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拼多多京東, 阿里成功讓老外直呼「你好香」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折騰了一年多,阿里到底是更好了還是更壞了?
前兩天,阿里發布了最新一季度的財報,第一時間就去瞅了瞅。
總的來說,成績平平。
比如雖然淘天集團的 GMV 和訂單量,實現了雙位數的增長,但阿里的凈利潤卻下降了 96%。
不過這數據把他們買股票、搞投資虧了的部分也算了進去,不能反映實際經營狀況,但刨去這部分虧的錢,他們的經調整凈利潤也同比小降了 11% 。
所以財報發布后,阿里股票一度下跌超過 8% 。
但這次阿里財報最大的亮點其實是海外戰場的崛起。
這次阿里的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整體營收大漲了 45% 。
拆開來看的話, Trendyol 在土耳其遙遙領先,甚至已經成為了中東海灣地區下載量最多的電商 App 之一,過去的 2 個月里訂單量更是超過了 450 萬單。
速賣通( AliExpress )更是給力,在 Temu 的強勢衝擊下不僅頂住了攻擊,甚至有股反壓回去的勢頭,所以在財報里被多次點名表揚。
這就讓不少人懵了,速賣通都不溫不火快 15 年了,怎麼突然就支棱起來了?
其實吧,作為老牌跨境電商,速賣通之前的確給人一種不溫不火的感覺:哪哪兒都有它,哪哪兒又都可以沒有它。
特別是在海外電商的水被 Temu 這條鯰魚搞渾了之後,不少人都覺得吃了一套玄冥神掌的速賣通,可能得去思過崖請風清揚出山了。
結果這傢伙反而好像被打開了任督二脈,讓我們見識到了傳說中的 「 全力通 」 。
讓速賣通重振雄風的武器,是Choice 服務和半託管模式這對倚天屠龍。
去年 3 月份時,速賣通不聲不響地上線了 Choice 優選頻道,結果一下子就狠狠地抓住了老外們的心巴。
過去一年裡, Choice 優選頻道一路狂奔,推動速賣通平台訂單增長了 50% 。
不僅如此, Choice 訂單在速賣通佔比也越來越重,今年 1 月的時候, Choice 優選訂單還不足速賣通全部訂單的一半,但到了上個月,Choice 訂單已經佔據速賣通整體訂單的 70% 。
我們了解了一下這個 Choice 服務后,只能說:壞消息是縫合怪,好消息是全縫了。
速賣通 Choice 最大的賣點就是省錢省心。
他們會專門找那些爆品,然後和商家協商定個低價,從而保證性價比。
同時,在 App 里專門給 Choice 單開醒目的頁面、給 Choice 商品打上類似 「 百億補貼 」 的標籤。
反正就是平台幫忙引流,保證讓利的商家不會吃虧,拼多多在隔壁表示這個我熟。
另一邊, Choice 還專門優化了用戶體驗。
比如 Choice 商品的客服、物流,全部是平台搞定的,商家省去了很多麻煩,用戶也覺得這樣更有保證、體驗更棒,京東自營直呼內行!
這樣一來,老外們就被 Choice 迷得走不動道咯。
說白了,以前海外網購最大的問題就是物流和售後體驗不給力。
現在速賣通利用 Choice 全解決了,再搭配個性價比,老外直呼快樂加倍啊。
半託管模式就是速賣通的另一把殺手鐧了。
可能大家對跨境電商的了解,還停留在 Temu 發揚光大的全託管模式。
其實吧,在海外電商這塊,經常是一代版本一代神。
最早的亞馬遜模式,就是純粹的平台管平台,商家管商家,大傢伙在上面開店,從產品生產、銷售、店鋪運營、物流、售後都得靠自己。
打個比方,世超想開個狗糧罐頭網點,得搞定狗糧罐頭生產、還得會開網店、寄罐頭、當客服。。。事情多且雜。
而當 Shein 和 Temu 崛起的時候,隨之火起來的就是全託管模式。
在全託管模式里,商家更像是個供貨工廠。
世超只需要搞定罐頭生產就行。
比如平台說端午前要發 5 萬個罐頭到倉庫,那世超就保質保量按時把罐頭送到倉庫就行了。
至於怎麼在網上開店、怎麼運營、怎麼做活動、怎麼發國際物流這些,通通不用管,也管不著。
全託管模式降低了入駐商家的門檻,也給了平台更多的調控權力。
所以,就連速賣通自家的 Choice ,最開始的時候都只有全託管的爆品。
可全託管模式也有自己的弊端。
比如在全託管的狀態下,平台就得自己招募小二來進行店鋪招商和運營,而跨境電商背後意味著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個地方的市場、政策、產品、運營等等都不一樣。
如果全靠平台自己實現,平台也得說一句只有耕不夠的田,哪有累不死的牛啊。
而且,有一些品類並不適合全託管模式。
例如世超狗糧罐頭賣膩了,現在想往海外賣組裝機,可裝機猿大家都知道,沒那麼好當,前期需要和買家充分溝通需求,給出裝機建議,來回拉扯幾次才能搞定,你說這事兒平台它能弄好嗎?
再加上全託管模式的前置倉管理和運營成本的限制,全託管模式更適合那些大銷量的爆品。
所以,速賣通就在去年首創出了半託管模式。
簡單說,速賣通的半託管模式把物流和售後服務包了,剩下的怎麼定價賣貨啥的,商家自己來。
這麼一來,速賣通就相當於把商家和用戶最頭痛的物流給解決了,定價、運營還是商家自己來。
那大傢伙一看,這不是吃苦你去,吃肉我來?
於是,更多的商家加入、更多的產品能利用半託管服務加入了 Choice 精選,用戶的購物體驗也越來越好。
而且半託管模式還有更多的變數,不同的平台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勢調整怎麼個半託管法。
速賣通包物流是因為自己背靠阿里,菜鳥物流過去幾年強的可怕( 沒想到,曾被馬老師看不上的物流,居然成了阿里的優勢特點 )。
特別是在去年,速賣通聯合菜鳥,在歐美、中東、韓國等 10 個國家和地區搞了個 「 全球五日達 」 ,這和以前動不動十幾天國際物流相比,老外看了都得說是瓦坎達的福利。
而隔壁的 Temu ,雖然也在今年推出自己的半託管模式,想緊跟版本節奏,但方法和效果也完全不同。
所以毫無疑問,在半託管模式三國殺里,最早出發的速賣通也走得更遠。
今年 3 月,速賣通的半託管模式正式上線才兩個多月,就已經有 2 萬多個商家的訂單量翻倍。
有意思的是,如今,跨境電商大戰已經到了吃瓜群眾喜聞樂見、最真實的商戰環節。
一步快步步快的速賣通,搶在 Temu 之前,已經開始玩起了百億補貼,邀請國內外知名品牌加入,甚至還在挖亞馬遜和自家天貓大客戶的牆角。。。
這讓我想起來之前,老外面對拼多多的 「 砍一刀 」 毫無抵抗之力的樣子,我都不敢想象未來 「 阿里的百億補貼 」 真實現了,他們會不會來一句: 「 誰還用亞馬遜啊,百億補貼它不香嗎? 」
真不是吹,這幾年像速賣通、 Temu 這些國內企業走出國門,一掏一個國內的老套路,結果在海外全是大殺器。
看著用著我們再也熟悉不過的套路、模式去改變海外的習慣,我只能說,難為大家在中國怪物房拼殺這麼久,是時候讓老外們嘗嘗 「 先進的網際網路商業模式 」 的味道了。
