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下調法國主權信用評級,發生了什麼?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據新華社10月18日消息,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17日晚發布報告,將法國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從「AA-」下調至「A+」,評級展望從「負面」調整為「穩定」。這是標普近一年半內第二次下調法國主權信用評級。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標普原定11月底公布法國主權信用評級報告,但近期法國政局變化,該機構決定提前發布報告。報告指出,儘管法國政府本周已向議會提交2026年預算草案,但法國「公共財政的不確定性依然很高」,這可能抑制投資和私人消費,影響經濟增長,進而拖累整體經濟表現。
報告認為,2025年法國公共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預計將達到政府設定的5.4%目標。但如果不額外採取有力措施削減赤字,法國財政整頓的進展將慢於預期。
法國經濟與財政部長羅蘭·萊斯屈爾18日在接受法國新聞廣播電台採訪時表示,標普下調法國主權信用評級是「對清醒和責任的呼籲」。他強調,為增強市場和評級機構信心,政府與議會必須共同努力通過預算案並保持財政穩定。
今年9月,另一家國際評級機構惠譽以政治動蕩持續、預算案久拖未決、債務水平持續上升為由,將法國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從「AA-」下調至「A+」。穆迪公司預計本月24日發布對法國的最新評級決定。
據總台環球資訊廣播,標普這次「計劃外」的調整,也意味著,法國已被三大國際評級機構中的兩家下調評級至A+。
對此,法國經濟與財政部長羅蘭·萊斯屈爾表示,標普下調法國主權信用評級是「對清醒和責任的呼籲」,法國政府「重申其實現2025年財政赤字佔GDP比重降至5.4%目標的決心」。
法國政府的頻繁更換,對法國有什麼影響?與其財政問題又有怎樣的相互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彭姝禕:
法國政府頻繁倒台同其財政問題息息相關。2024年,法國財政赤字率為5.8%,遠超歐元區劃定的3%的紅線,預計其公共債務與GDP之比將在2025年底達116%左右,而歐元區的紅線是60%。作為歐元區大國以及核心領導成員,法國不遵守財政紀律,會使其公信力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而法國的赤字率和公共債務與GDP之比突破歐元區紅線,也表明其債務負擔比較重,也沒能力把債務減下來。
政府頻頻倒台也是因為在減債的具體措施上,議會內各黨派達不成一致。比如通過壓縮福利來降低赤字,像法國社會黨就表示,雖然認可赤字率較高,但不應通過削減老百姓福利的方式加以應對。各政黨達不成一致的話赤字率是很難削減下來的。此外,法國債務是日積月累形成的,一下子減下去也不太現實。
法國政府頻繁更換,對其在歐盟內部的領導力和公信力而言會造成非常大的負面衝擊。比如歐盟其他國家就有觀點認為,法國財長幾個月一換,剛同一位財長談好一件事情,過幾個月就換個新人,需要重新熟悉流程、重新建立人際關係、重新搞清楚歐盟的規章制度……導致其他26國財長無法同法國合作共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