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總理「首秀」 沒有金句但向民企和外資喊話

京港台:2023-3-13 22:19| 來源:BBC中文 | 評論( 8 )  | 我來說幾句

中國新總理「首秀」 沒有金句但向民企和外資喊話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3月13日上午,第十四屆中國全國人大第一次記者會召開,中國新總理李強揮手走進會場,緊隨其後的是新任副總理丁薛祥、何立峰、張國清、劉國中。

  這是李強作為中國總理的「首秀」,他長期在地方政府任職,並無豐富的中央政府工作經驗,因此他的形象此前在全國和世界舞台上也不太為人所知。

  每年中國的「兩會」上,有「一頭一尾」兩出重頭戲,分別是開幕時的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以及閉幕以後的總理記者會。

  經濟學人智庫(EIU)經濟學家蘇月表示,記者會上李強沒有回答挑戰性強的問題,可能是因為他缺乏在國務院的工作經驗。

  「儘管他的表現與其前任截然不同,但他所面臨的經濟挑戰卻是相似的,李強並沒有利用這個機會提出新的、強有力的政策倡議。這意味著李強至少在上任的第一年,在政策決策方面的主導權有限,政治局會議仍將是評估中國政策方向的關鍵。」蘇月表示。

  5%的目標「並不輕鬆」

  李強再次提及今年中國定下的GDP增速目標。

  他說,「今年,中國經濟預期增長目標定為5%左右,這是我們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后確定的。當然,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突破120萬億元,基數很高,加上今年的新挑戰不少,要實現5%左右的增長,並不輕鬆,需要倍加努力。」

  今年5%的經濟增長目標一公布,立刻引發廣泛關注,因為該數值低於幾乎所有機構和經濟學家的預測。

  但李強也列舉了中國經濟的優勢條件,「市場規模巨大,產業體系完備,人力資源豐富,發展基礎厚實等,更重要的是制度優勢顯著。」

  他還補充,「從最近兩個多月情況看,我國經濟運行出現了企穩回升態勢,一些國際組織也調高了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對中國經濟的前景,我想用八個字來概括,就是『長風破浪,未來可期』。對此,我充滿信心。」

  此前經濟學家分析,5%這個目標傳達的信息,隱含著政府對風險的考量,比如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以及萎靡不振的樓市。同時也暗示對於互聯網等行業的監管不會因為刺激經濟而放鬆。

  對民企和外資喊話

  在首次總理記者會上,李強著墨最多的部分是民營企業和外資。

  他表示,「我長期在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工作,經常有機會與民營企業家交流,對他們發展中的期盼和顧慮還是比較了解的。確實,去年有段時間,社會上有一些不正確的議論,使一些民營企業家內心感到憂慮。」

  他說,在發展民營經濟這個問題上,「我們是旗幟鮮明、堅定不移的」,而且「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會越來越好,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大。我們將在新起點上大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平等對待各類所有制企業,依法保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

  對於外資,他說,「中美兩國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都從對方的發展中受益。我去年大部分時間是在上海工作,接觸了不少包括美資在內的外企高管,他們都告訴我看好上海、看好中國。這些都表明,中美可以合作、也應該合作。中美合作大有可為。圍堵、打壓對誰都沒有好處。」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庄太量表示,從李強的履歷也可以看出來他的風格——他在上海、浙江主政過,也在香港念過書,他的風格比較重商,他對西方資本不會抗拒,但是也不會全盤接納,主要因為中國國情有其特殊之處。

  庄太量稱,他一上來就給民營經濟打了一劑「強心針」,是因為之前管得比較厲害,所以他現在也有必要出來說明政府的立場以穩經濟為主,安撫民營企業。他還在傳達信號,炒作中美關係是政治操作,不是事實,而對外開放是中國繼續要走的路,望外資來投資中國。

  蘇月稱,李強試圖向私企和外國投資者保證,中國政府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但是,「即使李強作為一個親商的總理出現,並且在浙江和上海的任期內有良好的記錄,但缺乏制度化的措施意味著信心不會立即恢復。」

  「兩個毫不動搖」指的是,「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展現個人特質和重點方向

  雖然李強沒有很強的「金句」風格,但各媒體仍然普遍提及他在政府機構改革問題上的表述。

  作為最後一個問題,李強對此回答比較詳盡,分了四個部分。

  他提到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我長期在地方工作,有一個很深的感受: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高手在民間。我們要推動各級幹部多到一線去,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向人民群眾學習,真正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

  他還提到「提高創造性執行能力」——「各級政府部門和公務人員,都要有服務意識、發展意識,特別是在履行審批、管理職能時,不能光踩剎車、不踩油門;不能盡設路障、不設路標;凡事要多作『應不應該辦』的價值判斷,不能簡單地只作『可不可以辦』的技術判斷。」

  本次兩會上,除了人事變動外,《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獲得最多關注,其中對金融領域和科技教育領域的改革變動最大。

  蘇月稱,李強花了最多篇幅談論促進民營經濟和建設服務型政府,反映出這兩個方面將是他工作的重點。李強幾次提到他在農村地區和基層政府的經驗,這也意味著儘管他缺乏在中央的工作經驗,但他將更加關注政策的實施,並與地方政府保持聯繫。

  「這總體上是個好消息,但也反映出李強的首要任務將是使中國目前的發展模式更有效率,而不是追求一種完全不同的方法。」蘇月稱。

  中國總理與記者會

  對於中國的政治肌體而言,「記者會」多少有些異物感,容易產生排異反應。高級領導人極少在國內舉行記者會,因此「兩會」后的中國總理記者會,幾乎彙集了中外媒體一整年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儘管記者會上的提問被普遍認為是已預設好的,但答問者時常會有超出預料的言論,在一定程度上也塑造了時任總理的形象。

  比如朱鎔基,從副總理到總理,他主導中國十年的經濟改革,面對的社會複雜度和改革難度極高。

  前五年作為副總理的朱鎔基已經開始劇烈地改變中國,1998年,在他履新總理后的第一次記者會上,點名鳳凰台吳小莉提問。後者問,「外界稱你是『經濟沙皇』,你喜歡這個稱呼嗎?」朱鎔基說,「我不喜歡這個稱呼。」他接著說,「但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一往無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種情緒化的表達在中共官員中並不多見。但彼時中國經濟受到亞洲金融風暴影響,改革航路礁石密布,又恰逢長江流域遭遇百年一遇大洪水,「地雷陣」和「萬丈深淵」的說法並不誇張。

  雖然伴隨著不少副作用,但朱鎔基在任期內已為中國經濟成功打造出「三駕馬車」——分稅制改革盤活財政,使投資成為一架馬車;匯率改革、加入世貿,使外貿成為一架馬車;房改推動消費成為一架馬車。

  中國保持了超過十年「低通脹、高增長」的經濟奇迹。輿論普遍認為,繼任的溫家寶政府只是收穫了前任總理的改革成果,自身缺乏新建樹。

  溫家寶在記者會上語氣緩慢,並且喜歡引經據典,鮮見出格的表達。直到他卸任前最後一次記者會,卻對於格外敏感的「政治體制改革」進行了罕見的表態——「我深知,解決這些問題,不僅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而且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特別是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經濟體制改革不可能進行到底,已經取得的成果還有可能得而復失,社會上新產生的問題,也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悲劇還有可能重新發生。」

  到了李克強時代,他風格一變,語速快而輕鬆,喜歡用「金句」——比如,「用減政府權力的『痛』來換得企業、群眾辦事的『爽』」;再比如,「人在干天在看,現在是雲計算時代,我們要讓『權在用,雲在看』」——但沒有流傳特別廣。

  不過李克強的經濟學功底有時透露出對中國經濟的獨特理解。比如在2020年的記者會上,李克強說,「6億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們平均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引發熱議。

  李強的第一次記者會落下帷幕,沒有留下「金句」,或許是風格使然,也可能是新總理刻意為之。

        更多大陸資訊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3-3-14 07:3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