搭載:
埃及、巴林聯合研製的月表物質超光譜成像儀,用於分析識別月表物質和環境
瑞士研製的月基雙通道地球輻射能譜儀,從月球監測地球氣候系統輻射量收支變化
泰國研製的空間天氣全球監測感測裝置,預警由太陽風暴引起的磁擾動和宇宙輻射
整體來說,嫦娥七號任務計劃於2026年前後發射,將勘察月球南極月表環境、月壤水冰和揮發物組分等,開展月球形貌、成分和構造的高精度探測與研究。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介紹,世界上的主要航天大國目前都把焦點放在月球的南北極,這是因為月球的南北極和地球類似,都有極晝和極夜的現象,這樣在南極地區的某些高地會存在連續100多天的光照,有利於人類長期作業。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吳偉仁:這樣的話就對人類探測南極可以長時間在上面作業,長時間在上面生存,奠定了基礎。所以說一定要去找水,那月坑裡面到底有沒有水,如果月坑裡有水,那就是非常大的發現,不得了的成果。
運載能力的飛躍,為嫦娥七號的「負重遠征」提供了堅實保障。執行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任務時,使用的是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運載能力有限,而擔任嫦娥七號任務護花使者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運載能力大得多,可以確保嫦娥七號探測器相比此前增加近一倍的載荷數量和種類。
嫦娥七號任務副總設計師 唐玉華:嫦娥五號、嫦娥六號它主要是採樣返回,它們攜帶的載荷僅有五六種,嫦娥四號稍多,有十多種,因為它帶了4台國際載荷,國際載荷加上我們中方的載荷,實際上,載荷數量還有種類增加了一倍。因為嫦娥七號是四器一星,著陸器、軌道器、巡視器、飛躍器,還有一個中繼星,每個器上都帶著科學載荷。所以,嫦娥七號載荷的種類和數量都是最多的。
按照藍圖,嫦娥八號將於2028年前後發射,同樣落足月球南極,為2030年前後的中國載人登月鋪路。此前,中國探月工程中,嫦娥三號與嫦娥四號、嫦娥五號與嫦娥六號這兩組探測器均採用批量生產模式,因此最初嫦娥四號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星,嫦娥六號作為嫦娥五號的備份星;那麼,同樣計劃在月球南極著陸的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任務,又有何不同呢?
嫦娥八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彭兢解釋說,嫦娥八號除建立月球通信系統和能源系統外,該任務的核心目標之一是驗證月壤原位利用技術,探索在月球就地取材建造設施的可行性,具體而言,嫦娥八號計劃開展的月壤建房驗證,其關鍵原理在於通過高溫熔融月壤,隨後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不同規格的建築構件。
嫦娥八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 彭兢:這兩個攜帶的載荷的體量差了很多,所以具體在月面上做的工作差別還是很大的,每一個任務都有各自不同的使命。嫦娥七號、嫦娥八號從現在開始就跟原來的關係完全不一樣了,從最初它就沒有定義為嫦娥八號是嫦娥七號的備份,所以詳細的設計,特別是整個探測器的組成,包括比較典型的著陸器上所攜帶的這些科學儀器,包括長的模樣尺寸重量全都不一樣,差別很大。
雖任務各異,但嫦娥七號嫦娥八號這對「姊妹」將緊密協同,開展聯合探測與技術驗證,它們與鵲橋二號中繼星攜手,為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奠定基礎。
目前,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任務進展順利。據介紹,國際月球科研站是由中國倡議發起、多國聯合在月球表面和月球軌道上建設的,長期自主運行、短期有人參與,可擴展、可維護的綜合性科學實驗設施,將於2035年前完成基本型建設,2045年前完成拓展型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確立了五大科學與應用目標,即月球地質、月基天文、日地環境、基礎科學、資源利用,在此基礎上,將進一步破解月球起源與演化問題,深入研究宇宙黑暗時代和黎明時代的演化問題,探尋類似地球生存環境的本質特徵,同時開展月球生態實驗、基礎科學實驗等,並推進月球能源與物質資源的開發利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